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莺

    2017年5月28日,瑞典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在狂喜中从西班牙国宝级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和法国女星朱丽叶·比诺什的手中捧过了戛纳70特制的镶钻金棕榈。这位满脸大胡渣却尚未褪去稚气的导演恐怕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第一次入围主竞赛单元,就问鼎艺术电影的最高殿堂。然而,在这不可思议的获奖背后,夹杂着各个评委的妥协乃至委屈。就在颁出金棕榈大奖后不到半小时内,阿莫多瓦便在新闻发布会上动情落泪,起因是他今年最爱的竞赛片《每分钟120击》并未如愿登顶。作为酷儿电影的领军人物,阿莫多瓦坦言这部记录上世纪90年代抗艾运动的电影“重要且伟大”,然而“这是一个民主的评委会,我必须尊重其他人的意见”。红着眼眶的阿莫多瓦为戛纳70留下了最令人唏嘘的一句话。

    在今年组委会精挑细选的片单中,放眼皆是具有社会批判与话题性的影片,浓重的隐喻色彩、抽象的形式表达让它们看上去精巧而又空虚,而《自由广场》的获胜则让评委会对于技巧的宠爱暴露无遗。曾经在《游客》中通过一场雪崩展现中产阶级婚姻空洞本质的鲁本·奥斯特伦德,如今通过追随一位哥本哈根艺术策展人的生活,串联起当代社会冷漠的片段,又用各种看似超现实的场景(在房间里作画的猩猩、大闹上流晚宴的兽人),对生活进行无情的耻笑。然而,观念先行让导演加塞私货,甚至洋洋得意地打断叙事冒犯观众,正如它所不遗余力批判的当代艺术一样,电影同样陷入了一种破碎、抽象的境地,不仅影片中的人物动机不能自圆其说,就连诸多看似喜感的场景也显得难以解释。不过,评委会中诸如索伦蒂诺这样极端的形式主义者,对《自由广场》青睐有加也在情理之中,而杰西卡·查斯坦等评委为了标榜自己“出众”的口味,也极有可能剑走偏锋。

    已经不止一次,让人匪夷所思的金棕榈归属将评委会这一团体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无论是1979年弗朗索瓦·萨冈评委会在组织者干涉下下的“双黄蛋”(沃尔克·施隆多夫的《铁皮鼓》与弗朗西斯科·福特·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还是去年表现平平的肯·洛奇凭借《我是布莱克》被捧入双金棕榈俱乐部……当置身事外的电影观众们一遍遍地呼唤远见卓识的评审团,以更为靠谱的姿态书写电影史的时候,戛纳却一次次因为不堪镁光灯带来的重负,而将遴选金棕榈这一重大任务托付给并不具备美学判断力的电影工作者……

    当索菲亚·科波拉获得今年的最佳导演时,观众只能对“表彰女性导演”的说辞报以冷笑。且不说科波拉此番带来的新版《牡丹花下》有多么平庸,片中处处彰显的男性窥视充分表现了科波拉女性视野的缺失。然而她却凭借“女导演”身份得到评委会力挺,主竞赛中另一位贡献了杰出作品的琳恩·拉姆塞只能默默表示不服。

    琳恩·拉姆塞之所以没有得到最佳导演,据传是因为她的新片《你从未在此》已经斩获两个奖项:最佳编剧(与欧格斯·兰斯莫斯《圣鹿之死》平分)及华金·菲尼克斯的最佳男主。在官方放映最后一天登场的《你从未在此》可以说是今年戛纳主竞赛的最大惊喜。六年磨一剑的琳恩·拉姆塞讲述了一个《出租车司机》式的拯救故事,华金·菲尼克斯饰演的退伍兵试图凭借一己之力解救被迫从事性交易的年轻女性。拉姆塞将主人公处理为一个反英雄的角色,他孔武有力的外表背后,是战争留下的无尽心理创伤,而这也直接导致了他在执行拯救任务时的无助甚至无能。影片主副线比例得当,营救段落和回忆段落穿插进行,最终又殊途同归。男主角虽有冷酷杀手的设定,却又有很多动人可爱的小细节,平添几分温情。

    比起获得金棕榈的影片,《每分钟120击》显然更具有直面惨淡现实的勇气。影片以上世纪90年代活跃在法国的抗艾团体Act Up为主要关注对象,记录了他们在反医药公司垄断、争取艾滋病人权益的英勇行动。导演通过大量的会议、辩论场景,重现Act Up团体孤军作战的艰难处境,也通过对于文本的精准控制,在看似冗长的对话中将人物间的关系坚固地确立下来。这是一场精彩动人的群戏,让人们看到性少数群体不仅会抱团狂欢,他们还有力量维持生命的尊严。

    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福茂曾说过,争议造就戛纳,戛纳本身就是争议。虽然在娱乐至死的年代,相左的意见未必是坏事,但屡屡失败的金棕榈和它们背后不靠谱的缔造者们,却让近年来的戛纳让人大跌眼镜。在庆祝过70周年的生日后,急需让影史大浪淘沙,将哗众取宠者淘汰,留下真正值得观看和铭记的作品。(编辑 李二民)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