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狼2》资本局:5天狂揽15亿、21家公司获利 北京文化押宝稳赚6000万

  特约撰稿 马程 本报记者石英婧 北京报道

  《战狼2》无疑是今年暑期档最大的爆款,上映之后连续打破华语电影单天票房纪录,在上映四天,就以最快速度突破10亿票房。截止到8月1日晚9点,猫眼电影票房数据显示,影片票房已经超过15亿。在电影备受追捧背后,做为联合保底发行的A股公司北京文化成为了关注焦点。

  从7月27日,《战狼2》上映当天开始,北京文化的股票便开始逆势上涨,至8月1日收盘,北京文化股价已经涨至每股18.85%。四个交易日内累计涨幅便已近25%。市值增至132亿。7月31日,北京文化更是一字涨停,报收16.5元/股。

  北京文化也在当天发布公告,《战狼2》超过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50%。8月1日,《中国经营报》致电北京文化,公司证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电影目前还在上映中,没有确切的数据,但公司可以确认,会就该影片取得的财务收入将按照票房收入分账比例,以及公司与其他合作方签署的相关协议的约定进行计算。

  据悉,此次华创证券、广发证券太平洋证券等均将《战狼2》的票房成绩预测到道15亿元以上,华创证券给出20亿元的市场预测。广发证券测算,《战狼2》有望为北京文化贡献超6000万元的业绩。

  在北京文化“稳赚”的背后,并不仅是一次押对宝的投资。北京文化通过参与制作、分期付款等方式减弱风险,并引入了影联、启泰文化,和后来加入的启迪影业共同保底。这一次,21家公司参与到了《战狼2》的出品和宣发中,并从中获利。

  稳赚6000万 北京文化多维度转嫁风险

  2016年,《我不是潘金莲》、《铁道飞虎》、《致青春2》等影片遭遇票房滑铁卢,背后的保底发行方耀莱、微影和恒业影业也因此利益受损。在保底热潮退去时,北京文化逆势而上,连续发布公告,8亿保底《战狼2》,5亿保底《一代妖精》。

  北京文化原名为北京旅游,成立于1997年,全称为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北京文化曾投资《心花路放》和《同桌的你》。其中,北京文化与摩天轮共同1.5亿保底的《心花路放》最后收获了11.5亿票房。

  虽然在当年的年报里,北京文化并未披露具体因保底发行获得的利益,但这次成功让北京文化在影视领域崭露头角,实现了业务的转型。从2016年年报可以看出,影视业务在北京文化总收入里占据了87%。据易观在内的多家分析师认为,北京文化在两部电影中获利近亿元。

  去年10月,北京文化发布公告,宣布保底《战狼2》。根据北京文化公告,北京文化与登峰国际(《战狼2》主出品方,吴京的公司)、聚合影联签署了《电影<战狼 2>发行合伙协议》,对《战狼2》保底8亿元票房。

  为此,北京文化投资1.4亿保底费用,聚合影联投资7760万保底费用以及6000万宣发费。双方共计2.17亿的保底费加上6000万的宣发费。

  按照合同内容,《战狼2》总票房收入不高于8亿时,发行方票房分成比例总和为12%(北京文化6.6%,聚合影联5.4%);总票房收入高于8亿后,影片总票房收入在8亿至15亿之间的部分,发行方票房分成比例为25%(北京文化13.75%,聚合影联11.25%); 《战狼2》总票房收入在15亿以上的部分,发行方票房分成比例为15%(北京文化8.25%,聚合影联6.75%)。

  在和《战狼2》的合作中,北京文化不仅是发行方,也是出品方之一,还帮助吴京搭建了制作人团队。《战狼2》的总制片人张苗也是北京文化电影事业部负责人。在后期的宣发过程中,北京文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兼任出品和发行,意味着北京文化可以从两个渠道获得利润回收。

  北京文化在与登峰国际签订的合同里,还“留了一手”。为了降低风险,北京文化的保底金额一共通过5期打款:第一期在协议生效 15 个工作日支付4000 万元,第二至第四期分别为影片关机前7个工作日,首次看片后15个工作日和上映后 3 个月内。最后一笔7750万元由聚合影联支付,另外还需额外垫付6000万元的宣发费。此后,北京文化对《一代妖精》的保底金也分四期支付。

  按照出品方和发行方在票方中的收益比例公式,加上北京文化和《战狼2》的对赌协议,可以计算出,截止发稿时,北京文化已经可以获得超过3000万的盈收。可以说,北京文化在入局前,就已经做出了很细致的分析,通过参与制作、分期付款等方式减弱了风险。

  拍摄超支 重工业大片物超所值

  吴京筹备第一部《战狼》花费了7年时间,甚至靠抵押房子来补贴制作费用。2015年《战狼》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拿下了5.2亿票房,成为了当年仅有的成功的军旅题材电影。

  但《战狼》的成功,未能让第二部的筹备变得轻松。《战狼2》的剧本在很早就已经有了,吴京的目标非常清晰,要把第二部做一个典型“强军强国”的重工业电影,从故事到视觉效果都比第一部提高很大的层次。影片制作成本从最初计划是8000万,后来涨到1.5亿。

  在《战狼2》开拍前,北京文化宣布8亿对电影进行保底,这让制作方登峰国际直接获得了2.17亿的资金,解决了吴京的燃眉之急。未看片既保底,投资回报周期场,这进一步提升了投资风险。北京文化董事长杜洋曾表示,的保底更看重的是影片班底,凭借和业内导演、演员良好的合作基础。

  但是,由于海外作战,几十个国家的工作人员的加盟,让拍摄成本增加。吴京本人在采访中透露,原本计划140天的拍摄周期,在国内就花费了137天,前后加起来超过8个月。在拍摄后期,影片启用了《加勒比海盗》的水下摄影,《美国队长》的音效团队等,制作费用至2亿,加上宣发成本6000万,总成本大约为2.6亿。

  由此看来,当时北京文化和聚合影联的保底费用2.17亿,基本刚好覆盖了《战狼2》的总成本。所以,仅仅基于这个保底,吴京以及其背后的其他投资方基本上是不赚钱的。即使在《战狼2》票房达到8亿的时候,也刚好是保底方回本的盈亏线。这无疑增加了制作和出品方的压力。

  但是,北京文化和影联并未对片方施加压力,张苗也表示,从最开始,各方都希望把《战狼2》打造成爆款“商业大片”。也正是因为北京文化和影联的保底,在影片的制作后期,有更多地影视公司加入进来,追加投资。启迪影业也在后来看片后加入,成为保底方。可以说。北京文化的投资和发挥的保底效应,是《战狼2》可以顺利完成制作的重要原因。

  易观国际分析师董敏娜认为,《战狼2》突出的票房表现仍然是一个个例。在电影市场相对疲软的情况下,每一个保底的入局者,都无异于在进行一次赌博。

  21家公司抱团取暖 或开辟保底发行新模式

  《战狼2》总共集合了14家出品方和7家发行方,除了登峰娱乐、北京文化和影联,其余各方的加入也有原因。

  启泰远洋文化有限公司最初主要从事娱乐整合营销,后来也逐渐涉及到影视制作等领域。启泰远洋在项目合作上和发行公司影联有深度的合作。从《血战钢锯岭》、《大话西游》、《百鸟朝凤》,到今年的项目《战狼2》和《绣春刀2》,这两家公司在宣发上进行合作,并一起参与保底和出品。

  启泰远洋文化公司董事长杨硕曾在采访时说,“启泰文化和影联在业务线上互补,启泰文化负责宣传,影联负责发行,在《战狼2》、《绣春刀2》投资上,两家公司同股同权和同股权出,一起分享保底的收益。”

  在《战狼2》前的贴片广告里,出现了A股公司捷成世纪。在《战狼2》上映后,捷成股份也出现了一定的增长。8月1日收盘,捷成股份报收9.38元/股,涨幅1.85%。但是,《中国经营报》致电捷成世纪,公司并未对投资作出回应。此前,捷成世纪曾对媒体透露,公司旗下的星纪元影视,确实参与了电影的投资。

  春秋时代、嘲凤影业、星纪元影视都曾是《战狼》的出品方,这一次也都出现在了《战狼2》的出品矩阵中。

  易观国际分析师董敏娜认为,《战狼2》的投资矩阵符合今年影视公司投资的趋势。 “在电影市场疲软、波动幅度大的前提下,最初入局影视公司会选择引入更多的投资方,减小自身的风险。而博纳、万达这样的大公司都出现在出品方的名单上,也是要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参投多部电影,减弱风险的体现。”

  同时,董敏娜也认为,在发行方里看到了淘票票的身影,是因为在线选座成为购票的主流,互联网交易平台在宣发上占据了一定的主动权,这让微影时代、淘票票和猫眼作用愈加明显。

  在票补缩水,电影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宣发能力的强弱对影片票房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与同期的《建军大业》等作品相比,《战狼2》在宣发上并未砸钱,这得益于内容精良。

  “依靠扎实的故事、视觉效果和爱国主义的情绪,在观众间形成了很好的口碑效应,内容才是《战狼2》的核心竞争力。”董敏娜说。

  在业界观察人士看来,《战狼2》在为电影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的同时,也让诸多的影视公司看到了在联合出品、保底发行对国产电影更多的投资可能性。

责任编辑:陈楚潺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