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03:43 证券日报

  本月新增21家IPO终止审查企业

  今年以来终止审查总数达57家

  保荐机构要严格把关,防止带病申报,审慎推荐并持续跟踪IPO企业

  ■本报记者 朱宝琛

  57家,这是证监会最新公布的今年以来IPO终止审查企业的数量;21家,这是截至10月20日,10月份新增的终止审查企业的数量。

  对此,有投行人士称,监管层对于IPO的核查越来越严格,而今年监管层的审核重点是从源头堵住首发项目‘带病申报’的问题,强化问核工作力度,从严审查、从严把关,把不符合发行条件的企业挡在IPO大门之外。所以,一下子这么多企业终止审查并不意外。

  据了解,今年6月份启动的IPO核查,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格的核查”。有业内人士透露,这一轮核查基本覆盖了所有的IPO在会项目,重点针对那些净利润较低,规模较小、排队时间较长的项目,如果不符合要求,都会劝企业主动退出。

  “本轮核查主要是‘清退’那些成长性差、业绩不稳定等类型的企业,今年的核查比上一轮更为严格。”上述投行人士称,监管层曾多次明确要求,保荐机构要严格把关,防止带病申报,加强风险控制,审慎推荐并持续跟踪IPO企业。

  对发行人和中介机构来说,企业经过漫长等待后,最终放弃IPO实属无奈。那么,这些拟IPO企业被终止审查的依据是什么?从此前证监会集中公布的一批终止IPO审查企业的情况看,存在的问题包括:部分股东、董事受让股份的资金来源不清,股权权属不清晰;收入、利润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变化趋势不一致且披露理由不充分;报告期业绩大幅下滑,少数企业甚至出现亏损;大额资金周转、资金往来行为未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信息披露不完整;申请文件出现多处业务数据差异和差错,信息披露不一致等。

  不少投行人士认为,今年发审委对IPO申请企业的审核十分严格,尤其是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等问题予以重点关注,目的就是希望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尽快离开IPO排队队伍。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曾表示,如果企业在申报时,通过粉饰财务报表、隐瞒或有债务、掩盖真实情况等方式,意图包装上市,导致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准确、有遗漏乃至欺诈发行,则明显违反法律规定的信息披露真实性义务,发行人和负有责任的中介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主动撤回申请而终止行政许可审查,并不意味着上述法律责任的豁免,并不产生终止追究责任的法律效果。

  此外,来自证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0月27日,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806家,其中,已过会77家,未过会729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680家,中止审查企业49家。

  不过,随着10月28日证监会核准14家企业的首发申请,以及审核通过了西藏易明西雅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的首发申请,过会企业的数量变成了66家。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加税谣言背后的中产焦虑

我们国家持有超额房产的成本极低,最多交个物业费、水电费。不论你第几套房地产,持有期没有房产税、继承没有遗产税、出租不交个税、转卖也不交资本利得税,基本上付得了首付还得了贷款,你是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

中国农村没人种地了怎么办?

农业轮作及土地休耕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所以,农地数量多是一件好事。但是,农业经济成长的根本出路,是用资本替代劳动,因此,我们不必哀叹什么“空心村”越来越多,不必欢呼地租率与地价的提高。

房价上涨或将提振消费数据

未来两个季度内,住房相关消费有望保持强劲;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也可能会在接下来的4~5个季度内对消费产生一定的提振作用。因此,我们预计可选消费的恢复性增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地产降温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负面影响。

个税改革应在房产税改革之后

这几年下来,因为房价涨幅过大,实际上许多人都会发现,干什么工作都不如买套房。因此真正决定财富的,是是否买房,多早买房,买了多少房。要体现财富再分配,应该是让那些持有多套房产的人多纳税。这样才合理,不是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