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5日05:39 21世纪经济报道

  政策加码 社会资本如何“玩转”乡村旅游?

  文/戴春晨

  从政策面上看,乡村旅游休闲想象空间极大。

  12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关于实施旅游休闲重大工程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十三五”期间旅游投资领域的重点任务和主打领域。这份文件有两大表述值得关注:一是明确“调动社会资本投资旅游发展”;二是“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的关键词多次出现。在《通知》中,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不仅是第三大主要任务,而且在8个领域的重点建设项目中,直接与“乡村旅游”挂钩的就有3个。根据这份文件,到2020年,至少要有200万贫困人口依靠乡村旅游脱贫。

  由这份指导性的操作方案可以看出,政策的基本逻辑是,旅游投资的拉动需要依靠乡村;而农村经济增长、乡村扶贫的新抓手,应当是逐步兴起的农村旅游。从近期相继出台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农村返乡下乡创业等方案看,政策正在鼓励社会进入乡村,进入乡村旅游投资。

  从旅游产品的角度看,乡村旅游休闲还是开发程度相对较低的领域。乡村旅游的卖点,在乎优质的农产品和地道的美食,在乎山水之间的休闲环境,在乎农村风俗给人的独特观感。这种“天然”、“非专业”的场景,有别于已经高度“专业化”的、常年拥挤的旅游景区和大都市的购物中心。伴随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和对食品安全的重视,都市人化解“乡愁”的需求越来越重。国际旅游局《中国旅游发展报告(2016)》,2015年全国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20亿人次。由此可见,乡村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农业长期痛点是“谁来种地”的问题:一方面,粗放式生产管理、地租上扬等导致农业经营成本高企,国际国内粮价倒挂,农民种地不赚钱;另一方面,由于比价原因,不少农村居民进城选择收入更高的工作,造成农村劳动力空缺,工商资本基于利润的考虑而不愿下乡。无论“谁来种地”从哪方面破解,乡村旅游都将迎来利好局面。去库存、降成本将推动农产品种植结构转变和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的普及,这将促使部分原来的种养专业户富余出来,乡村旅游新增的岗位解决了这部分人的再就业;而以“农家乐”等为实现形式的乡村旅游,不仅是“卖农产品”,还是“卖服务”,实现了村民收入的持续增加,这将吸引在城里务工的村民返乡“回流”,同时也吸引技术特派员、创业者进入农村。这对拉动城乡消费、对拉动投资的增长,效果是可以期待的。投资长期扮演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角色,但并不是很强调农村投资的作用。此番《通知》中,农村旅游、旅游扶贫被多次强调,体现政府对农村旅游拉动投资、推动扶贫工作的期待。

  也就是说,社会资本入局农村旅游领域,前景可期。

  但从另一个层面上看,尽管政策面刮了很多东风,农村旅游休闲市场的“春天”还未到来。当前或多或少的情况是,乡村旅游还处在粗放增长的时期。比如,农村旅游做的最多的“农家乐”,许多是道路一侧、果园旁搭建出来的简易棚户,卫生状况让人不敢恭维,有的甚至有厨余垃圾直排到河道里;有的休闲农庄吃喝玩乐一应俱全,但山路十八弯才能通到高速公路,顾客寥寥;还有计划投资重金建设乡村民宿,未及建成即遭遇资金断裂风险。

  这些现象背后的问题是,以往种地养殖卫生的农业经营主体,有能力做好融合一二三产业的乡村旅游吗?答案自然是难度很大。如何去规划品种结构和服务形式、如何经营一家餐馆、如何拉“新”增“粉”做推广、如何了解市场消费需求,这是不比种养简单的学问。而工商资本要完成前述工作,自然更有经验。这正是社会资本的机会。

  需要指出的是,乡村旅游不是社会资本介入就能发展好的。目前的情况是,政策不停加码,诸如“农家乐”的混乱状况也被关注到,《通知》就提出针对农家乐厕所改造等“三改一整”工程。一些地方也在尝试为乡村旅游营造环境。如江苏吴中就在探索针对乡村旅游统一规划:农业镇将工业用地指标给工业镇,置换回农业用地指标,以便连片统一改造成江南特色的乡村,与工业镇集群发展。

  再如,房地产开发企业众多,有没有可能又出现一批针对乡村旅游的“农业小镇”开发商呢?期待政策、社会资本、乡村能更好的联动。

  (编辑:包芳鸣)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