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备6年,广发银行上市再搁浅。目前,广发银行IPO辅导状态为“暂时中止”。在分析人士看来,目前监管的大环境以及广发银行自身经营层面的问题都阻碍了上市进程。此外,中国人寿的入主,对广发银行上市来讲,也需辩证看待。

IPO辅导状态为“暂时中止”

7月13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广东证监局发布的最新一期《广东辖区已报备拟上市公司辅导工作进度表》显示,由中信证券辅导IPO的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状态为“暂时中止”,进度时间为2017年4月26日。

据了解,广发银行于2011年正式启动了IPO事宜,据广东证监局的进度表显示,广发银行的备案时间为2011年5月31日。2013年4月,广发银行股东大会正式授权董事会及高管层启动上市计划;2013年12月初,广发银行决定暂搁A股上市计划,全力挺进H股,争取2014年6月至8月完成IPO上市。

在2015年的年报中,广发银行表达了IPO上市的愿望。中国人寿成为广发银行单一最大股东后的第一份年报(2016年年报),却未提上市计划。

对于广发银行IPO推进,广发银行前董事长董建岳在告别信中写到,“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中外方文化的差异以及更主要的我个人能力所限,有一些工作的成效尚未达到我预期的目标,有些工作存在疏漏,还有很多工作在推进的过程中,特别是IPO,几经努力,使出洪荒之力,也未达成。”

对于暂停中止IPO审核,广发银行在回复北京商报采访函件时表示,“本行自2011年启动上市项目、2013年股东大会审议批准相关议案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各项准备工作,总体接近可申报状态。2016年,本行发生中国人寿受让花旗集团与IBM信贷所持股权的重大股权变更,公司治理、发展战略、组织架构和业务经营均在相应优化调整。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指导意见,本行在有条不紊继续推进上市准备的同时,暂未继续进行上市辅导。本行也留意到,监管机构发布的表格中,本行状态为‘暂时中止’而非‘终止’。”

在谈及上市计划时,广发银行表示,将在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与需求的基础上,择机启动上市工作,重新提交辅导备案申请,建立资本补充长效机制。如有相关信息,将按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要求及时通知或披露。

不良率连续四年“双升”

在经营层面,广发银行不良率连升四年、资本充足率下降等也影响了上市进程。

在资产质量方面,广发银行2016年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55.88亿元,较年初增长25.98%;不良贷款率1.59%,较年初上升0.16个百分点。自2013年起,广发银行的不良贷款已经连续四年“双升”。

广发银行在年报中表示,导致不良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制造业不良率的居高不下,截至去年年末,制造业的贷款余额是1514.4亿元,占比34.05%,不良率为1.99%。批发和零售业的贷款余额为883.66亿元,不良率高达4.13%,较上一年提升1.65个百分点。

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置,广发银行在年报中批露,将有节奏地处置存量不良贷款,采取现金催收、债券转让、以物抵债、呆账核销等多种手段,继续引进不良资产投资基金、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创新手段,加快不良资产清收处置。

此外,资本充足率指标也较2015年有所下滑。年报显示,2016年广发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0.54%,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及一级资本充足率为7.75%,这两项指标均较上一年度有所下滑。2015年,广发银行资本充足率11.4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及一级资本充足率8.02%。

对此,广发银行方面回复,目前,广发银行资本充足率符合监管要求。为进一步拓宽资本补充渠道,今年已启动规模300亿元的增资扩股工作,进一步夯实资本基础。

在谈及目前阻碍银行上市进程的因素时,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王剑辉表示,除了之前的四大行,新银行上市出现问题一般是行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同时也是阶段性问题。比如,银行前期由于资产规模扩征过快,导致资本充足率出现问题;由于过剩产能的调整,导致相关企业出现债务问题,从而导致银行出现坏账;银行前期风控不严导致风险隐患,出现兑付问题等。这些问题被监管予以关注,如果短期不能解决的话,影响上市进程,特别是现在的监管理念是不能待定上市,对银行等类金融企业上市都有影响。特别是对资产规模相对较大的银行来讲,其上市更容易受到监管部门和市场关注。

中国人寿入主的AB面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广发银行已步入“国寿时代”。但对于“中国人寿的入主给广发银行带来的影响”这一问题仍需辩证看待。

去年2月底,中国人寿和花旗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后,在8月底完成最终交割。随着原大股东花旗的退出,中国人寿历经10年完成控股。

在业务层面,和中国人寿联姻之后,广发银行银保协同出现跨越式发展,去年年报显示,广发银行代销中国人寿集团各类保险金额6.6亿元,较上年增长超过3倍,实现手续费收入4050万元,较上年增长3倍。

有人士认为,中国人寿入主后,广发银行上市进程将加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初,广发银行发布2017年度股份增发公告,募集资金规模不超过人民币300亿元。当时被市场认为是冲击IPO的前奏。

也有市场人士指出,筹备上市期间,大股东易主、高层变动对上市推进也有影响。

对于广发银行来说,在广东证监局上市备案时间是2011年,在这个阶段中,广发银行大股东更换,此外,伴随股东更换广发银行原董事长董建岳、原行长利明献、出身花旗的两位副行长罗杰和周卫华一起离职。

可以对比的是盛京银行的案例,盛京银行今年3月底主动撤回A股IPO申请,撤回原因是“董事会核心成员及股权结构出现变动”,4月17日证监会终止对盛京银行的IPO审查。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智斌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具备稳健经营的能力是公司上市成为公众公司的前提,股权结构不稳定、重要高管离职,这些都将对公司持续稳健经营的能力形成影响,并进而影响公司上市进程。

此外,控股股东对广发银行上市的态度也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上市进程。王剑辉指出,普遍来看,旗下子公司是否上市跟控股股东的战略安排有关,有些大股东处于监管层面的考虑,减少潜在的不确定性,可能会调整下属公司的安排。具体还要看大股东的总体布局。

“中国人寿控股广发银行并不会对IPO形成法律障碍,不过由于中国人寿自身就是上市公司,中国人寿并不迫切需要广发银行完成IPO,这也许是原因之一。”王智斌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 闫瑾 刘双霞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