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4日02:54 证券时报

  原标题:淘汰僵尸企业应破除三种瓶颈

  莫开伟

  据披露,国资委已全面梳理出央企需专项处置和治理的“僵尸企业”和特困企业2041户,涉及资产3万亿元;且在专业人士看来,目前处置僵尸企业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债务重组、人员安置和资产瓶颈。

  披露的信息表明,我国僵尸企业无论数量还是涉及的资产总额,体量都十分庞大;僵尸企业能否成功出清,既关系到国企改革能否顺利推进,更对我国供给侧改革及经济转型起到决定性的影响。淘汰僵尸企业面临债务重组、人员安置和资产瓶颈等三大困难,确实符合实际,但在笔者看来,最核心的问题是;政企不分、思想理念模糊、社会舆论压力等三种“瓶颈”尚未完全破解,淘汰僵尸企业应着力从这三方面入手:

  首先,改变GDP政绩考核方式,消除政府对企业继续施以援手的现象,彻底打破政企不分现状,使政府能大胆、积极地出清僵尸企业。目前僵尸企业难以出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与企业之间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无法剪断,政府在淘汰僵尸企业上总是存在很多顾虑,投鼠忌器,在实施企业兼并重组、产业结构升级和鼓励企业创新方面会存在“照顾落后”现象;同时,担心压缩退出僵尸企业贷款,有可能使僵尸企业关门倒闭,会引发职工下岗失业;在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甚至下降情况下,失业救济等支出将使地方政府面临更大财政收支压力,从而对僵尸企业难以痛下杀手,千方百计迫使银行为其提供贷款或财政给予补贴。这一切阻滞了僵尸企业出清渠道的顺畅,到了认真解决的时候了。

  其次,消除淘汰僵尸企业会引发社会矛盾激化甚至不稳定的模糊思想认识,开动各类宣传机器向社会各界和僵尸企业解释清楚其重要性,消除各种思想障碍,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为淘汰僵尸企业扫清道路。目前各级政府在淘汰僵尸企业上,考虑社会稳定因素多于考虑其重要性,缺乏大局意识,在淘汰僵尸企业上总是举棋不定、瞻前顾后,并总是网开一面;而且,不少僵尸企业首要任务不是考虑如何改革重组、加强经营管理减亏等对企业脱因有利的事情,而是一味追求维持就业现状和社会稳定。于是,一些国企出问题后,政府不是按市场规律任其关停死亡,而是不遗余力地进行“输血式”救助。

  再次,消除社会公众模糊观念,让全社会对僵尸企业死亡从思想理念上予以正常接受,产生认同感,并把其看成是一种正常经济现象,消除淘汰僵尸企业社会舆论压力。目前,社会公众在僵尸企业破产上仍持陈旧观念,将僵尸企业可能出现的问题片面化和扩大化,不仅增加了各级政府对淘汰僵尸企业的心理压力,使行动计划步履维艰;同时也更增强了僵尸企业员工对破产重组、关停并转僵尸企业的心理抵触情绪。

  为了促进中国经济健康运行,政府必须忍痛割爱、下决心动大手术,彻底清除僵尸企业。

  个税改革方案拟明年出炉

  个税改革又一轮,公众评说再纷纭。

  或曰提高起征点,或曰税率要调整。

  家庭负担要考虑,分类综合莫含混。

  藏富于民千条路,减少税负有乾坤。

  赵天奇/漫画

  孙勇/诗

责任编辑:陈永乐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