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证监会针对恶性炒作精准点刹 A股投机文化开始褪色

  年初以来次新股连续遭遇爆炒,引发监管机构高度关注。证监会日前部署了“2017专项执法行动”第二批案件,目标锁定16起涉嫌操纵市场案件。

  这是证监会针对A股恶性炒作行为的精准点刹。近期以来证监会的若干重大监管行动,都在起到遏制乃至扭转投机炒作风气的作用。从长期看,这是优化股市治理、形成良性投资文化的重要基础工作。

  上述16起案件是继3月24日部署第一批9起案件以来,稽查部门部署的第二批专项案件。证监会方面表示,目前针对16起案件的相关调查已经全面展开,部分重点案件已经取得重要突破。此前,证监会通过市场监控发现,多组高度可疑账户交替炒作、合力拉抬,已经涉嫌操纵市场。

  近日来,多只次新股出现“闪崩”,正是对上述行动的提前反应。

  今年的次新股暴涨并不是新现象,而是A股长期以来炒作风气的延续。超高的市盈率已经到了离谱的水平,完全脱离了正常的商业逻辑,犹如击鼓传花,但是依然有大量人群趋之若鹜。

  股市的投机风气由来已久,几乎已经形成一种文化。它是整个股市生态系统的反应。要改变这种投机性的文化,非一朝一夕之功,扎实的监管是基础性的工作。

  近期以来,随着监管部门坚定行动,股市的治理水平较以前优化,市场气氛也在改变。

  例如炒壳的心态在变。去年以来,从IPO提速,到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中取消借壳配套融资、增加股东承诺期限售期,“壳”资源的监管政策正在逐步收紧。2月17日证监会出台的再融资新规,更像是压在“壳”资源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虽然目前IPO堰塞湖现象尚未得到根治,市场退出机制也没有完全理顺,“壳”资源仍有一定的投资价值,但监管层层加码,制度套利空间被大幅压缩,“壳”资源贬值将是大势所趋。

  随着一批大案尘埃落定,市场上的“忽悠”气氛开始消散。去年有些典型案件对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如朱德洪及上海永邦合谋操纵“宏达新材”案、中鑫富盈及吴峻乐合谋操纵“特力A”、辽宁振隆特产IPO财务造假案、欣泰电气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等等。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此前透露,去年主动撤出IPO排队的有90家。

  此外,除了加强稽查执法外,证监会上周五还宣布对律师事务所IPO业务开展专项检查。新股上市涉及主体包括审核机关、发行人、保荐承销机构、审计机构、评估机构以及律师事务所。去年以来证监会在完善IPO制度的同时,先后开展了对申报企业、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及评估机构的专项检查。这一次,证监会又将针对律师事务所的IPO业务进行专项检查。

  同时,在公司治理方面,证监会还宣布扩大持股行权试点,提高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对上市公司治理的促进作用,保障中小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权利行使。

  加强监管和执法只是第一步,背后更需要改革的是制度因素。例如次新股暴涨,背后驱动力之一是人为价格扭曲,如2014年1月开始出现的“首发市盈率不超过23倍”的潜规则。目前新股发行制度的根本问题是供求失衡的问题。审批上市的企业少,市场需求大,高超募、次新股暴涨就是自然的结果。

  投机文化与投资文化,一字之差、天壤之别。良性投资文化的形成,依赖于市场的治理水平。目前总的来说,A股只是向正常回归、向本质靠拢,完善股市治理依然任重道远。但随着近期监管加强而出现的股市的气氛变化和小阳春的市场走势,让市场看到了希望。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依赖于制度基础,良好的制度基础靠改革。这方面,市场有最大的期待。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