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06日23:26 新浪综合

  “校园日记”火速下架 及时纠错扭转舆情颓势

  作者:李含

  来源:法治周末

1.png

  事件回顾

  11月27日,支付宝新推出“校园日记”和“白领日记”两项功能,一日之间火爆全国。

  不少女性用户在“校园日记”和“白领日记”中晒出露骨的大尺度照片,一些个人动态表述暧昧,以加好友、聊天甚至进一步交往为名求打赏的文字时而可见,从而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对此,著名“网红”北京普思资本董事长、万达集团董事王思聪也在11月27日发布一条微博,直言这种做法是“O2O卖淫”。

  关于“圈子”内的大尺度照片,支付宝方面很快作出回应:对于发布含有色情等违规言论的行为,圈子管理员有权删除其动态,对账号做禁言,甚至拉黑账号。

  只不过,如此回应并未止住舆论的口诛笔伐。新闻报道、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对支付宝“圈子”功能的关注热度不减,且以负面内容居多,指责支付宝此项功能涉嫌低俗营销。

  迫于压力,11月29日,针对支付宝“校园日记”等圈子引发的争议,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董事长彭蕾发布内部信,表示“错了就是错了”,将所有打擦边球嫌疑的圈子立刻解散、对恶意发布突破底线图片的用户永久封号并永久不能注册、开展团队内部讨论整顿,并向所有信任且陪伴支付宝的用户、合作伙伴道歉。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随后也在内网中发声:“阿里巴巴珍贵的是改正错误的勇气。支付宝,继续努力。阿里人,学习反思和自查。”

  舆论关注度走势

  11月27日,腾讯科技一篇《支付宝悄然上线圈子社交功能 部分用户上传大尺度“写真”》报道,首先关注到了支付宝新上线的“校园日记”“白领日记”中部分用户上传的图片比较露骨、尺度较大的问题。

  随后,包括搜狐科技、网易科技、新浪科技、界面新闻、Techweb、一点资讯、人民网、虎嗅网等多家媒体跟进该话题,引起舆论热潮。根据百度新闻搜索统计,11月27日当天,涉及支付宝“校园日记”事件的新闻共计97篇,百度搜索指数为9313。

  在微信平台上,11月27日当天有关支付宝“校园日记”事件文章的阅读总量突破132万次,文章多来自上述报道媒体的对应微信公众号。

  而在微博平台,11月27日当天有关支付宝“校园日记”事件的微博数量达到829条,并获得了总计9023次转发。

  11月28日,支付宝“校园日记”事件继续发酵,而媒体报道数量呈爆炸性增长,当天百度新闻搜索统计的相关报道共计822篇,百度搜索指数上升至20187;微信平台上相关文章的阅读数量突破200万。而微博平台上对此事的关注度有所降低,当天的微博数量为425,转发量为2046。

  11月29日,彭蕾发出内部信对支付宝“校园日记”事件进行道歉,形成了此次事件媒体报道数量的最高峰:当天百度新闻搜索统计的相关报道共计981篇,百度搜索指数达到38608峰值;而在微信平台上,当天的文章阅读量达到216万,微博平台对此的关注度则持续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11月30日当新闻报道数量、搜索指数、微博关注度都不断下降之时,微信平台上用户有关支付宝“校园日记”事件相关文章的阅读量却迎来峰值,突破340万次。

  网友评论分析

  支付宝上线“圈子”功能、推出“校园日记”“白领日记”,却在几天时间内尴尬下线,在广大用户群体中引发了较大争议。

  随机抽取486名网友的留言、评论,可以发现,超过5成网友质疑支付宝所推出的“校园日记”“白领日记”打了色情的擦边球,以低俗内容吸引用户,是挑战法律和道德双重底线的行为;对于支付宝官方认错道歉并下线相关功能的做法,近4成用户认为此番做法是负责任的,值得称赞;还有不到1成的网友发表评论认为,这也不过是一款陌生人社交产品而已,是正常的商业竞争。

  “校园日记”打了色情擦边球,51.6%

  网友“暴风雨前的黎明”:支付宝为了社交也是无所不用其极了,节操都不要了,用芝麻积分来区别圈子可耻,这种无下限的套路只会让优质、真实的客户逃离的更快,尤其是庞大的余额宝群体。

  网友“爱惠子真是萌萌哒”:支付宝为了搞社交真是操碎了心,好好做自己的支付软件不行吗,非要弄一个O2O老司机服务,发点照片就可以打赏捞钱,不知道实干兴邦吗?

  支付宝迅速认错、整改,值得称赞,39.3%

  网友“fragranceR”:果然还是认怂了,但是这种能站出来勇于面对错误以及要改变的决策却是值得肯定的。

  网友“刘LISA77”:这么大的集团,剑走偏锋不太好走。有能力探索,有勇气改正也不容易。

  “校园日记”是正常商业竞争下的社交产品,9.1%

  网友“莱斯特_Cat”:要我说,这并不是支付宝的错,它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但是让别有用心之人发现了赚钱的路。就像法律再全面,也还是有人会去找漏洞犯罪。

  媒体报道分析

  支付宝“校园日记”事件发生后,从媒体报道内容来看,多数报道集中于对“校园日记”功能本身和打擦边球现象的介绍上;不过,也有一些媒体报道将目光聚焦在了事件背后,类似于支付宝这样的金融支付工具所应当坚持的产品逻辑和价值底线上。

  《国际金融报》发表文章《谁玩坏了征信》,其中指出,近期引发广泛争论的支付宝“校园日记”圈子事件,最终以圈子下架暂时告一段落;然而,这一事件引起的对于征信数据合理使用范围的讨论却没有结束。

  《国际金融报》在文章中指出,有业界人士质疑,只有芝麻信用分等于或高于750分的用户才能评论“校园日记”圈子的照片,反映了信用评分在管理不善的情况下可能被滥用的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发表文章《理性看待“校园日记”事件 珍视信用体系的价值》,也关注到了信用体系的价值、信用评分系统应该如何使用、信用对每个单个人的价值有哪些等问题,并指出,“校园日记”事件看似一起简单的软件功能争议,但实际上反映的却是信用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信用体系正在为个人、行业与社会带来巨大价值,因此人们珍视信用,拒绝误用或者不良使用。

  《第一财经日报》发表了传媒大佬秦朔的评论文章《“校园日记”和“彭蕾之问”:中国互联网能否走出魔鬼的诱惑?》,文章指出,中国人已经离不开互联网,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只有此网而无彼网可用。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如何更好地成为人们可信赖的伙伴、社会进步的推手,而不是异化为“利维坦”那样的怪物?

  文章认为,中国互联网是“原罪”极少的阳光行业,互联网行业的领袖们也是今天这个时代商业文明建设的重要推动者。但仔细观察,由于资本驱动、赢家通吃、快速成功、用户有强烈路径依赖、互联网公司和用户的力量高度不对称等原因,这个行业也有一些结构性的病症,历久而不治。

  在此基础之上,秦朔向互联网行业的领袖们提出了10个问题:是更在意估值,还是更重视价值?是对用户无所不用其极地利用、干扰、榨取,还是设身处地对用户尊重、谦恭和节制?是不择手段地迎合、刺激、挑唆人性中的弱点,还是对人的“陷溺性”的一面善加提醒、阻隔、平衡,并对人性的优点更多导引。这些问题引人深思。

  舆情点评

  阿里巴巴费尽心思想做好社交,这在互联网行业无人不知。但阿里巴巴在社交领域的动作,却时常引发争议和吐槽。

  今年春节时支付宝推出的“集五福”活动,似乎是阿里巴巴距离“盘活用户,打造入口”这一梦想最近的一次;然而,一张难以求得的“敬业福”,就让好不容易在春节期间通过发红包所聚集起来的人气,顷刻消散,还留下用户的诸多不满。

  此次支付宝上线“圈子”功能,发力陌生人社交领域,试图以校园、白领女性的青春靓丽来吸引用户关注、特别是芝麻信用评分750以上的高质量用户参与,本是正常运营活动,却因打了色情、低俗内容的擦边球,引来舆论的集体声讨。

  从“集五福”带来巨大但没有粘性的流量,到“圈子”功能利用露骨、暧昧内容吸引用户,让人们不禁要问:阿里巴巴的社交之路,究竟有没有找对方向?

  支付宝“校园日记”事件不断发酵后,彭蕾在其发出的内部信中痛心发问:“我们要向数亿用户传递什么信号?!我们到底要什么?!我们终究去哪里?!在所谓的用户活跃度面前可以不择手段无节操?!”

  这样的问题,似乎也并不只有阿里巴巴才会遇到。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在功能创新不断被强调需要突破的形势下,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环境下,有些人、有些产品、有些服务很容易忘记初心,而类似“校园日记”这种突破底线的营销方式,也就很容易以“创新”的面目出现。

  纵观各大互联网公司,面对违法、低俗内容所能带来的流量、金钱面前,犯过错的不在少数,但勇于站出来承认错误、改正问题的屈指可数。此次支付宝“校园日记”事件发生后,阿里巴巴集团高管的迅速反应,成为扭转舆论颓势的关键因素。

  而在未来,阿里巴巴在社交领域的尝试,是否会找到正确方向,或者说,至少不走上歧途?仍需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陈永乐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