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06日13:40 证券时报网

  国内融资受限 房企海外融资激增

  证券时报记者 张达

  去年底,在大部分房企国内融资受限的情况下,部分有能力的房企转向国外市场。同策咨询研究部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40家典型上市房企海外融资总额折合人民币162.51亿元,近乎是11月的海外融资总额的四倍。

  数据显示,去年12月,40家典型上市房企完成融资金额折合人民币共计717.97亿元,环比11月的363.72亿元增加97.40%。债权融资额度仍占房企融资总量的多数(57.61%)。其中,境内银行贷款虽然仍为融资的最主要渠道,但是海外发债、委托贷款、其他债权融资、中期票据等方式筹集的融资金额大幅上涨,紧随其后。

  在40家典型上市房企的监测样本中,有10家房企在去年12月完成了外币融资,其中9家为港股上市或A+H股上市房企。海外融资主要渠道也趋于多样化,中期票据、优先票据(公司债)和海外银团贷款均有涉及。

  具体来看,去年12月房企海外发债总额75.41亿元,环比增长447.64%。海外发债形式均为优先票据,涉及包括碧桂园(3.5亿美元)、旭辉控股集团(2.85亿美元)、当代置业(1.5亿美元)、花样年控股(1亿美元)以及龙光地产(2亿美元)共5家房企。12月,有两笔3年期等值于54.21亿元人民币的美元中期票据完成发行,分别来自于万科(6亿美元)和绿地控股(1.8亿美元)。12月海外银行贷款总额32.89亿元人民币,环比11月的0.07亿元人民币巨幅增长,涉及海外银团贷款的房企共4家(万科、世茂房地产、华夏幸福金地集团),融资币种多样化(英镑、美元、港币和澳元)。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和12月均没有人民币发行的公司债,所有的公司债均以美元优先票据的形式得以发行。但是,在12月的房企融资预案中,公司债预计发行总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主要来自于华夏幸福、阳光城首开股份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去年10月房地产调控政策发布后,证监会和银监会都对房企融资有所收紧,在大部分房企国内融资额度、渠道均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部分有能力的房企转向国外市场(仍偏好于债权融资),海外融资不论是渠道、融资金额还是融资成本均逐渐稳固,虽然房企个体之间不同融资方式和融资成本差异较大,但是就币种来看,人民币融资并未显现出任何特殊的优势。

  “有部分企业的国内融资还是能批的,主要看用途各方面是否合理,但总量和审批上也是受限制的。”张宏伟说。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责任编辑:郭一晨 SF160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