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22日23:14 中国产经新闻报

  “专家咨询”不是“救命稻草” 填报志愿还需自己做主

  本报记者 于淼报道

  高考的硝烟虽然已经散去,但“选择”的战斗似乎才刚刚开启。

  高考前学生忙;高考后家长乱。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永恒不变的定律,年年皆是如此。如何按照孩子的高考成绩,在短时间内选择一座喜欢的城市,一所心仪的学校和一个合适的专业是家长们最头疼的事情。周围的亲朋好友不懂的一言不发,稍微懂点的就众说纷纭、各执一词,一些家长和考生难免显得茫然无措。

  然而,这边一颗心还没放下,那边的有心人就已经开始“各显神通”,不是吹嘘“大数据帮你填报上好大学”,就是宣称“大数据科学助你规划未来”,当然,这都是VIP收费项目,一些家长茫然之下,难免被有关机构牵着鼻子走,选择“花钱买心安”。辅导报志愿俨然成了各大培训机构和“专家”的“摇钱树”,少则几百,多则上万,令人咋舌。

  对此,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管理学博士张端鸿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对这些家长表示理解,他说,高考改革政策变化比较大,难以把握。最新数据,我国高校总数达到2914所,对于多数家庭而言,很难专业性地去了解这么多家高校,也很难在孩子考分和高校之间建立匹配关系。但是也要注意,不能过度依赖专家,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据了解,从高考结束的那一天开始,高考成绩还没出来,家长们就已经开始自乱阵脚,更有甚者从孩子刚上高三就已经预定了此类咨询服务。而今高考成绩即将出炉,据可靠消息,从6月22日开始,各地将陆续公布高考成绩,最晚的是青海省,将在6月30日前公布。可想而知,到时这些辅导报志愿的生意一定会比现在更加红火。

  志愿填报产品五花八门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的很多高考志愿咨询服务,打开手机APP商店,各种关于高考填志愿的服务产品令人眼花缭乱。“高考帮”、“乐学高考志愿”、“完美志愿”、“高考志愿君”,每款软件的详情内容都介绍得天花乱坠。

  其中,记者发现,一款名为“乐学高考志愿”的软件详情内容中提到,这是一款高考志愿填报专用指导APP,并宣称可以“同样的分数进入更好的大学”、“让考卷上的每一分都有价值,一分儿都不能浪费!”。此款APP还介绍道,只需录入分数、地区、文理科、3秒钟就可以得到适合你的高校名单。综合考虑分数。学校。专业、就业等层面,让填报志愿不再目光短浅,不再纸上谈兵。

  难道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有使用过的家长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反映,这款软件很不完善,充了198元钱,什么都没有看到。想问问怎么回事,客服也找不到人。只发了一个帖子说是苹果手机的问题就完了,根本没有解决方案。“所以这198块钱就打水漂了,只能自认倒霉。据我所知还有好几个家长也遇到了我这种情况。”

  然而,此类APP 上的“在线咨询”相比市场上的“专家辅导”或“一对一”的价格则是天差地别。例如,“高考志愿君”需要1998元,“志愿无忧”的一对一咨询则最低价约1万元,如果向老师了解职业规划还需额外酌情收费。

  除此之外,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出来的商品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其中,一家店内标注为“线上高考志愿咨询”的商品售价2000元,明确表示专家在28日进行高考志愿审核及讲解。此商品适用于家长对报考有一定理解但需要专家把关的买家。另外还有“金牌高考志愿咨询”售价5000元,“VIP高考志愿咨询”售价6000元,而“高考志愿精准填报策划”的售价则高达8000元。

  如果这些都嫌太贵的话,没关系,还有898元的大数据库系统卡。在这个网络在线查询系统中,不仅可以查到目标学校、目标专业以及历年来的分数线、录取人数,等高考分数出来,还能查到自己在所有考生里的名次,报志愿就十拿九稳了。不过,此系统需要家长和考生有目标学校,并且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规划。

  不能过度依赖咨询

  对此,张端鸿告诉记者,客观地说,有些机构利用自己的经验和采集的数据,为考生提供志愿填报咨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要说大数据,到目前为止,由于管理部门的分割和涉密等因素,还不存在志愿填报领域的大数据。

  所以,如果经济上许可,家庭经济条件不错,能够承受志愿填报咨询的价格,可以委托体验一下,作为志愿填报的参考。“但是也要注意,不能当甩手掌柜,还是要在亲朋好友当中物色经验丰富的人帮忙把关。毕竟市场上志愿填报服务机构也是良莠不齐的,不能过度依赖,造成不良后果。”张端鸿强调。

  邹志丹对此也表示赞同,她指出,大数据分析在于多维度的评价,依据过去的数据,然而教育的发展每年都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并不能完全体现核心价值。这类数据如果是权威大数据分析出来的结果,参考价值是有的,但是还是要结合考生自我选择。

  “在我看来,这种需求看个人需要,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可以适当选择供参考,把专家总结出的报考方案和职业规划当做参考不失为一种省时省力的捷径。”中研普华研究员邹志丹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一个新兴行业的出现势必会出现很多弊端,需要政策引导,技术引进。

  对于填报志愿,张端鸿还认为,要建立孩子和家长的主体性,因为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自己。填报志愿还是要有自身的独立判断,每一名有独立判断能力和精神的高三学生,在班主任的辅助下完成志愿填报完全是有能力的。

  的确,一个刚刚在高考战场上过五关斩六将的考生,接下来要面对的人生选择还有很多,不止报志愿一个。因此他们非常需要有主见以及独立判断的能力。

  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卫则认为,考生和家长可以依据“互联网+”大数据填报志愿,它的设计应该就是为了帮助考生的。陈卫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请专家辅导的依据也是参考这些数据,也许因为接触频繁,而显得比较熟练,有经验。“但我个人认为,毫无必要花万元请人辅导填写志愿。”

  建立孩子和家长的主体性

  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报志愿的确很重要,但很多家长对此都过于紧张,担心给孩子选错路,于是不惜花重金寄希望于专家,当然也不排除想花钱图省事的家长。不管是为了保险还是省事,这些可以提供高考报志愿服务的机构和个人,显然都成了家长们的“救命稻草”。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遇上骗钱坑人的假专家,那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因此,对于这类学生家长,应该怎样防止上当受骗呢?

  张端鸿指出,专家辅导只是辅助决策,不是替代决策,任何一个家长和考生都不应该把志愿填报“专家咨询”看作是“专家替代”。志愿填报有关的数据和信息并不复杂,只要建立主体性,避免被骗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家长和考生首先要确立一个观念,志愿填报是考生自己的事情,家长和班主任只是辅助,应当信任考生的独立判断。填报咨询机构的信息和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否达到数千、上万的价值,可以适当请班主任和周边经验丰富的家长帮忙参谋。”他补充道。

  此外,如今的辅导报志愿俨然已经成了一项职业。虽然有些荒唐,但问题在于,很多家长只对孩子的高考成绩感兴趣,而对孩子的内心想法及兴趣爱好完全不知晓,对近年来各大高校的招生计划和形势也一窍不通。

  陈卫对此表示,如果填写志愿成为一项职业,我主张要有资格认证,通过国家教育部门考核颁发证书,本着善良助人的想法,敬职敬业。因事关考生前途和职业规划,需审慎负责,不可误人子弟。

  在陈卫看来,家长完全没必要诚惶诚恐。平时要多加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兴趣特长,以及填报志愿的信息和步骤、参考大数据,并与任课老师、家长们多交流相关信息。填志愿并不是一件难事,只需要仔细阅读招生简章,分析学校定位与孩子分数是否相符、专业设置是否与孩子兴趣一致,再了解本省与外省的具体录取名额即可。

  也就是说,家长与其花大价钱听专家的意见,倒不如坐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选择的学校和专业很大程度上关乎考生的未来职业规划。毕竟,以后的路是孩子自己的,再贵的专家也只是外人。

  “高考志愿填报事关学生专业和职业的方向,因此应该更多地结合学生的意愿和期望,家长帮忙提供意见,一味借助大数据分析主导自我选择权反而会出现偏差,造成选错选偏。” 邹志丹对此补充道。

  关于填报志愿,浙江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主任王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填报志愿、选择未来应该是考生成人后的第一次独立决定的事情,家长应该以孩子的意愿为主导,让孩子自己负起责任,主动思考、分析、选择、填报高考志愿,不要逼着孩子去选父母心目中的所谓“好”学校和“好”专业,而是鼓励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自食其力、追求梦想的人。

责任编辑:周宇航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