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金融乱象应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持续发酵半年之久的“萝卜章”主角国海证券终被重罚,资管、经纪、投行三大业务被暂停受理一年,12名相关责任人也得到相应处罚。这是证监会第一次采取组合拳的方式对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开具罚单。监管层对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从严规范、适当约束的机制正在形成。

  去年年末,国海证券一债券团队负责人张杨失联,他以“假公章”冒用国海证券公司名义进行交易,令廊坊银行代持的100亿元债券出现亏损。经过证监会对国海证券债券、资管业务,以及与之相关的内部控制、合规管理、风险管理等事项的全面检查,出现问题的原因在于国海证券存在内部管理混乱、合规风控失效。为规范行业发展,证监会在暂停受理国海证券相关业务的同时,撤销了高管任职资格,明确具体人员为不适当人选,对合规总监公开谴责,并将违法违规人员移交协会取消执业资格,处罚力度之大超出市场预期。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监管层就开启了证券基金经营机构的规范之旅。从证券公司风控指标管理到新八条底线,从基金子公司新规到公募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从券商合规经营管理办法到证券经纪业务规则,证监会一系列改革举措在促进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在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特别是近期以来,一场以整治乱象、防控风险为主旨的监管风暴席卷金融业,监管部门不仅加大了对违规机构的处罚力度,处罚节奏也明显加快,全力补齐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

  可见,摒弃“父爱式”监管,从监管制度、市场准入、现场检查、信息披露、监管处罚和责任追究等薄弱环节补足短板,显示监管层敢于亮剑、敢于碰硬,坚持严罚重处,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依法从严全面的监管态势下,作为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该如何调整步伐?首先,行业要回归主业,该清理的清理,该退出的退出,注重防范资金运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新型业务风险;其次,需规范治理,强化风控管理,避免出现经营管理混乱、合规风控失效、未履职尽责的情况;再次,坚持客户利益至上,追求稳健成长,帮助投资者实现财富持续增长。此外,证券基金经营机构的从业人员也应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切实履职尽责,爱惜名誉,牢记监管大棒在时刻紧盯着违法违规的“害群之马”,触碰红线会被清理出从业人员队伍,毁掉职业生涯。

  证券基金经营机构稳健运行是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对其从严监管目的在于维护竞争有序、规范运行的金融市场秩序,可以预期,监管层将始终持续保持整治金融乱象的高压态势,那些损害市场发展的违法违规行为,可能酿成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隐患或将无所遁形。

责任编辑:周宇航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