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23日05:17 新浪综合

  专家建议:打造京津冀“微中心”

  来源: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 莫莉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2·26”重要讲话,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3年多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都取得了积极成效。“雄安新区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旨在重点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赵弘表示,在集中力量加快雄安新区建设的同时,在京津冀选择适合的区域规划建设若干个特色鲜明的“微中心”,是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有益补充,也是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进实质性阶段的重要抓手。

  赵弘是在5月22日北京召开的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7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6~2017)》新闻发布会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上做出上述表示的。这份报告由赵弘主编、历时一年多完成,报告对京津冀地区、东北地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研讨会上,赵弘表示,“微中心”的概念是我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来的。目前,从相关文献看,国际上还没有关于“微中心”的权威概念,“但我们研究发现,国际上许多大都市在其城市空间演进的过程中,为了缓解城市自身规模扩张和城市运行效率之间的矛盾,纷纷尝试将城市的某类功能分散布局到位于中心城外围的某些区域,在发展实践中形成了所谓的‘新城’、‘卫星城’、‘业务核心都市’等相关概念,这些都是与我们所提的‘微中心’相类似,或者功能相近的概念。”他说,我国可以借鉴伦敦、东京等大都市周边与“微中心”功能相类似的一些新城、卫星城等先进做法,助力京津冀区域规划建设“微中心”。

  伦敦的米尔顿·凯恩斯新城

  英国伦敦是全球最早规划建设新城的城市之一,早在1946年就颁布了《新城法》,分阶段推进新城建设,以解决伦敦市中心区的过度拥挤问题。20世纪70年代中期,伦敦就相继建设了33座新城,容纳了约1/4的城市居民。其中,米尔顿·凯恩斯是伦敦市第三代新城的代表之一。米尔顿·凯恩斯新城自1968年开始规划建设,距离伦敦中心区约78.4公里,占地面积8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为21.9万人。

  “米尔顿·凯恩斯新城的开发建设,有几点值得我们在规划建设‘微中心’的时候参考和借鉴。”赵弘表示,主要包括: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全面规划、面向未来”的规划理念,在Bletchley、Wolverton、Stony Stratford三个小镇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区域建设。二是注重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城主干道采用网格状布局模式,主要区域道路交通实现机动车、非机动车分流规划。三是高标准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了欧洲首个美国式的购物中心,每周吸引的购物人群多达60万人次,同时配套了公园、休闲、居住活动等完善的公共设施。四是重视打造绿色生态开放式空间,大面积绿地连贯成片、均衡分布,公园绿地等占地接近20%。

  东京的港北新城

  港北新城位于东京都市圈的神奈川县横滨市,距离东京20公里,规划面积31.37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22万人。港北新城由横滨市政府和市场机构共同开发,1965年横滨市将港北新城作为当年六大重点项目之一。

  赵弘表示,港北新城以养老休闲为特色功能,突出打造亲情式“两代居”的养老新模式,主要提供具有无障碍设施的老年人住宅产品、有看护功能的老年人住宅产品以及能和家人共同生活的产品形态。同时,根据需要提供与养老相关的基本服务和可选择性的个性化服务,形成了较完善的养老服务产业链,很好地满足了入住的各类老年人群的基本生活需求。

  围绕养老休闲功能的需求,港北新城很重视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其规划的公共用地占比约为31%,公共服务及教育设施等用地占比约9%,商业地产与集体住宅用地等占比约20%。港北新城除建有完善的护理之家、康复指导部、日托中心等各类养老设施外,还建设了15所小学、8所中学和3所大学,还有公园、医疗、博物馆、体育中心、商业设施等众多服务配套设施。

  首尔的板桥新城

  韩国首尔的板桥新城位于京畿道城南市盆塘区,距离首尔30公里,面积约1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9万人。板桥新城自2004年开始规划建设,通过地铁“新盆堂线”与首尔实现快捷的交通联系。

  赵弘研究发现,板桥新城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聚集了SK化学、Nexon、NHN、Kakao、TechWin等代表韩国技术创新水平的领先企业,被称作“韩国硅谷”。2015年3月,板桥新城被认定为“京畿创造经济革新中心”,成为韩国18家“创造经济革新中心”之一,由中央、地方两级政府和韩国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共同建设。截至2015年,板桥新城入驻企业达到1121家,员工超过7万人,实现企业销售总额超过70万亿韩元。

  从开发建设来看,板桥新城的各类功能都围绕着主导产业和配套服务进行布局,其用地情况主要包括四大类:一是邀请研究场地占10%,用于吸引全球研发企业,共享环球尖端技术;二是一般研究场地占40%,吸引研发相关集成设施、共同研究中心等,注重研究创新功能;三是研究支援场地即配套服务约占25%,包括会展等商务服务、商业、休闲、娱乐等设施;四是水域及公园绿地等约占25%。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