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0日00:25 经济观察报

  施耐德电气:成为创新及可持续发展先锋

  796

  2016-11-21

  沈建缘

  丹尼尔·耶金在《能源重塑世界》一书中,探讨了未来一段时间世界能源发展的前景与挑战。他认为,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两个问题息息相关:一是,如何建立全球能源合作体系,共同管理好不断增长的能源消费需求;二是,如何更好地解决能源生产体系和替代问题,包括能源生产在地域上的拓展、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等,同时处理好与能源问题紧密相关的气候问题。

  很显然,未来几十年,世界能源需求还会持续上涨,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会继续加剧,人类社会发展需要更加稳定、高效、清洁、优质的能源体系作为支撑。对环境的担忧,尤其对气候变化的担忧会对能源的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

  数据显示,到2040年,电力需求增长速度比能源需求快2倍,互联互通设备数量是 2010年的20倍,工业领域内一半以上的能效经济潜能仍未被开发,82%的楼宇可以更为低碳化,到2030年,太阳能光伏和蓄能技术占新增产能的70%。

  虽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但在能源使用方面,施耐德电气是乐观主义者。施耐德电气认为当前,一个更加电气化的时代正在到来,未来的能源世界将更加的数字化、低碳化与分散化。通过创新的技术,把握新的能源世界的趋势下的机遇,是有可能够解决正在面临的能效挑战与能源困境的。基于此,施耐德电气一直在关注本身业务所处的领域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

  用创新改变世界

  施耐德电气创建于1836年,以钢铁制造业起家,发展至今已成为全球能效管理与自动化领域的领导者。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16万名员工。施耐德电气坚信,在充满挑战的未来世界中,公司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更要成为改变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新力量。更多收获,更少消耗,是施耐德电气的发展愿景。

  施耐德电气一直致力于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以解决能源困境,即在人类使用优质能源的基本权利与地球碳足迹之间寻求平衡。

  施耐德电气早在十几年前就成立了可持续发展部与可持续发展理事会,负责制定年度发展计划的主要目标。2002年,施耐德电气签署了联合国全球契约。

  自2005年起,施耐德电气开始实施“地球和社会晴雨表”计分卡这一考核体系,以评估与改善自身在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的表现。为其可持续发展的每一步行动设定了严格的指标和要求。“地球和社会晴雨表”通过设定三大类指标(环境与社会类、利润类、员工类),每季度对各项指标进行测量,以定量评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然后采取必要的改善措施,以取得更好的可持续发展绩效。

  2016年86月4日,由美国新闻杂志《新闻周刊》、加拿大著名财经媒体 CorporateKnights和 HIPInvestor联合发布的了全球最环保企业榜单——《新闻周刊》“2016年度全球绿色排行榜”中,施耐德电气较2015年排名大幅跃升15位,跻身全球十强。

  当前,施耐德电气已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长期渗透到总体绩效、决策与执行过程中。在刚刚公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地球和社会晴雨表”非财政业绩报告中,施耐德电气评估总得分达到7.65(满分10分),超出了其2016年目标。

  本季度亮点包括,在地球指标方面,施耐德电气设定了在2017年底前完成“在交通运输方面减少1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标,自2015年初以来,二氧化碳减排已经达到8.5%。“100%的产品研发设计采用SchneiderecoDesignWayTM系统设计标准”指标大幅提升,从20.8%增至46%;“100%的推荐供应商遵循ISO26000标准”指标得分为72%,比上一季度提高了6个百分点等。

  在施耐德电气,通过自身的技术、软件和服务帮助客户管理和优化运营,通过互联互通的科技助力产业优化,改善城市生态,丰富人们的生活,被称之为LifeisOn。施耐德电气希望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安全、可靠、高效且可持续的能源。

  在致力于能源可持续发展、以及用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造福全球人类的事业中,推动施耐德电气以实际行动和巨大勇气投入企业社会责任事业的是其“拥抱能源新世界”的企业愿景。作为深具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施耐德电气正视全球能源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并以创新的方法应对挑战。

  2016年8月,施耐德电气入选《财富》杂志“2016年50家改变世界的公司(ChangetheWorld)”榜单。其中,《财富》杂志表彰了施耐德电气在肯尼亚部署的离网太阳能发电解决方案。在肯尼亚的4400万居民中,约77%的人无法获取电能。施耐德电气开的离网太阳能发电解决方案包括两个带有太阳能充电控制器的光伏逆变器,一个专为照明设备提供能源,另外一个专为电脑用电而准备。这一极具特色的的发电解决方案在2015年成功为肯尼亚境内的128所乡村小学实现通电,超过4万5000名学生由此获得教育用电。

  此外,施耐德电气还为当地企业和学校提供该解决方案的安装和系统日常维护培训。并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洲为超过113000人提供能源管理培训,其中多数为有一定残疾的年轻人。

  以创新定义可持续发展

  《2012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显示,2035年前中国电力需求增长大于当前美国和日本的电力需求之和,中国的煤发电量增长与核电、风电和水电的总和相当。数据显示,预计到2040年,电力需求增长速度比能源需求快2倍;而到2020年,互联互通设备数量将是2010年的4倍;楼宇建设及工业领域内至少一半以上的能效经济潜能82%仍未被开发,但到2030年,太阳能光伏和蓄能技术占新增产能的70%。

  目前,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推进城镇化、数字化和工业化进程,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于能源消耗的需求,不仅使中国面临着巨大的能效挑战与能源困境,同时也促使人们更加注重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并不断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作为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施耐德电气已经意识到,随着中国这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之下,创新已经成为推动企业乃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施耐德电气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赵国华曾表示:“创新和绿色发展正成为中国应对‘新常态’的新战略。施耐德电气愿与社会各界一起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和绿色发展之路,并为中国经济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环境层面,施耐德电气正以创新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创造更加绿色和谐的发展环境和体验;在效益层面,施耐德电气正在通过技术创新重塑产业结构并实现效益的可持续;在人员层面,施耐德电气也正在以自己创新的技术,对所在地的社区和人员发展提供支持。

  在中国,为助力电气及自动化相关人才的培养及科研创新,施耐德电气于 2006年启动了大学合作项目,通过帮助高校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联合实验室,开展前沿技术知识交流。施耐德电气大学计划在3个不同层次上对大学和学生提供支持,即:课程和教育、研发合作以及人才培养。截至目前,施耐德电气已经与中国21所大学达成合作,共建了覆盖电力、冶金、石油、楼宇等 11个不同行业的联合实验室。每年有近10000名师生在实验室学习或科研。

  不仅在学历教育领域,“碧播计划”作为施耐德电气在全球职业教育领域开展的一项创新型公益项目,也积极探索企业与职业教育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自2009年起,“碧播计划”在中国先后开展了百年农民工子弟职校(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公益职业学校)、大学生公益奖学金项目、无电村新能源援助项目和乡村电工培训项目。

  未来,“碧播计划”将更专注于职业教育领域,帮助金字塔底层的青年掌握专业技能,旨在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做出贡献。施耐德电气将针对职业教育成立专门的非盈利组织,并在3年内与合作伙伴一起成立100所职业教育学校。

  施耐德电气还通过成立于2010年的施耐德电气志愿者组织,建立形成了一支由员工、高校大学生和合作伙伴组成的近千人的志愿者队伍,多次走访慰问打工子弟学校、灾区学校及学生家庭、儿童福利院、新疆无电村等。截至2015年上半年,“企业志愿服务项目”已经在全国16个城市组织了33场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员工达1500人次,直接受益人群近万人。

  如果说帮助人类更好地获取和使用能源是施耐德电气的使命,那么创新就是施耐德电气的DNA。施耐德电气在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核心战略的同时,也通过创新获得了内在驱动力,其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特质对于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而言都意义非凡。

责任编辑:陈永乐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