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5日06:37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原标题:跟风购汇 “买到即赚到”难成真

  □本报记者 王辉

  年轻职员张小青(化名),任职于上海黄浦区一家从事玩具出口的贸易公司。今年年初未能说服父母将家中大部分人民币存款兑换成美元,近段时间看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路走贬,她的心情如同百爪挠心。用她的话说,“三个人15万美元的换汇额度、大半年约6%的贬值幅度,一家子等于亏了6万元人民币”。然而,执掌家庭财政大权的张小青父亲,这半年多来通过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打新股、定期存款等理财方式,收益率也超过4%。类似于张小青这样的中等收入人群,跟风购汇正被证实为只是一个“鸡肋”式的理财选择。

  跟风型购汇涌现

  进入四季度以来,随着美元指数持续强势上涨,全球主要非美货币与绝大多数新兴市场货币节节败退。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在锚定一篮子货币大体稳定的背景下,出现较大幅度下跌。11月23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价更一举跌破6.90,创出2008年6月以来的近8年多新低。

  对于今年以来尤其是10月至今持续升温的个人购汇需求,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部分析师丁孟表示,当前一段时期有明显换汇需求的个人或家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真正懂得海外金融市场和资产分散化配置的专业投资人群;二类是提前根据出国留学、出国旅游等实际需要,正常购汇或者提前购汇锁定人民币可能的贬值风险;三类则主要是近期以来突然涌现的“不懂却要跟风型”的非理性人群。真正在理性分析测算之后、提前通过购汇实现资产小幅增值的人群,实际上并不多见。

  正常合理的购汇需求可以分为三种: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预防性需求。而所谓“预防性需求”,主要就是出于对人民币资产安全性和人民币汇率风险的考虑,选择将部分人民币资金兑换成外汇。而这种“预防性需求”,对于没有海外投资能力的中等收入阶层而言,实际上所能够获得的换汇收益有限。另一方面,考虑到今年以来全球主要非美货币对美元汇率的下跌因素,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经过年初至今一段长时间的下跌之后,继续持有美元等外币资产,未来能否在汇差上取得较大收益,实际上仍未可知。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上海一些家庭和商业银行网点窗口了解到,近期大量换汇的投资者,更多只是受到社会舆论环境和身边人群的情绪化影响。而这种“羊群效应”,在2007年和2015年的两轮A股大牛市冲顶中,在新股民开户、公募基金申购上,已经多次上演。而之后的事实则证明,这种“一窝蜂追涨”并不可取。

  资金收益率依旧为王

  记者从商业银行一线理财经理获得的相关数据显示,尽管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走软,但在国内持有美元可以获得的资金收益,仍要大大低于持有人民币的资金收益。其中,目前6个月到一年期的美元理财产品,年收益率普遍在1%到1.5%左右;同期限的主流人民币理财产品,年收益率则在3.5%到4.5%的水平。而在存款方面,国内商业银行执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大多均由1.50%的央行基准利率上浮30%至1.95%;而一年期美元存款利率,则大多在0.50%到0.75%左右。而扣除掉国内现汇买卖0.4%到0.5%左右的手续费和差价成本,持有美元等外币资产的无风险收益率,则要更低。

  从持有人民币和持有美元能够从商业银行获得的资金收益对比来看,美元等外币资产的无风险收益率,仍要显著低于人民币。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利率均处于历史低位的背景下,即便类似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中央银行再进行两到三次加息,对于个人而言,人民币仍将具有一定收益率优势。

  此外,从持有外汇的其他投资渠道来看,目前个人资金“出海淘金”可配置的资产类型大致可分为两种:证券投资基金等金融资产、住宅等不动产资产。在金融投资方面,虽然近两年国内大多数QDII基金都随着欧美股市的牛市表现而取得较好收益,但由于海外金融市场同样风高浪急,此前几年饮得QDII基金“头啖汤”的个人投资者,却曾经普遍遭遇较大幅度亏损。而在房地产资产方面,欧美、日本等国家的楼市,虽然在租售比等估值指标上明显优于中国房地产市场,但诸如海外置业的各种法律规则、税收制度普遍十分复杂,主要发达国家整体房地产价格目前也普遍均处于历史高位,对于大多数非专业的普通家庭而言,显然并非“买到即赚到”。

  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人士指出,人民币可能出现大幅贬值的言论,其实过分夸大了风险。人民币汇率未来进一步运行到什么水平,更多的是“动态均衡”,例如中国和他国同一贸易品的价格对比、两国无风险利率的利差水平、两国经济基本面因素对比等方面博弈。从这一点上看,虽然中短期内人民币可能还继续面临一定贬值压力,但所谓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定会跌到7.5或8.0甚至会持续数年长期贬值,只能当作未经严谨研究的预测。

  考虑到中国经济自身结构调整、汇率重估等因素,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这轮人民币汇率下跌,显然难以成为今后几年的常态。在美元指数当前已经破百,而且已经运行至数十年历史高位区间的背景下,如果没有真正回报稳健且收益率较高的投资理财渠道,选择持有美元等外币资产,继续等待大幅度的汇差收益,很可能最终并不能“美梦成真”。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