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浮沉看南沙

  李宝田

  自东汉末年(公元220年)前后起,我国南方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较快,在南海上的活动亦日趋频繁。无论国家实力、经济水平,还是航海设备与技术,与南海周边各国相比,中国都长期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因此,千百年来,我国在海洋开发方向的选择上,均以南海为主。

  在中国南海的版图上,有一条大家熟悉的U形断续线,线内海域总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230多座岛、礁、滩及沙洲,是历代中国政府与先民在约2000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内,相继发现并最早开发、经营和管理的海疆。因而中国在此拥有不可否认的主权,这也得到了国际上的正式承认。

  然而,随着近数十年来南海周边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加上海域内陆续勘探出储量丰富的油气资源,一些邻近国家见利忘义,罔顾法理和历史,肆意侵占我国南海诸岛特别是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更对U形断续线的性质及法律地位,屡屡提出挑战。

  事实胜于雄辩。本文拟以南沙群岛的政治地理环境变迁为例,梳理关键史实,证明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主权归属中国,以及南海U形断续线作为中国的“传统海疆线”,确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内海”二千载

  在我国历史上,南沙群岛的政治地位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代世界政治地图上的南沙群岛。根据大量考古发现和相关古代文献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我国就开辟了以广州或雷州半岛南部的徐闻为起点,远航至中南半岛东南部的占城、真腊、三佛齐,甚至远达印度半岛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整个南海诸岛,正处在这条重要航线上。

  到了唐宋时期,我国航海事业已相当发达。唐代出现了载重“万斛”(古代每斛为十斗或五斗,此处应是极言其多)的大船,乘风扬帆,可以通行整个南海海域。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1405~1433年)的壮举,更是举世皆知。

  正因为如此,历朝历代关于南沙群岛的记述史不绝书。从官修正史的《汉书·地理志》,到元代民间航海家汪大渊所著的《岛夷志略》,再到清代地方志书如雍正《广东通志》、乾隆《漳州府志》、乾隆《龙溪县志》(龙溪县隶属漳州府)等,都分别从行政管辖、海上交通、劳动经营、地名演变、物产特色等方面,留下了各个时期我国先民在南沙海域的活动足迹。

  南海沿岸诸国历来与我国有着非常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就拿越南中北部来说吧,公元前112年,南越国相吕嘉反对内附汉朝,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灭南越国,设九郡,实施直接的行政管理。其中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即为今越南的北部和中部地区,交趾郡治交趾县就位于今越南河内。

  自此以后,历经东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直至五代时的南汉大有十二年(939年),南汉静海军节度使之婿吴权称王,创建“吴朝”,脱离中国独立为止,越南中北部作为中国郡县前后达1050年之久。从吴权起,历吴、丁、黎、李、陈、黎诸朝代,越南中北部(至清嘉庆朝之前一直称安南国)虽立国700余年,但对于中国,仍守藩属之礼。

  越南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阮福映建立的阮朝。阮福映于1802年(清嘉庆七年)奠都于中部的顺化,他遣使赴北京,并“请赐荣封国号南越”。清廷大学士保宁等认为,“考安南古曰南交,周曰交趾,至越佗窃据,始自称南越王”,对阮福映建立的阮朝“核其疆域,实止南越之隅,未便以一隅之地,遂以南越自称”。并建议:“所有该国长请赐名南越之处,应无庸议,应请仍以安南自称。”

  也就是说,安南国只占有汉初赵佗创建的南越国一小部分疆域,哪有资格以“南越”自命?第二年,清廷军机处给出如下批复:

  “至所请以南越名国之处,该国先有越裳之地(编按:越裳为中国典籍中记载的古国名,方位无可考证,但越南人相信此乃该国古称),后有安南全壤,天朝褒赐国封,著有越南二字。以越字冠于上,仍其先世疆域,以南字列于下,表其新赐藩封。且在百越之南,与古所谓南越不致混淆。称名即正,字义亦属吉祥,可永承天朝恩泽。现已令陪阶等诣阙请封,所颂敕印,既以此二字称名。”

  关于此事,越南的正史也有类似记载:“另奉遣使请封,并请国号‘南越’……清国准二使部一并进京。又是年,清国谕准命用‘越南’二字。以越字冠于上,仍其先世疆域,以南列于下,表其新赐藩封。”对“越南”国名的来历,中越两国史书记载不悖。

  在同一历史时期里,中国与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旧称林邑,汉时曾属日南郡)、真腊(今柬埔寨)、吕宋(今菲律宾吕宋岛)、苏禄(今菲律宾苏禄群岛)、三佛齐(在今苏门答腊岛)、文莱、婆罗(今加里曼丹岛)等国,或保持藩属关系,或长期友好相处,彼此交往频繁,南海海上航路在沟通联络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而以近两千年里中国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海上实力,南海沿岸诸国无一能望其项背,故这片广大的海域事实上可称为“中国内海”,南沙群岛的地位与归属自然毫无疑义了。

  内外交困失海权

  第二阶段,近代世界政治地图上的南沙群岛。自16世纪初起,即明代中叶,西方所谓“大航海时代”渐入高潮。一些欧洲国家为了加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开拓市场,相继开始海外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南海海域沿岸的政治地理形势,随之发生根本变化。

  1511年(明武宗正德六年),葡萄牙人攻占印度洋通往南海海域的战略咽喉满刺加(今马六甲),进而侵扰我国东南海疆。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葡人以欺骗贿赂手段,获得在珠江口外小岛澳门居住和晾晒货物之权,自此占据并将其变为殖民地。1571年,西班牙人侵占吕宋岛;1619年,荷兰人在爪哇岛建巴达维亚城(今雅加达),随后侵占了整个岛屿;1624年荷兰人侵入台湾,直至1662年才被郑成功驱逐。

  19世纪中期起,形势更趋恶化。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根据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割让香港给英国。1884年前后爆发的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清廷与法、英签订不平等条约,原来的藩属国越南和缅甸,分别沦为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地。

  至此,南海海域的政治地图完全改写,中国失掉“天朝大国”的神圣光环,再也不是沿岸诸国的宗主国,取而代之的,是急速扩大自己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列强。除了瓜分殖民地外,他们也开始染指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整个南海诸岛。

  早在1867年,法国就派调查船进入南沙群岛海域绘制地图,为入侵做准备。1933年4月至7月间,法国出动舰艇侵占南沙群岛的一些岛礁,并于7月25日正式发布公报宣称占领南海九岛,此即震惊中外的南中国海“九小岛事件”。中国南京政府立即向法国提出抗议与交涉,但此事久拖未决。

  1917年,日本人平田未治与日本海军预备中佐小仓卯之助等组织探险队,到我国南沙群岛进行所谓“考察”,竟然在登上的6座小岛上,竖立“日本属领”的标柱,并改名为“新南群岛”。1923年起,日人又擅自开采南沙群岛的磷矿资源。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1938年日本以武力占领了南海诸岛的若干岛屿。

  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所有外来势力对南海诸岛的侵略行径,都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而告终止。作为战胜国之一,中华民国政府派遣海军舰艇接收了被侵占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各岛屿,并于1947年12月正式公布“十一段断续国界线”,标明中国在南海海域的海洋管辖和控制范围。

  利之所在覆云雨

  第三阶段,现代世界政治地图上的南沙群岛。二战之后,一度沦为西方列强殖民地的南海沿岸诸国先后获得独立。除了仍然托庇于西方后台(先是法国、后是美国)的南越西贡政权外,其他各国都致力于消除殖民统治的遗留影响,专心从事国内建设。北越、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及泰国、缅甸、老挝等,都在他们的政府声明和报刊舆论中,承认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整个南海诸岛是中国固有领土。

  1956年8月,南越方面派出海军陆战队偷偷登上南沙群岛的南威岛等岛屿,破坏我国在各岛上的建筑物及国家标志。1966年,更非法将南沙群岛划归其广南省“管辖”。1973年,西贡政府又非法宣布将南沙改名为“长沙”,并用越南语篡改南沙各岛礁名称,公然把南沙群岛合并为其福绥省的一部分。1974年西沙海战爆发,我国海军乘胜收复西沙群岛全部领土,吃了败仗的南越又转而加紧抢占南沙诸岛礁。

  1975年4月,南越政权覆灭。此后,掌权的越南当局完全背弃一贯承认南海诸岛历来是中国领土的立场,反而承继南越政权的做法,公开以武力抢占了南沙群岛中的近20个岛礁。1979年9月28日,越南外交部发布题为《越南对于黄沙和长沙两群岛的主权》的白皮书,公然声称我国的西沙、南沙群岛“很久以来,就是越南领土”。

  在加紧抢占南沙群岛诸岛礁的同时,越南还加速了对南沙海域海底油气资源的勘探和掠夺。1974年秋,倒台前的南越政权与美国的美孚、埃克森、蚬壳三大石油公司及加拿大森尼代尔石油公司签订合同,在南沙海域西侧探测石油。1980年7月,越南和前苏联在莫斯科签订了联合勘探和开发南海大陆架石油、天然气公约。

  随着国际及其国内形势的变化,南海沿岸其他国家出于不同的目的,也逐步参与了对南沙群岛的争夺。1956年5月,菲律宾一家渔船公司所有人兼“菲律宾马尼拉海事学校”校长克洛马,伙同其兄弟及40余名船员到南沙群岛“探险”。到了1974年,他居然宣称在南沙群岛建立所谓“自由邦政府”,并自任“自由之国的王子”。克洛马的行动得到当时菲律宾外交部部长,后任菲律宾副总统的加西亚的支持。

  从1971年7月起,菲律宾政府派海军占领了南沙群岛中的中业岛、南海礁及马欢岛、费信岛、北子礁、西月岛等,并于1973年开始引进外国财团,勘探和开发南沙海域油气资源。20世纪80年代初,马来西亚也宣布占领南沙群岛南部的几个岛礁,着手勘探开发附近海域的油气资源。

  总而言之,当前南海海域特别是南沙群岛犬牙交错的复杂局面,是上述诸多因素造成的。这对中国维护南海的固有主权及各项合理合法的海洋权益,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U形线”定七十年

  我们再重点说一下南海U形断续线的来龙去脉。在许多著述中,这条线分别称为“传统海疆线”“U型线”“断续线”“九段线”“断续国界线”等。它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

  上文提到,20世纪上半叶,法、日等国竞相侵占我国南海诸岛,尤其是1933年法国一手制造的“九小岛事件”,当即遭到中国政府和民众的强烈抗议。在官方严正交涉和民间舆论谴责的同时,加强对南海诸岛的管理,成了中国政府的当务之急。

  1933年6月7日,南京国民政府设立了由参谋部、内政部、外交部、海军部、教育部和蒙藏委员会联合组成的“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全国各地出版的各种水陆地图。

  1934年12月,该委员会审定了中国南海各岛屿的中英文地名,并于1935年1月公布“关于我国南海诸岛各岛屿中英文地名对照表”,正式将南海诸岛分为4个部分: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今中沙)、团沙(今南沙)群岛。

  1935年3月22日,该委员会召开第29次会议,规定今后正式出版的政区疆域图上必须标明上述四群岛。1935年4月,委员会又出版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图》,确定中国南海最南的疆域线至北纬4°,把曾母暗沙标在疆域线之内。

  二战刚刚结束,1945年9月28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布了《美国关于大陆架底土和海床自然资源政策宣言》,宣称“鉴于养护和慎重地利用其自然资源的紧迫性的关心,美国政府认为连接美国海岸、处于公海之下的大陆底架土和海床的自然资源归属于美国,并受其管辖和控制”。同日,白宫新闻处还宣布,大陆架的范围是自海岸至183米海深的海域。

  这一举动,引发其他临海国家的连锁反应。同一年稍后,墨西哥宣布,其拥有开发沿海岸直达水深200米大陆架的权利。1947年,南美洲国家智利和秘鲁相继宣布,对其沿海200海里的海洋区域行驶管辖和控制权,但不影响有关公海自由航行的权利。此后,拉美国家通过几次国际会议,发布政策宣言,主张建立国际法委员会的决议,确定将海洋法作为最优先的处理项目。

  1947年12月,南京国民政府在前述“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工作的基础上,以内政部的名义用十一段断续国界线,表明中国在南海的海洋管辖和控制范围。同时公布了由内政部方域司编制、国防部测量局代印的《南海诸岛位置略图》,该图上的岛礁标注,已覆盖南达曾母滩,西至前卫滩(今万安滩),东到海马滩,北逾东沙群岛的全部南海海疆。这是南海断续线首次正式面世,新中国成立后,将北部湾的两段去掉成为“九段线”,并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政府正式公布南海U形断续线后,当时国际社会并未提出任何异议,周边国家也从未提出过任何外交交涉,此后许多国外出版的地图都以此为标准绘制,并注明南海诸岛归属中国。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自20世纪80年代起参加中国科学院主持的国家科技专项《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综合科学考察》,代表作品有《维护南沙群岛主权的历史地理要素研究》《中国对海洋的发现、开发、管理的历史与现状》等,近年主编聚焦南海战略与安全形势问题的《美国重返东亚概评》一书。

  相关话题见E2版文章《万里石塘 固我海疆》。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