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启逆回购 4月资金面仍承压

  徐燕燕

  在连续13天暂停公开市场操作(OMO)“排水”之后,央行于4月13日重启逆回购,向市场净投放700亿元。

  分析人士称,随着MLF(中期借贷便利)集中到期、缴税压力等因素叠加,资金面在4月仍将承受一定的压力。而央行对维持资金面稳定的操作也需要更加频繁,以加强市场利率的稳定性。

  时隔13日重启逆回购

  据央行网站公告,本周四,在发放PSL(抵押补充贷款)839亿元的基础上,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包括700亿元7天逆回购、200亿元14天逆回购、200亿元28天逆回购。当日有400亿元28天逆回购到期,净投放700亿元。另外,同日有2170亿元MLF到期。

  中信建投宏观与债券首席分析师黄文涛表示,央行重启逆回购在意料中。受2~3月央行在公开市场大幅回笼的影响,3月末逆回购余额仅剩2900亿元。截至4月12日,央行连续暂停公开市场操作,被动回笼1700亿元,逆回购存量进一步下滑至1200亿元。

  “低额的存量以及不频繁的操作,影响逆回购利率作为资金市场最重要的政策利率的地位。”黄文涛表示,由于公开市场操作仍然是央行主动调节资金余缺的重要工具,重启逆回购有其迫切性。

  与此同时,“在巨大资金压力下,央行开展PSL操作符合需要,后续公开市场操作的频率和力度也都将明显加强,以缓和资金面压力。”他称。

  不仅如此,黄文涛认为,央行将大概率续作MLF。

  他指出,从央行各类货币工具余额来看,截至3月末,OMO+SLF+MLF+PSL余额为6.64万亿元,以MLF和PSL为主,总量较1月末下降了0.77万亿元。但2月外汇占款尽管降幅缩窄,却仍在持续下降中,基础货币缺口持续扩大。在缺乏降准预期的情况下,新兴货币政策工具是补充流动性的最重要手段。

  此外,随着二季度进入到利率债净融资高峰期,考虑到资金面过度波动并不利于国债和地方债发行,央行对维持资金面稳定的操作也需要更加频繁,加强市场利率稳定性。

  债市方面,央行重启逆回购缓和了资金紧张情绪,10年期国债期货明显走高,现券市场也有好转。黄文涛认为,在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显现,通胀维持低位的情况下,尽管央行放松的概率不大,但货币政策态度有望更为温和,还是以稳定为主。尤其是4~5月,资金面对债市的制约作用将出现边际改善,短端利率存在下行空间。

  从周四资金面情况来看,隔夜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涨2.45个基点,报2.4130%;7天期Shibor跌0.65个基点,报2.6566%;1个月期Shibor跌1.16个基点,报4.0016%,为连续13日下跌,并创2月14日以来新低;3个月期Shibor跌0.22个基点,报4.2631%,亦连续13日下跌,创2月20日以来新低。

  4月资金面压力仍然较大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在缴税压力、MLF集中到期等因素叠加之下,4月资金面面临的压力仍然比较大。4月中旬,将面临4000亿~5000亿元的缴税压力;4月13日与18日则分别有2170亿元和2345亿元MLF到期。

  另一方面,来自监管政策的收紧也决定了资金面“松不得”。

  4月10日,银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6号文),提出了对十大类风险的具体防控要求,同时发布了《关于开展银行业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46号文),要求银行自查“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和关联套利”,自查范围涉及多项银行近年来普遍存在的套利和规避监管行为。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银行监管加强,金融去杠杆延续,需要关注政策执行力度;利率债短期承压,但中期仍有机会,信用债则需谨慎、防范风险。

  华创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屈庆表示,监管收紧是慢变量,影响也将偏中长期,且限定了整体的市场环境。

  他认为,在监管已经趋严的背景下,新的政策条例并不会引发市场的大幅反应(监管方向已经在预期内),但是在监管落实的过程中,资产端的抛压对债市的影响将逐步显现。

  “需要关注的是,在目前经济基本面和通胀数据并没有明显拐点变化的阶段,资金面和监管依然是影响市场的最主流因素,监管趋严大背景下市场基调已经确立,债券市场很难出现大的机会。”屈庆称。

  在姜超看来,整个2017年仍需防范流动性风险。“2016年四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收紧,货币基金赎回导致的资金紧张和债市调整记忆犹新,今年流动性风险防控仍是金融去杠杆下需要关注的重点。”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