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4日07:11 21世纪经济报道

  再融资投向趋势调查: 转型新兴产业诉求悸动

  本报记者 李维 北京报道

  上市公司增发投向的变化,往往映射着实体经济的投影。

  根据同花顺iFinD统计发现,截至12月7日,2016年内上市公司拟累计进行定向增发项目次数729次,合计募集资金达1.53万亿元。不过,通过项目投向统计复盘可知,其中较多项目投向为补充公司流动资金(下称补流),而亦有部分公司将此前的募投项目变更为补流用途。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家上市公司人士处了解到,实体经济的下行、融资渠道的收窄成为了部分公司利用再融资“补流”的原因。

  而具体到项目的投向上,2016年的上市公司也呈现出向新能源、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转型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有上市公司在内容、研发等领域的布局进行了加码;而据分析人士预测,随着经济结构转型需求的升温,或有更多项目投向于新兴产业领域,但未来该类投资能否见效,仍然有待时间的校验。

  补流式增发背后

  上市公司的增发融资作为年内“补流”的一种渠道,正在频繁出现。

  根据Wind统计显示,在2016年上市公司公告拟实施的2073个募投项目中,342个募投项目集中于补充上市公司及旗下子公司、项目公司的流动资金、运营资金;与此同时,年内募集资金偿还银行贷款的项目数量达到152个。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2016年内共有不少于44个存量增发项目将原有募投计划变更为“补充流动资金”,该项占比高达募投变更总数的11.64%。

  分析人士认为,年内再融资用途流向补流和银行贷款偿还,其实正是对提出企业降杠杆政策目标的贯彻。

  “股权融资置换债务融资,其实这是一种降杠杆的趋势,而补充流动资金通常也是对流动资金贷款的替换。”上海一家投行保代指出。

  但另一方面,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产能过剩等现象对募投项目改变“补流”有着较为明显的推动和影响。

  “经济周期变化下,许多项目的计划效益预期发生了改变,而银行坏账的增多、融资成本的提高,让上市公司的流动资金需求出现上升,这两个现象同时出现让许多公司放弃项目投入变成了补流。”上述保代表示。

  例如佳电股份2014年底完成的3亿元募投计划“苏州佳电高效电机及低温潜液电机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在2016年初变更为“永久补充流动资金”,而产能过剩带来的低效正是变更补流的直接诱因。

  “由于国内宏观经济放缓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本次募集资金项目产品下游产业钢铁、石化、煤炭等行业产能过剩,项目停建、缓建严重,公司产品销量及销售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佳电股份表示,“公司若按照原定计划进行募投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将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亦有一些公司将原本募投资金投向了一线城市的房地产项目,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该类投资在实现不动产配置的同时提供资金流动性。

  例如联络互动2016年初曾以募投资金和自筹资金去购买北京望京地区的物业资产。

  “其实购买不动产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是可以提供流动性支撑的,像2016年有些保险公司也在用投资账户购置不动产,因为对于一线城市地产来说,其流动性和资产质量较为优异,能够通过抵押从金融机构处获得流动性。”民生银行东北地区某分行公司业务负责人指出。

  新产业图谱

  从2016年的募投项目情况来看,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新兴产业以及研发投入成为了不少上市公司的选择。

  其中创力集团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颇为明显,例如其2015年完成定增拟投入的“采掘机械设备配套加工基地改扩建”和“区域营销及技术支持服务网络建设”两项目,如今均变更成为新能源汽车运营、配套零部件、充电桩、汽车电机及控制等项目,变更后项目投入资金约达2.14亿元。

  在新能源车的租售环节,庞大集团也将其一笔2014年底完成的募资从“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转向了区域性的“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项目中。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和产出规模或在未来进一步扩容。

  “不少上市公司转投了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有的是从实体转过来,有的则是从过去的互联网风口转过来,但从国家对制造业的扶持来看,智能制造、新能源制造等领域仍然将是被鼓励的方向。”北京一家大型券商高级策略分析师认为。

  机器人产业也被视为智能制造升级的另一窗口。2016年下半年,弘讯科技将其“伺服节能系统生产”、“产品运用实验中心”两个项目变更为了“机器人研发与生产项目”,总投资额达8000万元;另一家创业板公司地尔汉宇也将其2014年就已募集投资的“新型家庭水务节水系统”、“洗碗机底部总成”两个项目变更为“工业机器人产业化项目”。

  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2016年内增发项目募投包括新能源项目的募投数量达到26只,计划投入资金达158.77亿元;包括机器人概念的募投项目达到10个,投入资金总额达21.39亿元。

  “从募投资金来看,传统企业向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转型的确是一个趋势,但一些新兴产业也有着特殊的壁垒,一些投入成果最终可能并不明显,上市公司能否有实力从产业的格局实现转型突破也有待观察。”前述策略分析师称。

  (编辑:张星)

责任编辑:周宇航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