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斌

  曾经的创业板,就是成长股与新经济的代名词,其业绩的高速增长也带来了整体股价的一飞冲天。随着市场从激情回归理性,业绩成为考量估值与股价最重要因素,高速发展过后,创业板“成长的烦恼”也逐渐显现。现在,创业板指已经从高点回落近60%,当前的点位是否已经调整到位,这可以从中报业绩预告中一窥端倪。

  目前,A股已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公司披露了2017年中报业绩预告,其中创业板和中小板的企业全部都公布了业绩预告。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中小板中报业绩预告公布较早,通常在5月份之前,未来修正的可能性较大。而今年创业板由于在7月份才公布中报业绩预告,其精度较高,参照性较强,对指数走势的预判性也较强。

  从目前的测算结果来看,创业板的业绩增速已经连续四个季度下滑,但其板块估值仍然在45倍左右,离历史底部30倍左右的估值仍有一定差距,未来仍存在进一步回落的风险。

  从总量上看,创业板业绩增速已经显著回落。创业板中报业绩预告预喜率虽然仍比较高,为71.8%,但低于2016年年报业绩预告状况。剔除未发布业绩预告的部分公司、取预告业绩的上限与下限中值,我们测算出创业板2017年中报实现归母净利润合计441.1亿元,而2016年同期相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合计为412.9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2017年二季度单季增速为4.6%,低于一季报11.1%的增速。

  由于创业板第一大市值公司温氏股份2017年业绩大幅度下滑,对板块业绩造成明显拖累,因此,我们将温氏股份进行剔除后再进行同比例测算,发现创业板业绩增速下滑幅度有所收窄:2017年中报业绩增速由先前的6.9%(未剔除温氏股份)上升为24.4%(剔除温氏股份)。进一步看,我们同口径比较(即将每个报告期温氏股份均剔除)显示,创业板的业绩依旧呈现增速持续下滑态势,只不过下滑幅度有所收窄:未剔除温氏股份前创业板2016年年报、2017年一季报、2017年中报预告的业绩增速分别为36.9%、11.2%、6.9%,剔除温氏股份后创业板2016年年报、2017年一季报、2017年中报预告的业绩增速分别为31.0%、26.8%、24.4%,亦呈现逐步下滑态势。

  从业绩增量上看,外延并购对于创业板的影响不断消退,创业板逐渐回归内生增长。随着监管的趋严,外延并购对于创业板的影响也在不断消退,Wind数据显示A股2014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司数量为133家,2015年为291家,2016年下降为264家,而2017年截至目前只有93家,全年预计不超过180家。由于外延并购对业绩的承诺通常只有三年时间,2014年以来的外延并购都将逐渐到期,业绩暴涨红利期即将结束。那些靠外延并购而创造出的业绩神话已经渐行渐远,因此创业板的业绩正在回归内生增长。

  从行业测算结果来看,创业板各行业业绩增速差异明显。上一轮创业板牛市中,估值大幅度提升的传媒、计算机等行业业绩放缓或降低,周期性明显的农林牧渔行业业绩快速下滑。从具体行业分布来看,轻工制造、建筑装饰、电子、有色金属等行业增速明显,增速分别为87%、67%、62%、57%。而农林牧渔、传媒、计算机等行业则业绩承压,增速分别为-71%、-17%、0.8%,这类行业拖累了整个板块业绩。

  从投资策略上看,投资者仍应该坚守价值龙头,可以关注沪深300指数,对创业板保持谨慎。年初至今沪深300指数虽然上涨了15%,但其当前估值仍然只有13倍,显著低于欧美股市蓝筹指数20倍左右的估值。而创业板指虽然下降了近11%,但其估值仍然在40倍以上。与此同时,创业板业绩增速连续四个季度持续下滑。所以,相对而言,在资本市场整体防风险、降杠杆的时代,创业板仍存估值压力。

  (作者系西南证券高级策略分析师)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邵文燕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