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高杠杆不良贷款等现象不可宽容

  见习记者 刘禹成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昨日在2017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动力增强,但仍存在不稳定因素,这给各国政策应对带来了挑战。同时,深化金融改革也可以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上海有雄心在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并且迈入全球金融中心的前列。为了进一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近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将落户上海,更好地为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周小川表示。

  周小川认为,中国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均受益于对外开放,并且开放过程能够促进国内一系列重大政策改革。他表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开放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都表明开放对中国产生了深刻积极的影响。本届政府成立以来,有力推动上海自贸区试点,如今自贸区数量已扩大到11个,并且把很多先行先试的经验推向全国。

  周小川认为,要防范金融危机,首先要保证金融机构的健康性,高杠杆、低资本、不良贷款等现象均不能宽容。而不开放、不竞争往往“纵容了”低标准。国内商业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学到了很多,为金融业带来了产品演变、市场建设、业务模式及管理经验等一系列变化。通过竞争性股改上市,国内银行的经营效率、资产质量、公司治理等都有较大提高。外资银行的进入也对国内政策带来改革压力,包括会计准则、监管标准以及营改增等。

  现在,国内很多金融机构都已经“走出去”,适应了国际竞争,特别在风险管理、市场定价与反洗钱方面都有了实质性变化。周小川介绍,目前已有5家金融机构跻身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成为资本金充足、经营稳健的市场化经营主体。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已受到国际债市、新兴市场股票指数机构的关注。这些均说明,金融服务业是竞争性服务业,受益于对外开放,而且还要进一步扩大开放。

  周小川认为,“一带一路”是开放之路,涉及大量新型金融合作,会带来进一步开放需求,为金融开放和国际合作提供新的机遇。开发性金融可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我国首先探索的开发性金融,是服务国家战略、市场运作、自主经营和注重长期投资的金融模式,是依托信用支持、不靠政府补贴、保本微利以及财务上可持续性的金融模式。这种模式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更好的发挥,不会形成对财政资源的挤占,可避免滋生道德风险和导致市场扭曲等问题。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