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 路妍 北京报道

7月底,中国石油(601857.SH)披露2017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0亿至110亿元,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预增16-20倍。

对于公司同比利润的大幅上涨,中石油表示,这主要得益于2017年上半年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全球石油市场逐步趋向平衡,国际油价较去年同期明显上升。与此同时,公司充分发挥上下游一体化优势, 加强“产炼运销储贸”综合平衡及成本控制。

从2007年11月5日上市至今,中国石油在A股上市已近十年。石油作为与全球经济发展关联密切的大宗商品,在十年间也经历了一路向下的巨幅波折,与此同时,中石油股价从2007年上市首日的48.6元/股降至如今每股8元左右。

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经历了前几年的暴跌之后,特别是原油价格在去年曾一度跌至不足30美元/桶, 如今中国石油业绩及不少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反弹,能否作为全球经济复苏及经济新周期开启的标志? 而曾经高位持股中国石油的股民能否在这一轮大宗商品的价格回暖中成功解套?

油价回升推动业绩反弹

就中国石油中报业绩预测向好,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本次中国石油同比业绩的大幅增长主要归因于全球石油价格的恢复。”

林伯强向记者分析到,中国石油上半年同比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去年国际油价太低,随着近期原油价格恢复到约50美元/桶,公司业绩相比去年势必会有大幅提升。“但中国石油对上半年净利润的预测为100亿元左右,从中国石油的体量来看,这一金额并不算太高。”

同时,国家在近年来持续推进的“三去一降一补”等经济结构调整措施,也为中国石油的业绩提升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卞永祖告诉记者,不只是石油,受益于去库存的持续推进,今年上半年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和开工率都实现大幅增长。对此,石油作为目前最重要的上游原料产品,势必会因工业企业的基本面恢复而带来其市场需求的增加,这也是其业绩增长的重要原因。“但这种增长能维持多久还有待观察。”

在中国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看来,石油作为发展周期性极强的产业,其与全球经济的发展密切关联。本次中国石油的业绩增长主要由多种因素驱动, 应客观看待本次中国石油业绩增长与全球经济复苏之间的关联。

“在国家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之下,不仅中石油,不少央企、国企的业绩在上半年已实现明显的向好趋势,而大央企与国企的盈利很多则受益于国家对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但从大部分民企表现来看,其业绩表现依然未见好转。”王红英以近期公布的财新PMI数据告诉记者,目前其依然维持在51.6左右的水平,刚过50的荣枯零界点,这也表明目前工业复苏尚未见实质性的开始。

但这并不影响未来石油价格的一路走高。

联储证券首席投资顾问胡晓辉告诉记者,随着OPEC减产协议的敲定以及美元指数的走低,这些都会对未来全球原油价格形成有力支撑。同时,随着美国、欧洲经济及未来中国经济的逐渐复苏,原油价格在未来将进一步释放。

“很多人担心新能源会对化石能源的发展造成冲击,但我认为这在中短期内不太可能实现。考虑到下半年中国经济存在回调可能,以及险资、中国入摩带来的增量资金等因素,未来市场资金还会像中国石油这类大蓝筹股倾斜,其配置价值将在下半年进一步体现。”胡晓辉说道。

王红英对中国石油未来业绩向好也表示认同,但其看涨则与胡晓辉有所不同。

“中石油未来盈利向好将主要源自市场需求的增加。”王红英向记者分析到,一方面中国工业繁荣处于起步阶段,其未来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更重要的一方面则在于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目前完全使用新能源成本太高,而在能源使用清洁化的驱动下,油气未来将进一步取代煤炭的使用,中石油未来业绩增长将更多有赖于此。

新周期信号

“一般原油价格上涨的时期也是全球经济表现较好的时期,反之亦然。但依然不能将原油价格与经济周期做简单关联。”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告诉记者,全球经济是否开启新周期,要由多种综合指标决定,例如进出口情况、PMI、铁路运输量及用电情况等。

而从综合指标来看,董彦岭认为,中国经济复苏还未见明显迹象。

董彦岭认为,从国际市场来看,全球经济的确有复苏迹象,美国、欧洲等地股市也屡创新高。欧美经济的复苏迹象的确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但我国面临的发展形势依然严峻。

“近期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特别是特朗普近期表态要推出对中国的贸易制裁措施,都会影响经济复苏。”董彦岭同时告诉记者,从国内经济发展来看,调结构依然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国家也不再将GDP的增速放在首位,将重心放在对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上。“其实,就目前国家经济是否探底也没有定论,中国的GDP增速近期也保持在6.7%至6.9%的水平,并不算太低,但从中短期来看,国家也不会推动其过快增长。”

而王红英认为,应该客观看待本轮原油价格的上涨及油企利润的回升与全球新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

“目前美欧经济的确有复苏迹象,但从欧洲来看,其对新能源的使用率已在60%以上,特别是德国目前能源结构已经是以新能源为主,其经济与原油的关联性已不是特别大。与此同时,原油主要与制造业发展关联较大,而欧洲目前基本已无制造业, 美国有一部分制造业、印度和中国则以制造业为主。所以,对于原油与全球经济发展关系还要区别看待。”王红英告诉记者,从中国目前的政策导向来看,国家推动制造业转型和清洁能源的发展趋势,都会让石油价格在中短期内保持良好态势,但从长期来看,他更看好消费、科技类产品的增长空间。

胡晓辉对目前宏观经济的发展强调,从上半年经济整体表现来看,宏观经济还是比较困难。同时,中性偏紧的政策也不利于经济复苏向上。“随着去杠杆的继续,经济还有回调的可能,我认为中国经济见底可能是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

但这并不妨碍市场人士对原油发展未来的看好。

“虽然全球经济喜忧参半,并且复苏的迹象也比较脆弱,但对于原油市场中短期的发展我还是比较看好。这主要是考虑到中东地缘政治局势的紧张、OPEC的减产表态以及北美页岩油开采成本的高昂,都会让原油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维持上涨趋势,但原油行业要回到2008年之前的水平已不太可能。”卞永祖说道。

编辑:刘春燕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