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13日14:20 陆家嘴

  纳入MSCI只是A股国际化第一步

  文/特约记者 周艾琳

  北京时间6月21日,全球指数供应商MSCI公布,从2018年6月开始将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 ACWI全球指数。至此,A股第四度闯关终于成功,纳入比例0.73%,预计未来初步将有17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

  MSCI如何征询全球投资者意见、向中国监管层反馈并不断对纳入方案作出调整?中国监管层和交易所又是如何不断适应国际规则,并放开部分与A股挂钩的衍生品的预先审批权?距离正式纳入还有一年,MSCI对A股还有什么进一步的要求?

  针对这些问题,MSCI主席、首席执行官亨利·费尔南德兹(Henry Fernandez)接受了《陆家嘴》记者的专访,他在MSCI供职22年之久。在他看来,过去四年是一个不断征询意见、反馈、调整方案的过程,他对于A股的纳入感到十分高兴,但A股的停牌现象仍然是MSCI和外资最为担忧的问题。同时,纳入MSCI只是A股国际化的第一步,任重而道远。

  《陆家嘴》:A股经历了四次努力,才终于闯入MSCI。MSCI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是如何与中国证监会、交易所以及海外投资机构客户沟通的?

  费尔南德兹:其实几次过程都差不多,MSCI一直做的是,提出一个提案,并听取全球投资机构的反馈,这次我们和来自欧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超过150个养老金、资产管理公司、券商进行了探讨和意见征询,试图从不同的投资机构那边获得足够多的信息和见解。此后,我们将这些信息反馈给上交所、深交所和证监会,这样他们就能知道全球投资者在投资A股时的考量和需求。

  《陆家嘴》:A股这次能被纳入MSCI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费尔南德兹:2016年,A股存在的三方面问题使其仍无缘MSCI。当时MSCI也给出了三大非常具体的尚待解决事项,这也是海外机构最担心的事项。首先,改善QFII(合格境外投资者)政策、取消20%的每月赎回额度限制。在这个限制下,机构流动性可能会受到影响。其次,改善停复牌制度规范(停牌个股数量过多,严重影响流动性)。最后,改善A股相关金融衍生产品的预先审批限制。

  一直到2017年,如果不是沪港通、深港通这一互联互通机制,这次A股也很难纳入MSCI,因为QFII和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计划仍存在一些限制。

  2017年初,MSCI根据各方的意见反馈,主动提出了新方案,建议只纳入可以通过沪股通和深股通买卖的大盘股,剔除了两地联合上市公司中对应H股已是MSCI中国指数成份股的A股以及停牌超过50天的股票。这样就解决了外资对QFII限制和部分停牌问题的担忧。

  《陆家嘴》:尽管MSCI已经决定纳入A股,但提出纳入计划要分“两步走”,这是否会对未来的纳入构成障碍?

  费尔南德兹:经过此次征询,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是互联互通机制仍存在每日限额(当前,沪港通和深港通已不设总额限制,但每日额度限制仍存。沪股通和深股通每日额度为130亿元人民币),尽管此前从未触及到每日限额,但当真的纳入后,且随着A股占比不断扩大,资金流入量会越来越多,很难确保不触及,这会影响到交易的连贯性。

  因此,也就如我们所说的,纳入分两步走,增加一些灵活性,以防监管层在纳入日之前仍无法扩容或取消限额。不过,如果在纳入日之前,监管层就可以彻底放松或取消每日限额,那么MSCI就可以一步、永久性纳入A股。中国监管层也知道这一事项的必要性,因此需要一起努力来实现这一目标。

  《陆家嘴》:去年,A股的千股停牌现象是导致海外投资者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今年情况有所改善,MSCI是否觉得已经足够了?

  费尔南德兹:其实A股的停牌问题仍然存在,这一问题必须要修复。这是外资当前的首要关切之一。首先,大规模停牌会给交易过程产生不确定性,使投资者对A股市场产生一个“随意”的印象。此外,中国停牌股票的数量高得有点不正常,比其他国家都要高。

  此次MSCI之所以只纳入了222只股票,停牌问题是一个主要原因,本来应该可以被纳入的大盘股是264只,提剔除10只不在互联互通机制里的股票,还有就是因为有32只股票,不是现在停牌(10只),就是在过去12个月长时间停牌(22只),加总起来32只,这个停牌数已经下降了,但仍是难以想象的,在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不曾出现过。

  中国监管层也深知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海外,都是交易所或者证监会要求公司停牌,而中国的停牌很多是公司自发的。这对谁都没好处,对公司来说,停牌导致其无法被纳入MSCI,未来就没有外资的资金流入,且各界对这些公司的印象也会变差;此外,停牌对中国市场的整体形象也没好处;对投资者而言不利,因为这减少了他们可以投资的股票。

  《陆家嘴》:除了停牌,另一个关键问题尚待完善——预先审批权。MSCI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紧迫性?

  费尔南德兹:具体而言,内地交易所对与A股挂钩的金融产品(包括ETF)在海外上市的预先审批权,也是导致此前A股无法被纳入MSCI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球投资者有很多方式来投资一个国家的股票,可以是主动管理,也可以是复制一个如MSCI的指数进行被动管理,也可以通过结构性产品或OTC市场的衍生品,例如收益互换(swap)、期权、股指期货等。如果现在要设计A股的衍生品,我们需要逐个产品地征求交易所的意见,这个不符合国际标准。

  例如,当投资机构不想要通过沪港通或深港通投资时(往往是两地节假日不重合的时候),投资机构会找券商进行收益互换业务,获取指数的回报。这时,券商就需要通过沪港通来投资,实现这一业务。因此,衍生品对于投资机构实现风险对冲等功能是十分关键的。

责任编辑:张文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