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23日17:47 新华网

  新华网成都6月23日电(记者谢佼)在被称作中国“黄背木耳”之乡的四川省什邡市湔氐镇,当地有名的木耳种植大户代进禄,最近有点心事,行情经常波动不说,老听别人说现代化农业工厂厉害,还能厉害过自己30年的“老把式”?近日,代师傅专程到农业工厂登门拜访。

  代师傅今年65岁,头发花白,个头中等,常年种木耳的手黝黑粗壮。以湔氐镇为中心的什邡市,是中国较早引进种植优质黄背木耳的地方,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年产1.5亿袋的种植规模,居国内前列。代师傅家种植了15万袋,农忙时每天30多个工人做菌包还忙不过来。对自己的手艺,代师傅非常自信。

  眼前新建成的“高品质黄背木耳繁育中心”,是香港昊阳国际控股集团依托四川农大、四川农科院技术支持建起的农业工厂,一期投入三千万元。占地120亩的标准化厂房,让代师傅进门就吃了一惊。

  “看技术,看技术!”代师傅对十几位种植大户小声嘀咕。进了种植厂房,整齐的铁制架子,木耳装袋就跟士兵列队一样整齐。当亲眼见到液体接种时,代师傅瞪大了眼。

  “配料装包现在都是机器装,但我装完后只能靠人工灭菌、接种,熟手一天最多弄1千包,农业工厂装袋完直接流水线自动化作业,液体接种不需要人,一个小时3千包!这个翻了72倍啊。”代师傅算账很吃惊。

  农业工厂颠覆了种植户们的传统种植经验。昊阳农业董事长吴世其向大家介绍,除采用液体接种这一最新农业科技成果之外,还采用液体制种,克服了传统制种无法常年循环生产的困难,将60天缩短到10天,随用随制;在生产环节体现工厂化流程优势,全自动化数控设备流水线,恒温、恒湿、培育不受自然条件限制。

  更可贵的是,在分散种植过程中,绝大多数种植户采用煤炭燃烧产生蒸汽灭菌,每年需燃煤约4万吨。而农业工厂采用天然气高温高压灭菌,取代燃煤,每年可减少粉尘排放2千吨、减少炉渣1.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680吨。还可为农民减轻消毒喷洒、农药残留、土地复耕难等问题。

  最让种植户们服气的,是农业供给侧改革催生的农业工厂,有效地提升了市场话语权。种植户王有勇说:“木耳市场行情经常大幅波动,分散种植不容易获得价格话语权。农业工厂可以凭借种植规模和生产速度,应对波动能力大大提升。”

  吴世其说:“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要有工业化思维,依靠市场带动资本投入,工厂化能大规模应用农业科技,实现农业效率的提升。”

  这一家工厂就可带动当地5000多种植户,年产木耳2万吨。眼见为实,种植户们服气了。30岁的张杨是“木耳二代”,子承父业的他有10万袋黄背木耳种植规模。他拉着代师傅咬起了耳朵:“回去我们也搞超声波加湿。”

  种植大户们按捺不住,在参观现场就展开了激烈讨论。代师傅说:“农业工厂好啊,这是走精包装路线,价格上得去!流水线生产的确牛,值得学习。但是投入同样巨大,靠自己投不起,还得另打主意。”

  这一现代化农业工厂的落地,是什邡市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成果。它依托社会资本投入和科技创新应用,让农民看见了未来农村的新业态、新前景,也让农民从传统种植的经验中警醒过来,逐渐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