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06:21 第一财经日报

  货币“剪刀差” 背后的秘密

  高善文

  货币“剪刀差”众说纷纭

  过去一年多,狭义货币供应量(M1)强劲攀升,同比增速从2015年3月的2.9%,上升至2016年7月的25.4%,提高了22.5个百分点,幅度惊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在股灾之后有所攀升,但随后趋势走低,总体上还在回落。M1与M2增速差迅速扩大,并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

  企事业单位堆积活期存款的目的是什么?经济运行出现了诸如大范围投机炒作或流动性陷阱等严重问题吗?存款活期化是否预示着实体经济或资产市场即将出现积极的变化?这方面的问题在过去几个月引发了各方普遍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针对存款活期化、M1与M2增速的巨大背离,市场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解读。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条:

  第一,商品房销售持续改善,住房按揭贷款或居民储蓄存款转化为开发商账上活期存款。

  第二,置换债发行所筹资金下拨,但相关企事业单位没有立即将资金用于偿还到期高息债务,短期存放在活期账户上。

  第三,由于财政开支加快、信用债大量发行、企业经营有所改善等等,实体部门累积了大量资金,形成了活期存款。

  第四,投资意愿低迷,实体部门持币观望。或者是,由于去杠杆需要,实体部门暂时持有活期存款以应付即将到来的债务。

  第一、二、三条是货币流向和会计层面的,比较直观,也有草根层面的证据支持。但问题在于,即便它们是正确的,还需要进一步回答,企事业单位为什么不将获得的这些资金即时地分散化配置出去,例如购买理财、定期存单等产品从而增加收益,而一定要以活期存款的方式持有呢?因此,货币流向层面的这些解释是不完备的。

  第四条解释尝试从资金配置层面回答问题,认为投资意愿低迷或去杠杆,导致了企事业单位大量增持活期存款。这一解释也存在草根证据支持,并得到了不少的认同。但笔者怀疑,其同样存在可商榷的地方。

  例如,一般而言,如果一段时间内投资下滑主导了经济运行,那么确实会看到实体部门信贷需求的回落,派生存款下降,M2增速放缓。但同时也会看到,经济活动低迷,交易性货币需求下滑,M1持续走低,M1与M2增速差未必一定扩大。

  企事业单位将政府下拨资金暂时存放活期账户,又或者是实体企业储备现金,以偿还债务、降低资产负债率,确实能够解释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的增长。但需要看到,在企业部门存款活期化的同时,住户部门同样经历了明显的存款活期化。住户部门不存在债务偿还或去杠杆压力。事实上在这段时间里,住户部门还在加杠杆。这是债务置换或去杠杆的说法难以解释的。

  笔者倾向于认为,持有活期存款的收益在上升、机会成本在下降,共同驱动了存款活期化,以及货币“剪刀差”的扩大。这其中,机会成本的下降应该发挥了更为主导的作用。

  “剪刀差”扩大的关联证据

  实体部门对现金类资产的需求,部分地取决于交易行为的活跃程度。一般而言,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越高、资产市场成交量越大,现金类资产的需求也越高。

  2015年三季度以来,名义GDP增速触底企稳,但回升幅度十分轻微,对现金需求的刺激应当有限。

  股市成交量其间大幅波动,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相应剧烈变化。统计上需要清楚的是,证券交易结算资金计入M2“其他存款”项目,不直接影响M1。2015年下半年以来,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大幅下滑,部分可能回流到M1,但M1-M2的“剪刀差”出现得更早,并且这无法解释去年下半年以来定期存款的下滑。

  过去十多年,商品房销售额增速与M1增速呈现出比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商品房销售额在2015年二季度以后迅速放大,这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增长和M1的上升应该起到了支持。

  问题在于,这一因素是否可能是主导性的?笔者怀疑不是这样。

  如果商品房销售的活跃是外生(例如来源于政策刺激)和主导性的,道理上,在看到M1上升的同时,也会看到利率水平的广泛上升和资本流出压力的明显缓解,但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商品房销售的活跃是内生性的,那么它并不是一个合理的解释变量,其背后的外生因素应该更关键,更值得深入分析。

  持有活期存款必然付出机会成本,例如其所牺牲的定期或理财产品的较高收益。因此,活期存款增长的另外一个可能的因素是其机会成本的快速下降,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

  值得讨论的是资本流动。如果定期存款利率快速下降,那么持有外币存款的相对吸引力上升,资本流出将会扩大,这与其间资本流出的表现是一致的。

  实际上,利率下降与房地产市场成交的放大应该也有关联。

  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定期存款利率在多大程度上是外生的,从而可以作为合理的解释变量?或者其很大程度上内生,背后存在着更基本的、需要更深入讨论的外生性因素?

  笔者认为,银行体系日趋市场化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监管套利,再加上实体经济需求的疲弱,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值得考量。

  总体上看,在利率已经大体市场化的背景下,定期存款的利率显然具有内生性。定存利率变化的背后,商业银行维持利差和扩大中介业务的诉求,也许是更为基本的。

  (作者系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陈永乐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加税谣言背后的中产焦虑

我们国家持有超额房产的成本极低,最多交个物业费、水电费。不论你第几套房地产,持有期没有房产税、继承没有遗产税、出租不交个税、转卖也不交资本利得税,基本上付得了首付还得了贷款,你是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

中国农村没人种地了怎么办?

农业轮作及土地休耕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所以,农地数量多是一件好事。但是,农业经济成长的根本出路,是用资本替代劳动,因此,我们不必哀叹什么“空心村”越来越多,不必欢呼地租率与地价的提高。

房价上涨或将提振消费数据

未来两个季度内,住房相关消费有望保持强劲;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也可能会在接下来的4~5个季度内对消费产生一定的提振作用。因此,我们预计可选消费的恢复性增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地产降温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负面影响。

个税改革应在房产税改革之后

这几年下来,因为房价涨幅过大,实际上许多人都会发现,干什么工作都不如买套房。因此真正决定财富的,是是否买房,多早买房,买了多少房。要体现财富再分配,应该是让那些持有多套房产的人多纳税。这样才合理,不是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