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06日06:58 金融时报

  3% CPI涨幅目标3%左右 专家称全年通胀压力不大

  本报记者 李国辉

  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公布了2017年经济发展的各项预期目标,提出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这一目标与去年预期目标相同,去年CPI实际涨幅为2.0%。

  当天提请会议审查的计划报告称,制定这一目标的主要考虑有三个因素:一是2017年翘尾因素与去年基本持平,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向下游产业和终端消费传导;二是进口商品价格传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走势的影响,将会形成新的涨价因素;三是设定这样的目标也为价格改革预留出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认为,CPI涨幅3%的目标不高,比较适度。

  “2%至3%是CPI涨幅的黄金区间,各国央行都把通胀目标设定在2%左右,太低易通缩,太高则有通胀风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表示,我国今年的CPI涨幅会比较接近黄金区间。

  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CPI同比上涨2.5%,环比上涨1.0%。

  近期,市场舆论对于通胀甚至“滞胀”的担忧不断增加,主要依据是PPI持续走高。2016年初至今,受内需增加和去产能持续推进的影响,上游行业市场供求关系得以改善,采掘、原材料等行业价格涨幅继续扩大,推高生产资料价格,PPI涨幅一路由-5.3%涨至2017年1月份的6.9%。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从环比数据看,近期PPI环比涨幅已经出现收窄,未来工业产品价格上涨的动力趋弱。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也预计,PPI同比将在2月份见顶,之后逐渐回落。随着高基数的出现,PPI同比将在3月份之后开始显著下降,直至恢复正常状态。

  对于2017年CPI涨势,连平认为,由于2月份翘尾因素下降,未来CPI涨幅可能回落。全年来看,年中5、6月份CPI同比仍有走高的可能,但下半年随着翘尾及新涨价因素的回调又会重新回落。全年通胀压力并不明显。

  邓海清强调,通胀目标是“上限”概念,而不是“中枢”概念,预计今年CPI涨幅中枢水平不会超过2.5%。

  从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保持3%的通胀目标来看,有专家表示,其主要作用在于给社会一个稳定的预期,说明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下对于通胀的调控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今年的关注点更多在于防风险和去杠杆。

责任编辑:周宇航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