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03日02:21 时代周报

  1.1万封邮件忽悠机构 “第一妖股”安硕信息自吞苦果

  时代周报记者 刘丁 发自广州

  听到可以索赔,林小妹(化名)立刻扭过头追问具体方法。

  刚从学校毕业进入深圳某中型券商机构部工作的林小妹,此前正端坐在饭局中,眼都不敢眨地听着某市场“大佬”口若悬河的投资理念,频频用力点头。

  林小妹告诉时代周报记者,2015年5月,她在网站上看到汇添富移动互联股票型基金(000697)的净值达到3.8,意味着已赚了3倍,就把刚发的奖金全部买入该基金,想着如此知名的基金的投资,肯定不会错。但后来的经历让林小妹明白,虽然每天花费两小时读各种证券公司分析师写的研究报告,但自己依然是“韭菜”,属羊的她或许在某些大佬眼中恰如一只待宰的羔羊。

  仅从前十大流通股东的统计数据看,高峰阶段,公募基金买入并控制了安硕信息超过74%的流通股。随着2014-2015年间公募基金的两波买入和卖出,安硕信息股价从最低13.29元暴涨到超过236元,成为当时两市第一高价股,相关公募基金的业绩也随之攀升,基金销售规模同步扩大。

  同样让人咋舌的还有安硕信息的业绩,上市不到三年,安硕信息的营业利润从3000万元左右折半到1500万元左右,再到2016年三季度的亏损77万元,连续负增长,却仍然能被公募基金大举买入并成为股价冠军,因此,安硕信息被市场称之为“第一妖股”。在2015年8月安硕信息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之后,公募基金如鸟兽散,股价也自那开始萎靡不振。

  安硕信息2014年初在中德证券的帮助和包装下成功上市,保荐代表人的名字是崔学良、张国峰。上市以来,安硕信息总计给股东们仅贡献6200多万元的净利润,这其中还包括1600万元左右的政府补贴,但原股东在股价被炒高后减持,则至少套取5亿元左右的现金。通过帮助安硕信息上市,中德证券赚取2443万元的承销及保荐费用。

  林小妹买的汇添富移动互联股票型基金,恰是安硕信息在股价最高点时的第一大流通股东,而现在,林小妹当初投资的钱只剩下了一半。

  最近,林小妹听说有些律师事务所在组织投资者向安硕信息索赔。不久前,根据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安硕信息被认定为违规信息披露、误导性陈述,给投资者造成损失。但林小妹还是没想通,为什么安硕信息有能力用几个漏洞百出的谎言,就能吸引众多公募基金追捧?

  2016年12月23日,证监会发言人张晓军表示:近年来金融资管行业中个别高学历、高智商、金融从业经验丰富的所谓行业精英人才,严重背离职业操守,成为市场唾弃的“老鼠”。

  妖股前世今生

  2014年1月底,经历询价推介等一系列繁琐的流程,安硕信息正式上市交易,价格为15元左右。当时,这家凭借向银行客户销售软件为生的企业,在市场眼中并无惊艳之处,其股价在上市3个多月后,竟然跌到发行价附近。

  2014年上市前后,安硕信息的收入规模为2亿元左右,虽然由于软件行业的特性,毛利率可高达45%之上,但扣除政府补贴的实际经营净利率却仅有8%左右,“软件开发的业态依赖客户关系,为了产生收入,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去打关系,另外还需要聘请研发人员,中间费用高昂。”深圳某私募基金经理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首发上市使得安硕信息募集到2亿元的资金,据招股说明书,募集资金要用来投资建设“新一代信贷管理系统、风险管理系统”等。2014年1月,中德证券保荐代表人崔学良、张国峰在文件上签下名字。中德证券是2009年8月取得保荐机构资格,当时崔学良就是其保荐人,张国峰则是在2010年11月登记为保荐代表人。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证券公司及保荐人,通过帮助企业上市承销和保荐,赚取利润。安硕信息募集到的2亿元资金中,有2443万元是用于支付这笔费用。

  安硕信息的股价在2014年4月30日达到最低点。

  作为安硕信息的实际控制人,高氏两兄弟的履历上几乎没有金融市场的背景和经验。1971年出生的哥哥高鸣,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系本科毕业后,进入以生产男士护肤品著名的妮维娅(上海)公司工作,2000年前后,创办安硕,从传播学学士变为有资格领取政府补助的高科技企业的董事长。弟弟高勇出生于1973年,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研究生,2000年前后与哥哥一起创业,担任安硕总经理。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恰巧在2014年4月30日这一天,高家两兄弟收到东方证券分析师的邮件称,安硕信息股价已跌至发行价附近,价值绝对低估,建议公司做好市值管理。分析师同时抛给高氏两兄弟一个“诱饵”,称希望与公司交流后,向机构推介。

  公开资料显示,当时,虽然距高氏兄弟股票解禁期2017年还很远,但是,距另一笔股东解禁的日期2015年1月28日却很近,这笔解禁所占的股权比例高达10%,解禁的股东名称是张江汉世纪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君联睿智创业投资中心。

  其中北京君联睿智是联想旗下的投资平台,主要出资人是联想控股,是2009年后对安硕科技进行的投资,张江汉世纪则是上海张江集团的风险投资平台,其股东中还包括另外几个创业投资企业,是2007年后对安硕信息进行的投资。这两个股东在解禁后都进行了减持。

  “小非的持股,有些就是替大股东做一部分代持,与大股东就是一体的。”北京某金融监管机构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但截至发稿,记者未能从其他渠道证实本案中的情况是否符合这一说法。

  无论怎样,高氏兄弟随后还是对东方证券分析师的提议作出了回应,高鸣回复邮件,让董事会秘书跟进处理此事,一周之后,双方在安硕信息会议室见了面。

  两波基金买入浪潮

  高氏兄弟结交了时任东方证券研究所计算机行业分析师浦俊懿、郑奇威之后,安硕信息发生了几个显著的变化。

  首先是调研的人多了起来,而且来的都是著名公募。2014年5月27日到2015年3月17日,安硕信息前后共接待10批次知名公募的机构投资者。

  安硕信息对外宣称的战略方向,也从募集资金时所描述的“新一代信贷管理系统、风险管理系统”,更多地转变为“互联网金融”。公司不定期地发布公告,以实际动作相呼应。2015年2月9日,安硕信息披露拟与凉山州商业银行合作成立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展互联网金融相关业务。

  与此同时,分析师浦俊懿、郑奇威发动舆论造势,据证监会披露,仅仅是电子邮件,他们就向128家基金、券商、私募机构的1279人,累计发送了1.1万封。在研究报告中,他们使用的关键词包括:强烈看好、无与伦比、绝对领先、市值有望超过200亿、市值超千亿、属于我们的tenbagger、200亿绝对不是终点……

  “分析师发了邮件,基金经理再买就可以躲开违规的风险。”深圳某私募基金经理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根据证监会调查,公募基金开始大举买入安硕信息,是从2014年11月1日开始。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在安硕信息2014年三季报披露的十大流通股东中,华宝兴业-新兴产业股票型基金持有安硕信息0.64%的股票,到了2014年年报,华宝兴业另一只基金也跟随买入安硕信息1%的股票,总持股比例达到1.73%左右。2014年三季报时,前十大流通股东持有股数总计为390万股,占流通股的比例为16%左右,而到了2014年年报,前十大流通股已达到600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上升到25%左右。

  2014年11月10日前后,安硕信息股价开始突破创出新高,随后1个月时间里,其股价从30元左右上涨到50元左右,经历一次回调后再次上涨,在2015年3月份前,上涨到70元左右。

  2015年1月28日,是安硕信息两只首发股东的限售股解禁日,张江汉世纪自1月30日起就开始迫不及待地抛出股票(据安硕信息股东减持公告)。当时解禁的两个股东总计持股700万股左右,按照1月30日前后的股价,抛售套取的资金超5亿元。

  同样抛售的还有华宝兴业的两个基金,在2015年一季报的十大流通股名单中,已找不到华宝兴业两只基金的名字。

  时代周报记者观察到,华宝兴业在撤出,更强的基金却在接盘进入。

  汇添富移动互联股票型基金是在2014年年底开始布局安硕信息,比华宝兴业略晚,但一出手就买到安硕信息2.28%的股票。

  这只成立于2014年8月26日的基金,早期资产规模仅为21亿元左右,基金经理是欧阳沁春,网站上记录着基金的投资理念是:发掘商业模式独特,竞争优势明显,具有长期持续增长模式、估值水平合理的优质上市公司。

  2015年一季度,欧阳沁春继续加仓安硕信息,增持到3.4%,此时,安硕信息前十大流通股东已全部都是公募等大型机构投资者,持有股票总数占流通股的比例达38%。

  2015年3月份短暂盘整后,安硕信息股价继续狂飙,从70元左右一路上涨到2015年5月份的236元左右。

  据证监会的统计,累计共有221只公募基金持有“安硕信息”最高达1808.21万股,占安硕信息流通股的74.84%,安硕信息股价从2014年4月30日到2015年5月涨幅为15.9倍。

  欧阳沁春管理的这只基金净值从2014年年底的1.3左右飙涨到2015年5月底的最高3.8。基金资产规模也迅速增加,2015年一季报已达到100亿元,2015年二季报规模略微缩窄到78亿元。

  但恰在林小妹买进这只基金后,股灾发生了。到2015年三季度,安硕信息的十大流通股东中,已找不到汇添富基金的名字,显然已清仓割肉。

  从2015年6-9月,安硕信息股价从最高点236元跌到38元附近。2015年三季报中,依然有博时、大成、中欧、南方等公募的新进买入信息,安硕信息股价在同期也经历了一波从37元到50元左右的短暂反弹,但在2015年年报中,则彻底不见这些公募基金的影子。2015年8月,安硕信息发布公告,收到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书。

  “某些公募基金、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分析师几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勾兑,很隐蔽,很难查清坐实。”北京某金融监管部门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透露,“本案中,分析师主动忽悠上市公司,因此对分析师单独作了处罚。”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