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04:40 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方海平

  2016年进入最后一周的时候,海外市场正在假期里欢度圣诞,外汇市场因此交投清淡,波动微弱,近乎休眠。对于仍处在贬值预期中的人民币而言,这无疑是件好事。然而就在人们以为人民币可以平稳跨年时,一起“乌龙”事件又搅乱池水,这已经是短短一个月内发生在人民币汇率领域的第二起类似的乌龙事件了。

  从央行到市场交易者的反应,大家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能否在年底前守在“7”一线几乎有一种执念。今年下半年以来,美元在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之后进入强势周期,人民币开启“新的贬值模式”即贬值加速,但当汇率跌至6.9以下之后,趋势明显缓和,且一直没有突破7。28日晚,彭博外汇报价系统出现最低7.0121的报价,媒体纷纷转载,央行连夜谴责。

  此次“乌龙”的事实很快就清晰了。彭博称客户发送了“有问题的数据”,即使没有问题,当时迅速传遍市场的消息也是不准确的,因为出现的是“报价”而不是“成交价”,并不是通常意义上汇率指标。一些系统会自动将离谱的报价剔除,彭博的做法是保留银行或经纪商的所有报价,以求全面。此次事件看起来似乎只是技术上的问题,值得玩味的是市场的反应。可以想象,如果破7不是个乌龙而是事实,又会怎样?

  这种假设并非毫无根据。按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目前的点位和人民币的贬值预期来看,破7是迟早的事。现在看来,内外部环境都是朝着要求人民币继续贬值的方向发生作用:国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17年的核心任务是防止资产泡沫、化解风险;美国经济回暖明确、加息趋势确定、特朗普执政均支持美元进一步上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在7之下徘徊了很久,那么,是不是有个更好的破7窗口呢?

  年关交接之时确实往往是多事时期。年初新一轮居民换汇潮即将到来,货币贬值与之相互作用对市场形成的冲击可能会更大。如此种种,类似考虑只是按照惯例看得见的因素,但市场上真实的状况一再说明,不管是监管者还是交易者、观察者,永远不可能将所有的因素都考虑到,而且已知因素的影响程度也很难合理预计,前不久的债市大调整就是个例子。2015年央行开启了人民币市场化汇改的大门,汇率更大幅度的波动、对市场更大程度的冲击都是汇改本身的应有之义和必经历程,“汇率问题没有无痛的解决方案”。

  金融市场有它本身的运转规律,这种规律包括交易者心理因素在其中的作用,市场预期和实际走势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从这个角度而言,重要经济数据的某些点位,比如整数点被看得尤其重要自可理解,作为以维护市场稳定运行为根本目标的监管层,也有必要对关键数据格外重视。合适的做法是当数据自然运行到相应点位时,加强同市场的沟通,监督违法违规行为,保证市场秩序,该市场承受的压力,就交给市场自己承担。必须是先有这样的市场环境,后有成熟的市场参与者。相反,市场永远都无法自己准备充分以应对改革的冲击。

责任编辑:周宇航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