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调2017中国经济 增速预期至6.5% IMF提醒勿过度刺激

  记者 周艾琳

  [ IMF上调美国2017和2018年增速预期至2.3%(+0.1)和2.5%(+0.4);大幅上调中国2017年经济增速预期至6.5%(+0.3%),2018年维持6.0%不变 ]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持续下调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令人惊喜的是,2017年的全球经济终于有望在这“下坡路”上实现刹车。

  北京时间1月16日22:00,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关键预测更新,与去年10月的预测相比,此次IMF分别维持对2016、2017、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3.1%、3.4%和3.6%的预测;上调美国2017和2018年增速预期至2.3%(+0.1)和2.5%(+0.4);大幅上调中国2017年经济增速预期至6.5%(+0.3%),2018年维持6.0%不变。

  之所以发达经济体2017~2018年前景改善,“原因是2016年下半年经济活动有所增强,并且预期美国将实施财政刺激。”同时,“中国的近期增长前景因预计实施的财政刺激而上调。”IMF表示。

  IMF也提示,美国的政策仍存不确定性,同时建议中国不能过度依赖财政刺激、信贷扩张,并应加速国企改革,否则长期经济增速不可持续。

  发达经济体稳步复苏

  IMF预计发达经济体2017年增长1.9%,2018年增长2.0%,分别比2016年10月的预测高出0.1和0.2个百分点。

  就全球增长引擎之一的美国而言,IMF上调其增速预期是基于美国新政府调整政策组合并带来全球溢出效应这一假设。IMF预计,美国近期将实施一定的财政刺激,且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步伐将加快。

  这一预测与金融市场情况相符:美国收益率曲线变得更陡,股票价格上扬(标普500指数2016全年涨幅为13%,特朗普当选后涨幅尤为明显),美元自2016年11月8日选举以来大幅升值;截至2017年1月3日,10年期美国国债名义收益率自2016年8月以来上升了近1个百分点,自美国大选以来上升了60个基点。市场预期美国的财政政策将变得更为扩张,未来需求的增强意味着通胀压力将上升,货币政策正常化过程将加快。

  “不过鉴于美国新政府政策态势的可能变化,这一预测尤其不确定。对美国的预测是多种可能情景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情景。”IMF称。1月20日,特朗普将正式入主白宫成为美国新任总统。各界认为,3月将是观测其政策执行的关键窗口期。

  此外,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和一些其他主要产油国达成协议限制石油供给后,油价开始回升,本次IMF也将这一因素纳入预测考量,油价的上涨也抬升了全球通胀预期。

  上调中国增速预期 慎用财政刺激

  尽管发达国家前景显得更为乐观,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前景略有恶化,金融环境普遍收紧,而各国状况仍存在明显分化。

  中国的近期增长前景因预计实施的财政刺激而上调,其他一些大型经济体(特别是印度、巴西和墨西哥)前景被下调。

  例如,IMF将印度本财年(2016-2017年)和下一财年的增长预测分别下调了1个百分点和0.4 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最近的纸钞回收和兑换措施造成现金短缺和支付中断,从而对消费造成暂时的负面冲击。

  就中国而言,近几个月来,随着大宗商品价格触底回升,经济数据不断好转,且通胀预期抬升。

  “中国的通胀水平上升,原因是产能削减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使生产者价格通胀水平在经历了四年多的下滑之后转为正增长。”IMF表示,在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通胀情况存在差异,反映了不同的汇率变动和特定因素。

  此前中国PPI已经持续50多个月负增长,但从2016年9月由负转正,2016年12月同比大涨5.5%,涨幅比上月扩大2.2个百分点,创逾5年新高。同时,2016年12月CPI也同比上涨21.%,但较上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

  不过IMF也强调,“如果继续依赖政策刺激措施,同时信贷快速扩张,在解决企业债务问题,特别是强化国有企业预算约束方面进展缓慢,那么,经济更急剧减缓或出现破坏性调整的风险将增大。资本外流压力可能加剧这种风险,特别是在外部环境较为动荡的情况下。”

  眼下,中国经济增速已经接近潜在增长率,因此并不适宜过度刺激。就2017年的政策基调而言,“稳”也是主基调。

  此前,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就表示,因为人口红利下降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等,不应再期待“V”型复苏,而应追求“L”型的长期经济增长。而要实现长期“L”型轨迹,取决于改革的动能。

责任编辑:陈永乐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