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17日07:45 新华网

  原标题  探访西北沙尘源

  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曾经干涸的居延海,如今成为美丽湿地。记者 刘 毅摄

  在阿拉善左旗希勃图嘎查,一位牧民为刚种上的梭梭浇水。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

  在阿拉善左旗希勃图嘎查,一位牧民在种植梭梭。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

  编者按:今天是第二十三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宣传的主题是“防治荒漠化,建设绿色家园”,旨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凝聚社会共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荒漠化防治,建设绿色家园,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一个多月前,我国北方地区遭遇了近年来较为罕见的强沙尘天气过程,范围广、强度大,波及京津冀等十多个省(市、区)。骤然袭来的漫天沙尘,让人们心中难免有些疑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来势汹汹的沙尘天气?近年来北方的生态状况到底怎么样?我们可以消灭沙尘暴吗?面对“地球的癌症”,我们应该怎么办?

  记者近日一方面实地探访北方多个沙尘源区,一方面广泛采访专家学者,请他们“会诊”,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5月初,我国北方地区遭遇今年以来最强、近年来较为罕见的强沙尘天气过程。

  气象、环保部门监测显示:5月4日,沙尘影响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0余个省(市、区),影响面积达163万平方公里。

  5月3日10时,黑龙江大庆市PM10(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达到4006微克/立方米,14时内蒙古阿拉善额济纳旗PM10浓度达到8992微克/立方米,4日北京绝大部分地区PM10浓度超过1500微克/立方米。这次沙尘天气覆盖范围广、强度大,多地空气质量指数“爆表”。因为大风天气,北京甚至出现院墙倒塌、高空坠物,造成人员伤亡。

  不少人疑惑,这次强沙尘天气从哪儿来,为啥来得这么猛?PM10浓度达到8992微克/立方米,意味着什么?近日,记者前往内蒙古、宁夏沙尘源地实地调查采访。

  ①沙尘天气总体在减少,但受气候因素影响会产生波动

  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消息,5月初的沙尘天气,首先发生在内蒙古西部,最强沙尘区也位于内蒙古西部至中部偏西地区,随后沙尘影响范围向东扩展,面积不断扩大。

  尘土飞扬,黄沙漫天,视野所及一片昏黄——在额济纳旗环保局,一位工作人员拿出自己拍摄的照片,向记者展示了5月3日额济纳旗沙尘暴严重时刻的状况。“黄沙遮天蔽日!”他感叹道。

  额济纳旗环保局副局长狄敏华告诉记者,5月3日早上8点额旗出现沙尘天气,12点发展为沙尘暴天气,晚上9点结束,持续了14个小时。位于环保局办公大楼楼顶的沙尘暴监测系统显示,PM10最大浓度一度达到8992微克/立方米。“监测到这一浓度极值后,我们第一时间上报给环保部。后来我们很快看到,媒体报道中,出现了这个数据。”

  8992微克/立方米,这意味着什么?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10浓度超过60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指数就会“爆表”。额济纳旗监测到的这次沙尘PM10最大浓度,相当于严重污染“爆表”水平的15倍。

  阿拉善当地媒体报道指出,5月3日的沙尘暴是额旗近7年来最强沙尘暴天气。“在额旗,这样强度的沙尘天气这几年很少见到。”额旗气象局副局长罗晓蔚说,强沙尘暴一般不会超过6小时,而这次不仅风大,境内大部地区平均风力达到8—9级,部分地区出现10—11级大风,而且持续时间长,连续14个小时,近年少有。

  “冷空气和沙源地气象条件不利,是5月初这次强沙尘天气的主要原因。”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张碧辉说,北方地区冷空气活动频繁,两股冷空气叠加出现大风天气。同时,内蒙古西部至中部偏西地区这一带是北方地区沙源地,今年降水偏少,气候干燥,两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强沙尘天气。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地表植被状况来看,近年来额济纳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16年全旗完成林业建设3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3%,比2000年高出1.4个百分点。黑河水的有效补给,使得额济纳绿洲地下水位明显回升,沿河植被覆盖度超过60%,比2000年提高了近30%。

  与此同时,额济纳旗沙尘暴天气呈减少减弱的趋势。气象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额旗平均每年都有10多天发生沙尘暴,1982年、1983年分别多达28天、27天;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前10年,沙尘暴天数明显下降,平均天数不到5天;2010年以后沙尘暴天数进一步下降,去年全年没有发生沙尘暴。与沙尘暴天数相对应的是,历年大风天数也明显下降。

  从我国北方大范围的监测数据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北方沙尘天气呈现波动减少趋势,最近5年,沙尘天气偏少的状况尤为明显。

  “沙尘暴天数明显下降,这得益于人为治理以及气候因素的共同作用。”罗晓蔚表示,沙尘天气呈现稳定的改善趋势,但中间受到气候因素影响会产生一定的波动。这次强沙尘暴警示我们,虽然防沙治沙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防治任务依然十分繁重,不能掉以轻心。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