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791亿!工行2016年盈利最多 利润同比增速0.5%

  3月30日晚间,宇宙大行工商银行发布2016年年报业绩情况。相比于其他几家公布年报的大行,工行在净利润增速上承有一定的压力。

  工行年报显示,2016年工商银行实现净利润2791亿元,比上年增长0.5%,而其他几家已经公布的大行年报显示,交行、农行、建行的净利润增速均在1%以上。

  在资产质量方面,该行不良贷款2118.01亿元,增加322.83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达5840.11亿元,同期升高0.11个百分点。不良率为1.62%,较上年末上升0.12个百分点。资产质量基本稳定并出现积极变化,贷款劣变率同比下降,不良额、不良率增速同比放缓。

  工商银行称,2017年在严控新发放贷款质量的基础上,加快逾期和潜在风险贷款压降化解,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力度,强化代理投资和债券承销投资风险管控,遏制信用风险多发和贷款劣变势头。

  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在媒体发布会上表示。工行去年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有一定上升。这与去年的实体经济下行以及工商银行的工商企业贷款比重比较高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从横向来比较,1.62%的水平低于全国1.74%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国际大银行当前的普遍水平。

  “从工商银行去年四季度情况来看,应该来说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比如不良贷款新增额在减少,大家可以关注季报和年报。不良贷款的余额比例在减少,剪刀差不断缩小,拨备覆盖率去年四季度也有小幅度的回升。可以说资产质量稳中向好的态势已经显现,已经出现转折的曙光。预计今年资产质量比去年会更好一些。”易会满说。

  与此同时,工行的拨备覆盖率再次承压,数据显示,工行年末的拨备覆盖率为为136.69%,跌破“150%”的监管红线。

  易会满表示,目前工商银行拨备充足,符合监管要求,也符合会计师提出的标准。跟同类银行相比也较高。预计今年会拨备比例逐步回升。

  工行年报显示,回报率在全球银行业中处于较优水平,加权平均权益回报率为15.24%,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1.20%。股权价值继续提高,每股净资产增至5.29元,比上年末增长10%。

  根据董事会决议,工商银行2016年度预计现金分红金额为835.06亿元,即每10股税前分红2.343元。

  工行的年报显示,工行收益结构持续改善,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45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提升1.15个百分点至22.6%。严格控制各项经营成本,成本收入比为27.4%,继续保持同业最优水平。

  有关信贷结构投放,据工行银行行长谷澍介绍,工行信贷投放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我们新增的贷款,第二部分是我们存量的贷款,收回来以后再贷出去。

  2016年,工行人民币贷款新增8400多亿,加上存量贷款收回再贷的话,总数是超过3万亿的。这些贷款投向分成三块,第一块是一些符合国家战略的重大的项目、重点工程,大概占三分之一;第二个三分之一是个人按揭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还有三分之一是贷向小微企业和其他方面。

  有关个人住房贷款情况,谷澍介绍,去年工行个人住房贷款增加了7000多亿。“我们在个人住房贷款的发放上,比较注意支持居民个人住房贷款合理的信贷需求,同时努力抑制各类的炒房、炒楼的投机性需求,工行个人住房贷款总的余额四分之三是贷给首套房的,用于改善居民合理的住房需求;第二,工行去年新发放的7000多亿的个人住房贷款里面,在三四线城市的比例是超过了50%,这也是我们在去库存方面,适应整个宏观经济的调控政策,在银行方面做出的努力。”

  在今年的信贷投向上,谷澍说,一方面我们觉得今年经济逐渐回暖,在补短板方面还有很多需求。今年公司贷款需求我们判断比去年更旺盛一些,特别是在一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等方面。第二个方面是适应整个经济结构,更多的向消费方面转型的这样一个大的宏观背景,在个人消费贷款包括个人住房贷款方面我们会继续满足个人合理的有关需求。 第三个在提供金融服务和支持方面,我们不单单是看信贷,同时更加注重集团,包括资产管理、投资银行、金融租赁等表内外全口径融资的统一把握。

  针对金融科技,易会满在发布会上表示,确实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运用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对于银行业传统的科技带来非常大的挑战。在这么一个变化的年代如果不能充分的把握,如果不能充分的运用,我觉得今后的银行发展跟竞争,会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地位。

  对于区块链技术,易会满透露,工行研究研发应用非常顺利,预计今年将投入实际的应用。“我们完成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产品交易平台原型的系统建设,那么这个系统在传统交易模式基础之上,为客户提供点对点的金融资产转移和交易的服务,预计不久我们就能够跟大家见面。”

  同时,易会满透露,工行参与了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发行跟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的研究工作,现在整个参与情况、进展也是非常好的。

  (《财经》记者 张威/文王东/编辑)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