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02日08:00 新浪综合

  来源:界面

  往年中国市场的三大市:汇市、楼市、股市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金融市场的神经,2017年在美元加息预期稳定后,中国汇市、楼市和股市也已经定调。

  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稳中有进,总体表现超预期。前三季度GDP增长都保持在6.7%,CPI上涨2%左右,都达到政府目标区间。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民间投资下滑、资金脱实向虚、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等问题。此外,房地产投资回升是2016年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但这背后暴露出的房价暴涨、居民部门过快加杠杆等金融风险值得警惕。

  从货币政策来看,呈现由宽松逐渐收敛。上半年,在稳增长要求下仍较为宽松,年初降准一次;后转向以高频的公开市场操作和MLF、SLF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调节为主,针对性和灵活性增强。2016年下半年以来,货币政策更加注重防风险,表现在流动性投放总量控制和结构上“锁短放长”,在债市“去杠杆”和楼市调控之下,国内楼市、债市相继经历大幅调整。人民币贬值幅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控制。

  2017年,国内金融市场又将何去何从?界面新闻整理了二十余家机构各具代表性的预测,试图体现趋势。综合机构判断,2017年,在国内外政治经济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金融市场不会一帆风顺,总体呈现波动性扩大趋势。在此背景下,广泛多元化的策略性资产配置,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投资策略将更有获益。

  1.降准、加息两岔路,货币政策“稳健中性”

  一些金融机构认为降准仍然可期,但另一部分认为货币政策已无继续宽松可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7年货币政策定调“稳健中性”,多家机构判断,未来一年,货币政策维持“中性”、“稳健”,实际将较2016年有所收紧,流动性延续紧平衡,利率中枢有望抬升。不过,讨论“加息”还为时尚早。

  综合机构观点来看,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中性”。一方面,是由于资产价格上涨、国内通胀回升、人民币贬值等因素制约货币政策继续宽松。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去杠杆”政策延续,也减小了货币信贷进一步扩张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考虑到经济稳增长的需求,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的空间同样有限。

  保证流动性稳定,信贷结构优化。“保持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中性,不代表什么都不做,除保证流动性增速稳定外,可能也需要对信贷结构进行优化。”交通银行金融研究所陈冀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2016年,居民住房贷款增长较快,而企业贷款相对乏力,需要关注,货币政策明年或仍偏向使用包括PSL、MLF等定向工具,进行信贷结构调整。

  不过,从已知的几家机构观点来看,多数认为短期内加息可能性不大。2016年底,在美联储加息和人民币持续贬值背景下,市场上开始出现“加息”论调。但包括兴业证券国泰君安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等在内的一些金融机构认为,国内外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其中国内经济增速存在不确定是决定性因素。

  2.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中有降,降幅有限

  机构普遍认为,2017年人民币对美元仍有一定贬值压力,但贬值幅度料不超过2016年。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将进一步提升。包括平安证券、招商证券和民生证券等部分机构提出,人民币汇率走势可能先贬后升。民生证券称“不排除升值可能”。

  对于2017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底线汇率,统计的15家机构预期都落在7.0到7.4之间,其中预测值为7.3的占据多数;就贬值幅度而言,机构多认为不会超过2016年贬值幅度,预期主要落在3%-5%的区间。若以2016年12月23日的汇率水平为参照,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在6.94下方,相比2015年12月31日6.49的水平,中间价年跌幅达到6.5%。

  包括国泰君安、招商证券等在内的多家机构认为,美元指数上升空间有限,大概率在短期见顶。考虑到强势美元对新兴市场需求、资本流动,与美国自身的经济、通胀均有不利影响,招商证券谢亚轩预计2017年美元升值幅度有限。他表示,美元有可能会阶段性走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会区间性波动而非无序性贬值,人民币汇率四个季度末分别为7.05、6.90、6.78、6.65。

  3.2017年A股行情:酝酿中有“多”方机会

  在2017年的国内大类资产配置中,相较债市、楼市,机构普遍更为看好股市。总体认为A股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存在上涨机会,部分提出震荡区间将进一步扩大。相比以往更重短期的投资风格,有机构提醒,2017年应更加注重资产配置、组合投资和风险对冲,投资风格回归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将更为有利。

  不同机构对同一影响因素的具体判断存在分歧,因此在对行情走势和A股上升空间的判断上也有所差别。综合机构观点来看,利好因素主要包括:当前股市相对债市“泡沫更少”,估值溢价基本处于过去5年平均水平。2016年下半年以来,楼市和债市的政策调控以及12月债市暴跌等使得A股对资金吸引力增加。从基本面来看,通胀和企业盈利回升、风险偏好有望随之修复,供给侧改革和国企改革带来政策和改革红利,养老金渐进入市有望带动市场情绪。

  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于流动性风险。一方面,美联储加息预期再起,人民币贬值压力仍存,带来资本外流和货币政策收紧的双重压力,另一方面,经济基本面复苏仍存不确定性,政策当局若坚持宏观审慎政策,严控杠杆,流动性总量将受影响。多家机构预计无风险利率中枢有望上行,在维持稳定和防风险的主基调下,金融监管可能进一步加强;国际层面,政治风险值得关注,包括特朗普新政、英国启动脱欧以及一系列集中在欧洲的公投和选举。

  4.债市仍存阶段性机会

  延续了近3年的“债牛”终于在接近2016年尾声时梦碎。究其原因,综合机构观点,杠杆调控是叠加年底季节性因素带来的流动性紧张是主要因素,年末MPA评估体系考核是导火索;而国海证券“萝卜章”事件引发的信用违约恐慌,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这背后的根本原因,“还是加杠杆套息模式接近尾声,管理层也看到了这一模式的危害,不得不出手加以抑制。”博时基金固定收益研究总监王申表示。此外,委外资金大额赎回、通胀反弹预期等因素起到助推作用。

  展望2017年,机构对于经济增速、通胀和利率中枢回升程度等基本面因素判断分歧较大,对于监管趋严看法较为一致,多数认为明年债市仍存阶段性机会。中国银行提出三点利好,包括其判断:第一,经济弱势增长局面难以根本改观,利率债仍将是低风险偏好资金抱团取暖的避风港;第二,人民币加入SDR后,债券市场国际化纵深发展,国际投资者配置债券的意愿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第三,债券产品创新继续提速,有利于将资本引入债券市场。以及,推动PPP项目与资本市场深化发展相结合等关政策的加速落地,有利于各类资本进入债市。

  5.大宗商品还有机会,原油、黄金涨跌分歧大

  经过5年下跌,大宗商品终于在2016年明显复苏,商品期货指数迎来牛市。多家机构认为,大宗商品来年仍有机会。

  一方面,房地产调控和债市调整,资金有流入大宗商品可能,另一方面,美联储加息预期下,人民币仍有贬值压力,国内供给侧改革也起到助推作用。支撑价格上涨的基础逻辑不变,但在具体品种涨跌上可能出现轮动。整体上,对于2017年领涨品种,一些机构更为看好农产品,而此前暴涨暴跌的黑色系被整体看淡。

  海通期货研究所所长高上提醒:“2017年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监管趋严。对市场短期的上涨过快问题,尤其是脱离商品现货价格,或助推现货暴涨的行情,监管层一定会出重拳维护市场的稳定,对此的风险投资者要高度重视。”

  对于普遍关注的原油和黄金价格走势,机构分歧较大。多数机构看好原油,花旗认为限产的实施将带使得原油行情在年初优先启动,不过中信期货提醒,若限产无法落实,再平衡仍在进行中,但过程可能更为漫长。国泰君安则进一步指出,OPEC垄断地位下降,石油供给格局日益多元化,限产保不了价,因此高油价难以再现。

  包括花旗、高盛等机构相对看空黄金,但中信期货认为贵金属仍可能时不时有良好表现。之所以看空黄金,机构主要是基于美联储加息预期、美国宏观经济走强对美元指数走势的带动,通常情况下,美元指数与黄金、原油呈反向关系。不过,美国特朗普新政、欧洲德、法大选等带来的不确定性也让一些机构看到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机会,此外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指出,部分发达国家的低利率乃至负利率降低了黄金的持有成本,这也一定程度上利好黄金的投资需求。

  6.2017年全球重大政治经济事件一览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赵文伟 SF182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