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借壳失败、失去核心版权之后,新英体育最终选择委身当代明诚。7月13日,武汉当代明诚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了收购新英体育100%股权的预案,本次交易总对价约为34亿元。由于新老大当代明诚与手握2019-2022年英超版权的苏宁体育已达成战略合作,新英体育得以在未来继续英超“事业”。不过,有分析指出,鉴于目前高压的外汇监管政策,该笔交易能否最终实现还存在变数。即便交易顺利完成,新英体育、当代明诚与苏宁体育三方未来如何将设想落实到具体内容,包括版权购买的溢价能力、分销能力以及付费市场培育,或是版权变现和相关衍生品开发,这些方面都存在巨大的不确定因素,实现三方共赢还需观望,经历大变革之后的新英体育能否继续讲好英超故事也未可知。

  34亿被收购

  今年4月11日,当代明诚发布公告称,计划全资收购新英体育。此后,该收购交易一直处于推进状态,并没有实质性进展。7月13日,当代明诚公布了收购新英体育100%股权预案。该预案显示,当代明诚拟以明诚香港为收购主体,以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交易对方持有的新英开曼100%股份并认购新英开曼新发行的股份。新英开曼100%股权预估值为35.64亿元,经各方协商初步确定,本次交易总对价为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32亿元。

  2016年5月,港股上市公司文化传信曾发布公告称拟收购新英体育,当时的估值已达到近3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4亿元,此次当代明诚收购新英体育的预估值与去年文化传信对其估值不相上下。在预案中,当代明诚方面表示,此次收购完成后,当代明诚将切入体育版权细分市场,进一步完善体育业务布局,发挥新英体育与现有各体育板块的协同效应,欲与各合作方一起打造中国体育版权整合运营平台。今年6月2日,当代明诚与苏宁体育签署了《武汉当代明诚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苏苏宁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关于设立合资公司之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开发国际体育赛事版权,并使之成为公司与苏宁体育及各自所属产业集团中国际足球赛事版权分销的合作平台,并通过该平台展开双方在体育各领域的深层合作。此次收购完成后,当代明诚可以充分发挥其平台优势,有效整合苏宁体育的体育版权资源与新英体育的版权分销优势,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在体育版权市场的主导地位和盈利能力。

  面临监管高压

  据悉,本次交易的资金来源包括该公司自有资金及上市公司对外融资。目前,上市公司自有现金不足,需以融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债务融资、股权融资)支付交易对价。当代明诚表示,公司已和多家知名美元基金以及多家银行机构就融资方案进行了接触和探讨。在上市公司融资完成前,当代明诚控股股东新星汉宜及当代集团将为本次交易提供支持。双方约定第一期价款为股份购买对价的20%,最迟付款时间为2017年9月30日;第二期价款为股份购买总对价的80%,第二期价款以及6850万美元认购价款在标的股份交割时向新英开曼支付。

  不过,在本次公布的预案中,即将失去核心资源的新英体育获得比此前更高的溢价估值受到外界质疑。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国内体育产业投资心态日趋冷静的大背景下,即将失去核心资源的新英体育还能获得比此前更高的溢价,且通过美元支付,有些匪夷所思。“当前国家外汇管理部门秉持‘扩流入、控流出、降逆差’的严监管态度,不看好这项交易能被批准。”

  鉴于外汇储备形势,国家外汇管理部门曾对大额外汇出境实行强监管政策。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局四部门负责人在中国相关部门将加强对外投资监管答记者问时曾明确表示,近期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出现了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的倾向。当代明诚在公告中也承认,交易标的为境外体育内容运营类资产,不排除法律法规和国家监管政策对此类交易进行限制,从而导致失败。

  据悉,截至预案发布当日,当代明诚已就本次交易的商务、外管等各项审批事宜向湖北省商务厅、国家发改委、外管局等部门进行过咨询。为此,北京商报记者分别联系了当代明诚和新英体育的相关负责人,双方均表示,有关上述交易消息以公告内容为准。

  命系版权分销

  交易过了监管关也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赛事版权多元化盈利难题依旧考验着这笔交易的双方。当代明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新英体育整体营业收入超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超1.77亿元。目前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版权分销、产品订阅、广告三个板块,其中版权分销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较大,特别是向互联网渠道客户分销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较大。

  当代明诚表示,版权分销业务是新英体育目前最核心的业务,该收入占据其营业总收入的比例很高,在最近一年一期都超过了80%。版权分销对象包括央视体育、五星体育、北京体育、广东体育等专业体育频道及其他综合频道,同时也包括腾讯、乐视、新浪、聚力传媒等网络平台以及百视通、乐视、IPTV、互联网电视平台。

  一位不愿具名的体育产业观察人士指出,版权分销已然成为以新英体育为代表的体育公司的主要盈利方式,但该种模式对赛事版权依赖程度高,一旦失去核心赛事版权,公司业务必将面临巨大冲击。同时,该种模式to B端业务多于 to C端业务。体育公司与C端用户接触少,以至于出现版权方受制于渠道方的尴尬局面。目前,新英体育在加紧渠道端的布局,通过会员、营销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吸引C端用户,不过,to C端业务难度不小,此前,已有不少体育公司陷入收费与免费的博弈之中无法自拔。此外,经过多种方式、多个平台的培养,会员消费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但距离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新英体育的会员体系正在加紧尝试。据悉,新英体育从2013-2014赛季起推行部分场次收费的模式,2016-2017赛季,周六22点同时开球的六场比赛,以及周日23点开始的比赛,在互联网上都是免费的。19:45和晚场00:30等时间开球的比赛,则是付费场次。新英体育此举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时间轴来将用户分层。即开放免费的少数场比赛,满足大多数用户的基本需求;其他时间段的场次,对应的是更高需求的用户,因为这些用户通常具备更强的付费意愿。据新英体育官方提供的数据,2016-2017赛季,新英体育付费用户经过去重之后共计208万。其中,单场用户占比近50%,除去单场之外的付费会员数为109万。

  从2017-2018赛季起,新英会员体系也进行了大调整,加入了更多的营销模式。此外,考虑到新英体育、当代明诚、苏宁体育三方将在版权运营上的合作,新英体育表示,未来新英体育的会员体系不排除会接入苏宁体育旗下体育版权内容的可能性。

  共赢尚需观望

  玩法更多、玩家更多,但新英体育、当代明诚与苏宁体育实现共赢还要迈过几道坎。当代明诚方面表示,外延式并购是上市公司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公司已逐步搭建起以体育营销、体育经纪、体育场馆运营、青训和俱乐部运营为主的体育生态圈,但对于赛事版权尤其是顶级赛事版权的获取、运作及开发能力而言仍较为薄弱,此次收购完成后,新英体育将成为上市公司体育产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通过收购新英体育,当代明诚将基于现有的业务格局和已搭建的体育平台,和新英体育共同进一步挖掘版权的深层次价值,开发版权衍生业务,延伸版权产业链。加之与苏宁体育的合作,三家公司合力,无疑更有望实现多赢的局面,收购新英体育,似乎是三方共赢的一步棋。

  对此,首都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产业教研室副教授邢晓燕认为,当代明诚近几年一直在布局体育产业生态圈,但是它们手上没有赛事版权,收购新英体育是获取足球最有价值版权的一个举动,另外与苏宁体育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可以使新英体育和苏宁体育的版权集中到一起,三家公司在版权的获取上目的更加明确,项目也更加集中,这次收购策略在战略方向和逻辑上都是说得通的。

  对于当代明诚即将要打造的中国体育版权整合运营平台,邢晓燕表示,这个平台的战略逻辑是清晰的,但是落实到具体内容,无论是版权购买的溢价能力、版权分销能力,还是培育付费市场,或是版权购买变现和相关衍生品的开发,这些方面都存在巨大的不确定因素,这个商业模式能否成立,它们能否有效利用版权开发衍生产品,打通其他体育产业资源,形成增效作用,这些还需要观望。

  北京大学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秘书长郭斌表示,新英体育本身是高度垂直、业务指向很明确的一家公司,主要靠分销版权获利,被收购后,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它们的核心业务还能够继续保持,自己员工的价值也能够持续得到发挥,这对于业务相对单一的公司来讲是最好的选择。而对于当代明诚,这家上市公司近年来一直是全体育产业战略,对于版权势在必得,而苏宁有PPTV作为载体,通过合作,可以将新英体育近两年的英超版权与自己已经拿下的2019-2022年英超版权整合到一起,在未来的五年都可以控制住英超版权。

  郭斌认为,从整体布局的层面看,IP、资本、版权运营平台、运营团队已经整合到一起,未来要做的就是如何让版权释放价值。在释放价值的过程中,它们还需要在挖掘版权的深层次价值、培养用户付费消费习惯、开发国际市场、培养自有IP赛事和活动等方面不断加强,才能实现三方共赢。

  北京商报记者 孙麒翔 刘之爽

责任编辑:刘金磊 SF113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