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16日05:01 金融时报

  新金融:品牌重塑亟待匠心与价值回归

  本报记者 胡萍

  回顾2016年中国新金融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新金融细分领域,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经过2016年专项整治、合规行动、行业洗牌和媒体监督等重压之下,正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2017年,新金融如何重新赢得公众信任,在互联网风口下继续展现新的“风景”,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坚守合规是赢回信任起点

  “新金融的未来发展不能走邪路,不能以伤害投资者和金融生态制造虚假繁荣,合规将是新金融重新赢回公众信任的起点,并将继续成为2017年新金融行业的主基调。”在日前召开的“2017中国新金融远鉴峰会”上,与会各方达成这一共识。

  回顾2016年,新金融继续深刻改变着中国金融市场。金融要素市场化、金融主体的多元化、金融产品的快速迭代过程正在发生;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金融业架构中的“底层物质”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移动化、云计算、大数据等大趋势引发金融业基因突变。

  这些变化使得传统金融业版图日益模糊,促使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技术融合,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技术创新,产生出新的金融生态、金融服务模式与金融产品,行业在数量、体量、创新、服务等方面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和创新,面向未来的金融框架正在从顶层设计变成眼前的现实。

  但是,与新金融长足发展、深化变革相对应的,解决新金融面临的规范、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同样紧迫,针对行业发展显现出的“劣币驱除良币”现象,2016年国务院加大了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力度,推动行业从无序走向合规。

  作为机构代表,合众金融CEO陈龙认为,对合规要求的提高非常有利于整个市场的整体发展,虽然中间可能会经历一些阵痛,一些公司可能因为监管的调整而倒下,但是总比劣币驱逐良币,最后风险失控好。

  品牌重塑需坚持几个统一

  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品牌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那么,新金融品牌重塑关键何在?

  有专家提出,当前新金融行业既要坚持企业经营的合规发展,也要坚持金融从业者的“匠心”回归。历史上,金融行业的大发展,并不全部依靠技术进步,更要依靠从业者的匠心。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曾经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其繁荣发展凭借的是响当当的品牌信用,凭借的是票号伙计们“先义后利,以义制利”的匠心坚持。

  中国品牌杂志副社长张超表示,品牌重塑是推进新金融规范、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解决新金融品牌迈向基业长青的重要途径。品牌重塑,在内涵上代表着一种通过再造或提升品牌资产的方式,使老品牌重新焕发活力的思路;它涉及一切由外而内(再品牌化)或由内而外(品牌激活)的重振品牌策略;并且,品牌重塑的实施贯穿于老品牌管理进程的每个层面,需要调动许多相关的品牌策略,如品牌定位、品牌创新战略、品牌延伸战略等与之相配合。

  与会专家认为,新金融行业良性发展必须坚持“五个统一”,即合规发展与匠心回归的统一、个体发展与生态健康的统一、产品创新与稳定收益的统一、虚拟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统一、新金融与传统金融的统一。“金融科技支撑下的金融创新,逐渐会从规模导向转化为功能与结构导向,未来真正能实现新金融引导下金融创新、金融优化要向这种结构转化。”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说,核心的驱动力包括技术+制度、制度+规则两个层面,一方面在金融效率的提升、金融风险的控制、金融生态的健全当中体现出新技术的驱动力,这是安身立命之本;另一方面,面对这些新金融变化,必须有效改变原有金融交易、金融市场、金融规则当中一些问题、短板,这是未来新金融健康发展的核心要素。

  2017年行业风口在哪里

  当前,中国新金融业态无论从数量、体量、创新、服务等方面,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和创新。客观而言,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新金融,尤其互联网金融充分扮演着传统金融有效补充的角色,为经济转型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互联网金融的几大主流业态,正在进入到稳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新金融行业的企业也正在从业务和公司发展的探索期、青春期,逐步进入成熟期。而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金融科技的进一步发展,这个行业还将展现出无限的想象空间,但如何让金融科技更好地服务金融消费者,也依然是新金融合规之后的现实挑战。

  陈龙表示,随着一批有实力的机构进入这个行业,随着监管机构进一步对体制以及合规性的完善,服务的客户也不断地成熟,未来基于互联网大财富管理的时代应该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

  作为投资机构代表,中金创新资本创始合伙人总裁陈汝君表示,未来看好两个方向:“一是投资技术的发展,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各种模型上的算法会逐渐替代人工,进入智能投资时代;二是众筹,包括产品众筹、股权众筹等跟其他新金融业态一样都面临很多不确定,但是发展趋势我们还是非常看好的。”

  杨涛认为,风口其实有时候很难把握,因为它涉及的面比较广,究竟是大风口还是小风口有时候边界不是那么清晰。从金融功能角度来讲,下一步风口最突出的可能是智能投顾,另一个是消费金融。从模式来看,未来最重要的是如何在互联网环境下更好地实现产融结合,同时带来更多商业模式的探索;从产品角度看,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是跨越原来的产品设计思路,将原来单一的、着眼个体的、短期限的产品设计思路,转变为着眼于功能多元化、时间与空间延续的,比如提供的理财产品是面向家庭的,而且能把消费金融、理财服务等等功能复合在一起,这可能是新金融的生命所在。

责任编辑:陈永乐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