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10日03:45 时代周报

  《辞海》无涯苦作舟 最老主编90岁

  时代周报记者 谢江珊 发自上海

  1994年,13岁的安徽姑娘丁玲在姑姑家过暑假,第一次见到了墨绿色封面的《辞海》。“长方形,大大的,厚厚的。那个下午,我站在书桌前,看完了所有关于文学的部分。以后我结婚成家,家里也要放上一本《辞海》,它也许会影响另一个女孩。”

  13年过去了,《辞海》迎来了它的80岁生日。2016年12月29日,《大辞海》出版暨《辞海》出版80周年座谈会在上海举行。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信中,习近平提出要弘扬“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作风严谨”的辞海精神。

  《辞海》是我国目前唯一一部以字带词、兼有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主要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辞典,历经5次修订共出六版,累计发行量超630万套。2015年,《辞海》第七版的编纂工作正式启动,预计将于2019年8月出版。这一次,《辞海》编委会新增14位副主编、81位分科主编。

  “在200多人参加的分科主编会议上,放眼望去是百分之七十的满头白发,百分之二十的秃顶,还有百分之十戴着帽子。有的已垂垂老矣,有的风烛残年,就是这些饱经风霜的学界名士,其中有好大一部分参与编纂《辞海》达数十年之久。60岁在这里便是很年轻的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李春平曾如此描述99版《辞海》的修订会议。上海辞书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敏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道,目前,编纂第七版《辞海》的最大困难还是人力:“2015年启动时,分科主编里,年纪最大的90岁,最年轻的40岁,编辑队伍里最年轻的20多岁。目前,老先生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年轻一代还未成长起来,怎么培养新作者、新编辑,是一个大问题。”

  中央重视

  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辞源》之后,中华书局总经理陆费逵与编辑所所长范源廉、《中华大字典》主编徐元诰等商议,决定编纂一部容纳10万词条的大辞书。考虑到《辞源》注重探求词义的源委,新编辞书容量将以广大取胜,遂谓之为海,定名《辞海》。“后来跟城市精神结合起来,海纳百川,也是一种巧合吧。”张敏笑着跟时代周报记者解释。

  自1923年起,为邀请舒新城主持《辞海》编纂工作,陆费逵5年里7次相邀,舒新城最终应允。1936年,《辞海》第一版上册由中华书局出版,次年出版下册。

  1957年9月17日,毛泽东在上海接见舒新城。舒新城提出修订《辞海》的建议,获得采纳。考虑到《辞海》在上海诞生,由民营出版企业创始,中央把修订《辞海》的任务交给了上海。1958年,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上海辞书出版社前身)在上海成立;1959年,辞海编辑委员会成立,修订《辞海》的浩大工程启动了。

  据89岁高龄的《辞海》元老、第七版《辞海》常务副主编巢峰回忆,邓小平曾于1974 年对《辞海》修订作出重要批示;江泽民在1989 年为《辞海》题词,提出“要发扬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作风严谨的‘辞海’精神”,1998年为《辞海》题写书名,1999年接见《辞海》主编;胡锦涛则在 2004年看望了《辞海》主编夏征农,勉励做好《辞海》的修订工作。

  中央重视让修订《辞海》的人得以享受部分“特权”。1959—1961年是“三年困难时期”,但编写《辞海》的作者曾在浦江饭店集中了三次,每天的中、晚饭都是四菜一汤,另有香烟可买。

  辞海精神

  巢峰老人于1975年进入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与《辞海》感情深厚。前些年,他每天坚持去出版社上班,最近一年由于身体原因,不再天天上班,但每个礼拜还是坚持到出版社一天,“听听编纂情况,办公、写写东西,有时候我们有什么具体问题也会去向他老人家请教。”张敏介绍。

  1994年,山东姑娘张敏来到上海,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专业读研,经常翻阅《辞海》查阅古今地名。1997年张敏毕业,经导师推荐进入上海辞书出版社,正赶上99版辞海发稿。《辞海》里收录了大量古地名,条目释文中也会使用大量地名,对地名的准确性要求很高,但一直缺少相关方面的编辑。

  “我确实很幸运。本来刚刚进社的编辑不能参与辞海的工作,因为当时已经发稿了,初审、复审、决审都审过了,但后续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行古今地名的核查。我学这个,机缘凑巧,就参与进来,从1998年年初一直做到1999版出版,差不多做了一年多的时间。”说起和《辞海》的缘分,张敏感到庆幸。2009年,张敏担任《辞海》历史地理学科的责任编辑。此次第七版编纂,张敏的身份再次转换,主持《辞海》纸质版的编辑出版工作,“这三个阶段对我来讲,是很大的跨越,也是巨大的挑战。”

  编纂过程中,《辞海》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组织制度,甚至对后勤保障也有一套详细的规定。“辞海十年修一次。做工具书,不坐冷板凳是不行的。平心而论,刚进社的头十年,我也有过思想波动,进其他出版社的同学,书一本一本地出来,职称一个一个地评上去,但我是做集体项目的,没有那种成就感,”张敏说得很坦诚,“后来习惯了这份工作,发现里面有很深的学问,并不是看似简简单单地看到的一个词条,里面还隐含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和它自己的编纂特色……慢慢钻进去以后,发觉是挺有意思的工作,就这样做下去了。”张敏表示,她将以这种坚守向所有从事过《辞海》工作的前辈们致敬。

  数字化改革

  计划于2019年出版的第七版《辞海》,总体篇幅与第六版大体相当,计划收单字约1.8万个,条目约12.7万条,彩图1.8万幅,总字数约2300万字。

  据张敏介绍,第七版《辞海》将体现“守正出新”的编辑特色。“守正”是指《辞海》严格遵循辞书编纂规律,确保编纂质量。“出新”是指《辞海》紧跟时代步伐,吸收最新知识成果和最新发现,用富于时代气息的语言形式和技术手段大胆创新。

  新增词条方面,网络流行语诸如“喜大普奔”、“蓝瘦香菇”、“洪荒之力”等因未经过沉淀、稳定性差等原因不在收录之列,而如“VR、AR、引力波、亚投行”等体现新技术、新理论的词条,新版《辞海》将予以收录。

  此外,在各种线上搜索引擎、手机查询便捷的互联网时代,第七版《辞海》将实行传统编纂和网络数字化平台相结合的方式,改单一纸质版为纸质版、电子版和网络版并行,还将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辞海》网络版。

  据《辞海》编纂处主任、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秦志华透露,《辞海》《大辞海》的数字化开发正在同时建设中,目前,《大辞海》的在线数据库已经建成,并推出了内部测试版;而《辞海》第一版到第六版的内容已全面完成数字化升级,数据库已建设完成,等待验收。

  “要实现这个目标,仅靠《辞海》现有的作者和编辑队伍,哪怕是借助网络协同编纂平台工具也是无法实现的。这将需要《辞海》在编纂方式上实现又一次的突破,第一版是闭门编纂,第二至七版是开门编纂,以后将是开放编纂,让每一个使用《辞海》的用户参与到编纂工作中来。”辞海编纂处副主任、上海辞书出版社副总编辑童力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为了保证《辞海》的权威性,在借鉴开放式百科编纂方式的同时,仍需加强专家和编辑的审核,仍然会有三审制,“一丝不苟、字谨句酌、作风严谨的辞海精神”永远不变。

责任编辑:周宇航

下载新浪财经app
下载新浪财经app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