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改革重塑 中国经济竞争力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这是酝酿多年后形成的实质性改革政策。自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石油、天然气等领域改革开始,油气改革便被提上日程。在随后3年多时间内,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油气改革,2017年以来油气改革再度成为年度改革计划,随着管输价格、成本监督审查、混改试点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梳理清晰,综合改革方案出台时间已然成熟,《意见》(油气改革方案)终于出台。

  “竞争”是此次改革的关键词。在《意见》阐述的八大任务中,不断提到“竞争”一词,从改革的意愿来看,上游(资源供应)、中游(管道运输)、下游(终端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要相应引入“竞争”,打破长久以来的垄断,有效释放市场活力。

  《意见》部署了八个方面的重点改革任务,改革方案涉及全产业链,其中油气上游勘探开采开放、管网运营、下游竞争性环节改革、定价机制、储备体系、安全环保体系等都有涉及。

  勘查开采是最重要的源头领域,对此,方案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垄断的重要突破:将实行勘查区块竞争出让制度和更加严格的区块退出机制,允许符合准入要求并获得资质的市场主体参与常规油气勘查开采,逐步形成以大型国有油气公司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的勘查开采体系。

  此规定意义重大,但具体执行效果仍待观察。上游效率提升的瓶颈之一是勘探开发权的垄断,较低的竞争程度导致开发成本高、有效投入不足。在此之前油气勘探开发放开,有两次重要动作:一是2013年页岩气第二轮招标,有16家企业中标,引入了“三桶油”之外的主体。但是后来因为地质条件资源质量等因素,承诺投资实际完成情况并不好。二是2015年10月,新疆作为试点,常规石油天然气勘查区块招标。竞标结果主要由国有企业中标,还有一个项目流标,可能也与放出的区块资源质量不高有关。整体来说,相对于已启动的中游管网和下游销售体系的分拆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上游领域的开放力度和最终效果将是决定此次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

  另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油气进出口管理体制和油气储备体系的改革。从文件上看,未来民营企业都将有更多的参与机会。此前本报社论也曾呼吁加快引入社会资本,建设石油储备体系,并趁油价低迷之际快速提升石油储备量。原油进口两权放开已经于2015~2016年有实质突破,未来这个领域更值得期待。

  能源是社会生活和工业经济的基石。出于改善行业盈利能力和提升国际竞争优势的考虑,市场化是中国能源行业未来出路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在当前国际油价下,提升生产和经营效率才能推动中国油气行业盈利能力回升,重回可持续发展轨道;另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新兴能源生产国依靠页岩油气技术进步,不断降低成本并扩大产量,使其能源独立逐渐成为现实。以上国际能源竞争格局的此消彼长,使中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成为更加迫切的诉求。

  中国已经逐步成为高成本社会,高成本意味着经济竞争力相对削弱。此前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发布的一份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制造”成本已接近美国,这是中国经济高成本的一个缩影。作为经济基础部分的能源体制改革,有望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方面重塑中国经济竞争力,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