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张志前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全社会资金融通的中枢,具有特殊的公共性和全局性。为避免发生金融风险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对金融业实施严格的金融监管。综观世界各国,凡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无不客观地存在着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或管制。金融监管从时间顺序上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是金融业事前监管的核心,是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手段。世界各国对金融市场准入的监管,主要经历了从自由主义到特许主义,再到准则主义和核准主义的演变过程。

  虽然市场准入制度可以有效控制风险,但是由于保护了原有金融机构,容易形成少数机构对金融市场的垄断,不利于市场公平竞争和金融创新。虽然在具体的准入标准和条件上存在差异,但是世界各国对于金融业的准入重点审查的是一些申请设立时的初始条件。而对于新设金融机构的特色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视程度相对不够。金融业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如果没有一些创新业务,新设的金融机构在竞争力上往往不及原有金融机构。从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如果进入的都是一些与原业务完全一样的机构,对整个金融体系只会造成更多的压力,而不利于金融业的发展。

  随着金融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种类的增多,各国对于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监管内容和监管方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目前各国对金融机构的准入主要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机构准入,即只给符合标准的机构发放金融牌照。第二部分是业务准入,即规定符合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从事那类具体的金融业务,对于不同的业务设置不同的准入条件。对于符合条件的机构发放业务准入许可证,而没有业务许可证的机构就无法开展相关业务。第三部分是高级管理人员准入。监管当局在审批金融机构时要辨别高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审查高管人员的信誉、学历和资历、经验和能力等。符合标准和条件的人员才能通过政府监管部门的审核,获得金融机构高管的任职资格。

  从某种程度上讲,许可证就是金融机构的出生证。金融机构没有出生证就是黑户,就无法从事相关的金融业务。要成立金融机构从事金融业务,必须满足相关监管规定,同时还必须获得监管部门的金融业准入许可证——金融牌照。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的金融准入标准和条件都比较高,除了注册资本要求之外,审查的内容还包括:申请设立金融机构者的产权结构、经营计划、经营制度、内部组织结构、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申请设立金融机构者的财务状况与经营前景预测、审查申请人关联公司情况以及业务并表情况等。即使这些条件全都满足,政府也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停发牌照。

  目前我国的金融牌照分别由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部门分别颁发。需要审批的金融牌照包括银行、保险、信托、券商、金融租赁、期货、基金、基金子公司、基金销售、第三方支付牌照、小额贷款、典当等共12种。金融牌照的价值在于它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获得超额利润越高,牌照价值就越高。物以稀为贵,金融牌照也是这样。政府发放的牌照越少,获取牌照的难度越大,牌照就越稀缺,牌照价值也就越高。特别是对于政府暂停发牌照的行业,如果已经发放的牌照较少,牌照的价值就更高。比如目前我国有牌照的信托公司只有71家,而且信托牌照已停发多年,所以信托牌照的价值就很高。有人曾经用折现的方法计算了中国信托牌照的价值,牌照价值竟达到了150亿元。

  在目前管制控制的前提下,金融牌照成为了金融企业的最大的资源,也是其获取超额利润的重要保证。从目前已经形成金融控股架构的企业情况看,多数集团的金融牌照是通过斥资收购股权、注资重组等方式获得的。其中尤属银行、信托、证券这三张牌照最难获得,只有在行业低谷或个别企业陷入破产困境时,才会有机会入场。全牌照企业通过集中平台建设,实现内部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融合,已形成集团混业、子公司分业的格局。除目前大家熟知的这些金融集团之外,一些上市公司也在抢购金融牌照。而一些民营的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也在积极的布局,安邦保险等均在积极打造金控集团。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使得第三方支付牌照价格水涨船高。目前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价格已从几年前的几千万元上涨到了数亿元,一些互联网企业不惜重金获取第三方支付牌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方向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而制度供给侧的改革是关键。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还是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取向,放开放松金融市场的准入,让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也使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得以培育。实际上,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降低金融业的进入壁垒是各国金融改革无法回避的历史过程。当然,降低金融业进入壁垒的改革应与金融业存量改革相配合, 降低金融业进入壁垒的改革虽然使得民营金融机构进入市场更加便利,但如不对原有金融企业,特别是居于垄断地位的国有金融企业进行改革,则这种增量改革就会由于存量的牵制而无法实现提升金融主体竞争意识,增加市场活力的主要目的。

  总体而言,“宽进严管”是发达市场国家对金融业准入和牌照监管的基本原则。美国、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等发达市场在金融机构准入方面相对宽松,但均在准入后管理设定了严格的要求和一整套完整的监管体系。各监管机构对进入的金融机构也都设置了一整套详细的监管安排,但他们更强调对进入之后的事中和事后的“严管”。“严管”的内容覆盖经营主体的雇员、业务活动和内控管理等各个方面,并在各个方面都制定了详细的规范文件,且通过与各自律组织以及行业协会积极互动和沟通,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在监管中的作用。在后期的“严管”中,监管部门也会从注册前端数据导入风险评估监管体系,最大程度地提升监管资源使用效率。

  (作者系中国建投研究院副秘书长、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