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货商产品抽检不过关 海王生物大举并购存隐忧

  高瑜静

  在业绩增长的利好当口,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王生物”,000078.SZ)的供货链却出现隐患。

  7月4日,海王生物供货商之一杭州海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海王”)因产品抽检不过关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报。

  海王生物证券事务部一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称,“这家公司(杭州海王)现在已经不属于上市公司的子公司了,2015年的时候已经剥离了。国家食药监总局通报的情况跟我们没有任何关系。”

  实际上,杭州海王在被转让后,一直作为海王生物的重要供货商。公开资料显示,杭州海王将只接受海王生物及其指定下属公司的委托对药品和特定保健品进行生产,不直接对外销售药品和特定保健品。

  采购产品占总营收92.54%

  公开资料显示,海王生物上市之初,主要以生物制药及生化制药为主。2003年通过并购山东潍坊医药站,海王生物涉足医药流通领域。2007年率先推广医院药房托管集中配送模式后,海王生物加速在医药流通领域跑马圈地。截至2016年年底,海王生物的医药商业物流网络体系已覆盖国内11个省(市)。

  海王生物现有医药商业流通、医药制造、医疗器械及保健品、食品四大业务板块。最新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36.06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约4.04亿元,同比增长197.79 %。其中,医药商业流通板块成为名副其实的业绩顶梁柱,2016年该板块实现营收114.39亿元,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84.07%。

  大举发展医药流通业务之下,海王生物的产品结构也不同于一般上市药企。2016年海王生物产品的营业收入为9.9亿元,仅占总体营收的7.28%。与此同时,采购产品却实现营收125.91亿元,占总体营收的92.54%,相比往年同期增24.98%。

  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的采购产品既有来自外部医药制造企业,也有与同属海王集团控制的兄弟企业的关联交易。据年报数据,2016年海王生物向关联主体采购货物发生的交易额累计达1.06亿元。

  7月7日,海王生物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达到2亿~2.5亿元,同比增长约99.73%至149.66%。

  据海王生物证券事务代表谢德胜介绍,半年报业绩预告反映了公司经营的真实水准,业绩增长的原因已在相关公告中披露,一个是原有业务增长带来利润增长,另一个是公司近年新收购的业务包含新设立公司带来的利润增长。

  供货商产品存风险

  实际上,海王生物近年来通过系列兼并收购,快速拓展医药商业布局。

  据了解,仅2016年一年,海王生物在广西南宁、安徽合肥等地通过并购或新设将19家医药或医疗器械公司纳入麾下。截至2016年12月底,海王生物旗下的73家全资子公司中,有46家子公司的主营业务皆为医药流通。

  在大举拓展医药流通布局的同时,海王生物也出售转让了一些低效资产。

  2015年,海王生物一次性将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杭州海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5家子公司转让给其控股股东海王集团。2016年,海王生物又将旗下的江苏海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辽源海王银河医药有限公司等4家子公司出售转让。

  上述海王生物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剥离转让的主要是近年来持续亏损且短期内未有明显改善迹象的一类子公司。

  尽管转让了此类低效资产,但海王生物的医药流通业务仍与部分公司存在关联交易。

  2015年杭州海王被出售转让给控股股东海王集团后,仍与海王生物属同一控制的关联方。公开资料显示,海王生物及下属子公司向杭州海王采购商品,2016年发生的关联交易额累计达1173.26万元 。截至2016年年底,海王生物对杭州海王的“应付账款”项的账面余额为472.21万元。

  此外,海王生物的2016年年报及2017年一季报中均有明确披露称,“杭州海王将只接受海王生物及其指定下属公司的委托对药品和特定保健品进行生产,不直接对外销售药品和特定保健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7月4日通报,杭州海王委托江苏海王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海王牌钙加维D咀嚼片,大肠菌群检出值为2.3MPN/g,比标准规定(不超过0.92MPN/g)高出1.5倍。

  记者通过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现,委托生产商江苏海王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系杭州海王控股的子公司,主要从事保健食品研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及食品生产业务。

  杭州海王作为海王生物的主要供货商之一,其委托生产产品质量监测不过关。 《中国经营报》记者就此向上述海王生物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求证,对方明确否定了该检测与公司的相关性,“这家公司(杭州海王)现在已经不属于上市公司的子公司了,2015年的时候已经剥离了。公司的保健品、食品业务,现在由旗下的深圳海王健康科技公司负责。”

  一位关注医药流通多年的专业人士指出,医药流通企业不仅仅是配送药品,还需要承担药品配送过程中的资金垫付、信息流通以及药品质量监管责任。

  多方融资支撑扩张

  快速并购扩张布局下,也意味着企业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海王生物在资金筹措渠道上动作频频。

  7月11日,海王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申请发行的2017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募集的5亿资金已全额到账,发行期为1年。此外,海王生物在6月30日时发布公告称,拟向华润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申请不超过人民币 7 亿元的信托贷款,用于偿还金融机构借款、补充运营资金。

  此外,海王生物近日还宣布,拟出资2.95亿元认购国民信托有限公司设立的集合资金信托,参与认购深圳市麦德信一号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有限合伙人份额。海王生物在公告中表示,通过合伙企业的形式参与项目投资,有利于借助金融机构的资金和管理等优势,进一步抓住当前医药产业的并购重组的机遇。

  上述海王生物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的收购不一定可以收购到规模很大的公司,对公司的业绩贡献占比不一定很高。未来我们会考虑收购一些优质企业,收购计划暂时会更偏重医药商业流通板块。”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