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3日13:27 一财网

  亚洲经济一体化出现倒退 区域内中间品贸易下降9.8%

  亚洲的形势正在发生变化。

  在亚洲贸易增长出现急剧刹车的同时,亚洲在贸易、生产和金融等方面的一体化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亚洲区域内贸易依存度呈现出上下波动的特征,但2014年开始变为负增长,2015年则降至最低点,其中亚洲区域内中间品的贸易出现9.8%的大幅下降。

  3月23日,《博鳌亚洲论坛亚洲一体化进程2017年度报告》(下称《报告》)发布,这也是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的第一个学术发布会。这次年会会期为23日-26日,主题是“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

  中间品是指用于生产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产品,通常用来衡量全球价值链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林桂军介绍,主要亚洲经济体,如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都在降低其贸易对亚洲的依存度。随着中间品贸易的萎缩,亚洲经济体在生产上的一体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倒退。

  2014年,亚洲贸易处在缓慢增长中,年增长率2.5%,到了2015年,亚洲的贸易跌入负增长。这是金融危机之后,亚洲贸易首次出现负增长。其中变化最明显的是进口贸易的下跌,2015年,亚洲的进口下降8.5%,超过出口7.1%的负增长。

  东亚经济体问题暴露得尤为突出,2015年,东亚经济体出口下降4%,但是进口却下降了12%。

  《报告》称,东亚贸易的萎缩相当程度上是由于进口的减少所致。东亚贸易中,约60%是中间品。2015年东亚进口下降最剧烈的正是中间品的进口。主要东亚经济体,包括日本、中国、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中间品进口的平均下降幅度超过20%,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日本(-30%),韩国中间品进口下降了20.3%,中国下降了19.5%。

  随着贸易下降,亚洲一体化也面临挑战。

  2015年,亚洲经济体作为整体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对自身的贸易依存度:从2014年的55.65%跌至2015年的51.48%。

  《报告》认为,可能原因是亚洲一体化受到了外部侵扰(比如TPP谈判等),阻碍了亚洲经济体间的联系。

  亚洲在金融一体化方面也遭受挫折,首先是亚洲地区的决策者们在推动金融一体化上缺少清晰的方向和持续的投入。尽管亚洲经济体拥有世界最高的储蓄率,1997年至2016年亚洲经济体的平均国内储蓄率为31%,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资金来自亚洲以外的地区。

  《报告》认为,美元升值、中国股市的动荡、国际触及产品市场的动荡等突发因素明显降低了亚洲经济体股市的相关性及金融的一体化进程。在宏观经济层面,不仅各经济体之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在弱化,在外界冲击的影响下,经济周期的同步性和物价变化的相关性都在降低。

  尽管亚洲经济体一体化出现倒退,但是人员交流仍然处在快速发展的轨道上。与亚洲服务业出现萎缩的情况相比,旅游业,特别是旅游进口呈现迅猛的增长势头,2015年,亚洲旅游进口增长33.9%,远远超过全球4%的增长率。“亚洲旅客亚洲游”的现象变得更加突出。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认为,中间品进口的下降可能部分是由于东亚经济体以本国投入替代外国投入的能力增强。虽然这种变化是令人鼓舞的,但我们仍需谨慎,以防本地区陷入“自给自足”陷阱。

  林桂军认为,亚洲的未来充满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要走出当前的低谷,亚洲成员需要进一步提升共同体的意识,摈弃以邻为壑的思维方式。过去几年来,亚洲经济体将大量资源浪费在内部纷争和地缘政治的博弈上,将经济发展这个主题放置一边。

责任编辑:胡青山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