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再合资 5年后的结果能否从5年前预知

  5年之后到底会发生什么?的确,我们或许无法真正准确地预测未来,但却可以从历史中借鉴。

  5年前,宝马继续全球领跑,奥迪首超奔驰;奥迪、宝马在中国市场分别突破40万、30万辆大关,奔驰则不足20万辆。

  5年前,奥迪曾经意气风发地剑指全球第一;宝马在中国市场不断强化本土化战略;而奔驰则走马换将,“三驾马车”开始引领中国市场高速增长。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一汽-大众奥迪和奥迪(中国)公司相继发布大同小异的“简讯”或消息。至此,喧嚣了整整200天的奥迪“再合资”事件终于画上句号,前提当然是当事各方都不会出尔反尔。

  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注意到,多个相关分析报道中都提及:根据奥迪经销商联会公布的信息,各方就奥迪品牌在华销售网络未来的可持续、盈利性商业模式达成了共识:确保2022年销售达到90万辆;第三方在中国生产的奥迪车辆不早于2022年1月份开始销售。这意味着在五年之内,上汽奥迪项目都无法有进入市场的可能。

  5年之后到底会发生什么?的确,我们或许无法真正准确地预测未来,但却可以从历史中借鉴。正如荷兰历史学家彼得·海尔《在历史中遭遇》所说:“历史是一出没有结局的戏。每个结局都是这出戏新情节的开始”。

  既然无法预知5年后,那么,不妨就让我们很好地回顾一下5年前,也就是2012年,看一看当时的人和事,以及那时对今天的“预测”,或将有助于我们尽可能对于5年后做出明智的判断与把握。

  5年前,宝马继续全球领跑,奥迪首超奔驰;奥迪、宝马在中国市场分别突破40万、30万辆大关,奔驰则不足20万辆。

  2012年的高档车市场,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约八成的市场占比,都让宝马、奥迪和奔驰(BAB)成为高档车市毋庸置疑的领跑者。其中,宝马自2005年超越奔驰成为全球高档车市冠军后,不断扩大领先优势并保持至2012年,乃至之后的2015年;而奥迪也在2011年末,销量首次超越奔驰,升至全球第二。

  数据显示,2012年,宝马集团创造了全球销量184.5万辆的新高,旗下宝马品牌达到154万辆,同比增长11.6%,继续占据高档车品牌销量第一的位置。

  同期,奥迪品牌全球销量为145.51万辆,同比增长11.7%,位居高档车销量第二;而奔驰品牌同比增长4.7%至132.01万辆,在德系“三强”中排名垫底儿。

  2012年,中国高档车市场总量首次跨越百万大关达到近120万辆;因远高于整体汽车市场的平均增幅,甚至让麦肯锡在当年作出“2016年,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高档车消费市场”的分析。

  同年,奥迪品牌中国市场销量达到402888辆,同比增长30%,当之无愧地赢得高档车市场第一。宝马品牌在中国市场共售出303169辆,同比增长39.7%,创下BMW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年度最好销售纪录,中国市场也首次越过德国、美国,一跃成为宝马品牌的第一大市场。奔驰品牌2012年在中国市场销售196211辆,同比增长1.5%。

奥迪董事长施泰德奥迪董事长施泰德

  5年前,奥迪剑指全球第一;宝马在中国市场不断强化本土化战略;而奔驰则走马换将,开启中国市场高速增长模式。

  2011年末,奥迪凭借130万辆的年销量超过奔驰,首次成为全球第二大高档车制造商,并逐步拉近与第一名——宝马的距离。同时,中国也成为奥迪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此时,人们似乎就要看到施泰德5年前(2007年)上任奥迪董事长之初的宏伟愿景:“我们的目标是2015年,超越奔驰和宝马,成为全球最成功的高档豪华车汽车制造商”。的确,在当时,与宝马销量相差不到8万辆,让奥迪感觉到“全球第一”已是近在咫尺。

  施泰德认为,与宝马相比,奥迪的短板依然在美国,面对无法短时间弥补的差距,奥迪必须在中国市场有更大的作为。为此,全新一代奥迪A3将于2013年国产;Q3以及A5等产品也将快速引进生产;到2013年底,在中国的经销商数量将实现翻番。同时,奥迪还将进军新能源及高性能两大全新领域。

  时任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葛树文则表示,一汽-大众奥迪将于2015年实现年产销70万辆的目标;并在2015年之前,引进奥迪品牌全系产品,建立起450家经销商组成的销售服务网络。

华晨宝马铁西工厂华晨宝马铁西工厂

  当然,竞争对手也没闲着。

  宝马的本土化动作频频:2012年3月,华晨宝马动力总成工厂竣工,投产4缸双涡管单涡轮汽油发动机,年产能规划为20万辆;5月,华晨宝马铁西新工厂正式开业投产,首个量产车型为X1;7月,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全新一代BMW 3系长轴距投产上市;8月,华晨宝马宣布还将在中国建立一个全新发动机工厂。

  2012年,对于奔驰品牌来说是重回正轨的开始。2012年4月,李宏鹏正式出任北京奔驰执行副总裁;12月,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统一负责梅赛德斯-奔驰在华进口车与国产车的销售业务;而由于倪恺和段建军的先后加盟,“三驾马车”引领奔驰品牌开始在华持续至今长达50个月的高增长之路。

  当时,奔驰还积极在华进行产能布局。2012年9月25日,北京奔驰二期工程项目奠基,投产后北京奔驰总产能将达30万辆。此外,北京奔驰的相关规划也已成型:到2015年,北京奔驰将引进更多新车型实现国产化;2020年,北京奔驰将实现70万辆产能,发动机力争实现90万-100万台的产能。

2012年12月,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2年12月,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相比5年前,2017年的德系三强竞争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垫底儿”的奔驰,不但重回全球高档车市场第一巅峰,更在今年以来一直领跑中国高档车市场;而宝马也在加紧布局的同时,保持销量的稳步提升,与奔驰展开月度冠军的“拉锯战”。然而,曾经意气风发、志在夺冠全球的奥迪,在经历了中国市场整整200天的“再合资”风波之后,不但距离其目标越来越远,而且被奔驰、宝马越甩越远,无论在全球,还是在中国市场。

  对了,刚刚有消息称,奥迪CEO施泰德的合同将延期五年至2022年底。那么,与5年前相比,此次奥迪“再合资”事件各关联方的掌门人也变化多多,在本文末予以“留存”,相信很多人都会由衷感慨:5年过去,真可谓物是人非啊!那么,5年后呢?

  2012年,大众集团董事长:皮耶希;大众集团CEO:文德恩;大众集团董事、大众(中国)总裁:海兹曼。奥迪汽车董事长:施泰德;奥迪市场和销售董事卢卡·德·梅奥(2012年9月接任)。

  同年,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董事长、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茂元。

  同年,一汽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建一。(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原创报道组)

责任编辑:胡青山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