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03:00 上海证券报

  ⊙乔通

  同一经济背景下的不同市场,不同环境里的相关市场、同类品种,往往都存在着或紧密或松散的某种关联,它们之间并不是风马牛不相及。随着科技进步尤其是网络的迅猛发展,各市场各品种之间的联动日益快捷、频繁,各类连锁反应及成因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进行跨市场分析的必要性也就日渐凸显出来。

  资本也跨界趋利是主因

  大家常可发现,一个品种一旦发生较大起伏,另一个或一类品种也会出现相同或相反走向,某个市场的升降很快传导给同类市场,这就为跨市场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与蝴蝶效应作怪截然不同。同一现象之所以不断重复,必定有其合理的内在逻辑,一个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大量资金在相关却不同市场或品种间快速流转,追根溯源就是资本趋利的本质。大资金经常活跃在汇市、债市、期市和股市等不同战场,在同类品种上也会采取联合行动以壮声势,而引导资金流向的关键则是利率、汇率,两者具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力量,但一时灵验的良方未必就能一直使用。

  近年来,超低利率风靡全球,量化宽松仍在盛行,主权债券发行者和央行意图就是要把资金赶向高风险领域,拉高通货膨胀、刺激增长,可规模已超过11万亿美元,负收益率债券却成了不能完成使命的奇葩,因为大家对QE感到恐惧,储蓄反倒大增并进而抑制了消费。利率与债市的奇妙变化,既是市场同官方博弈的结果,更是资本趋利避害的必然。

  市场多变化规律非巧合

  无论何时何地,无形的手似乎一直都在发挥作用。但透过变幻莫测的市场表象,仍可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进一步总结就会得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例如,CRB指数的升降过去几年里常领先于标普500指数三个月到半年,后者大选之年的涨跌则与执政党能否连任高度一致。再如,汇市与股市的关联,既有本币升值、股市走高的,也有本币贬值、股市上涨的;即便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关联也有所不同,美元指数与美股就是如此,但在特定时期里,两者却是基本绑定的。

  跨市场形成的规律,既非偶然,亦非必然,因为它同样具有时效和可变性。不可不信,也不能迷信,但只要在一段时间内屡试不爽,就成了某个时期、某个市场、某类品种的特有规律,这才是要重点分析研究的东西。

  内外有差别供求是关键

  从去年底今年初至今,尽管美元走势先抑后扬,可有色金属类在长期深调后迎来了一波大级别的弹升行情,而国际与国内的同类品种的强弱不尽相同,原因或许就在于具体情况的差异,尽管上涨的根源都是供应关系的变化。

  譬如说,国际铅锌研究小组(ILZSG)日前公布,全球8月锌市供应短缺扩大至7400吨,从去年前八个月的过剩20余万吨变成了现在的短缺18万多吨,这是近几年一批优质锌矿因资源枯竭陆续关闭所导致的。计算主力合约的表现可知,伦敦锌一度狂飙逾67%,而沪锌主力则涨了约62%,铅、锡、镍的涨幅也都落后国际同类品种6%到11%,而沪铝45%多的最大涨幅却远超伦铝的20%。铜在有色金属一族里表现最差,国际与国内的至今最大升幅都不到20%,境内外基本没有什么区别,某种程度或许也反映了该市场以及全球经济发展都不太景气的现状。

  期市常占先走势更彪悍

  跟欧美股市之间的互动相比,A股与国际股市的联动性无疑要差许多,而期市相关品种及其同股市的关系却仍然相当清晰,素有“小大盘”之称的螺纹钢与钢铁股、大盘的正相关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去年12月以来,螺纹钢、铁矿石相继止跌回升,今年4月底受相关政策影响虽转入宽幅震荡局面,可最大涨幅分别达到72%、80%左右。而钢铁股与大盘同步,今年2月初见底后也曾有约33%的上涨。更有甚者,动力煤、焦煤率先于去年11月底便结束下调,现已创历史新高,截至10月28日,最大涨幅分别接近138%、175%;焦炭见底稍晚一周,可最大涨幅高达194%;煤炭开采类股票也是今年2月初止跌上扬,最大涨幅近52%,也远逊于相关的期货品种。

  对比可发现,煤炭、钢铁期货陆续见底,领先于大盘两个多月启动,相应的股票步入盘整却走到了前头。期间期货的调幅虽比稍大一些,但回调的百分比却要小得多,而近期涨幅则已远超前一波,焦炭16天连涨更是异常强悍。

  焦炭与焦煤隶属同一交易所,螺纹钢和铁矿石在不同交易所,但经济背景完全相同,内在联系都是显而易见的。煤炭价格上涨是随供应紧张、需求增加而起,既催动了相关品种,也会抑制下游用户,煤炭与钢铁表现出的差异或许也能说明这一点。跨市场思维,就是看到期市的涨势,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较温和的股票是否也有升机。

  人民币“入篮”影响宽又广

  人民币已纳入特别提款权新货币篮子,既反映了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又有利于建立一个更强劲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也有助于持续带动长期资本流入。美元趋势看涨,人民币缓慢贬值已成共识,人民币汇率最近创六年来新低,近期贬值幅度较大、速度加快,可美元指数年内却曾涨7.83%,兑人民币则升值7.44%,而近日贬值态势有所减缓,技术上也有修复的要求,美元指数短期走软也支持这种可能。

  理论上说,汇率相对稳定对经济发展就比较有利,其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相当大,即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贬值则不利于进口。而受惠于贬值的行业则极易让人想到纺织服装、航运等,且对期市、股市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国内黄金、白银(及相关股票)最近表现就比国际金价、银价更具抗跌性,因为美元计价不变,人民币标价也会上升。

  总之,跨市场分析需要放眼世界,更好地立足国内,其着眼点就是力求更全面地看待市场、捕捉时机。惟其如此,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把准市场脉搏,立于不败之地,相信它终将成为机构和普通投资者中长期投资的一种利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马秋菊 SF186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加税谣言背后的中产焦虑

我们国家持有超额房产的成本极低,最多交个物业费、水电费。不论你第几套房地产,持有期没有房产税、继承没有遗产税、出租不交个税、转卖也不交资本利得税,基本上付得了首付还得了贷款,你是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

中国农村没人种地了怎么办?

农业轮作及土地休耕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所以,农地数量多是一件好事。但是,农业经济成长的根本出路,是用资本替代劳动,因此,我们不必哀叹什么“空心村”越来越多,不必欢呼地租率与地价的提高。

房价上涨或将提振消费数据

未来两个季度内,住房相关消费有望保持强劲;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也可能会在接下来的4~5个季度内对消费产生一定的提振作用。因此,我们预计可选消费的恢复性增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地产降温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负面影响。

个税改革应在房产税改革之后

这几年下来,因为房价涨幅过大,实际上许多人都会发现,干什么工作都不如买套房。因此真正决定财富的,是是否买房,多早买房,买了多少房。要体现财富再分配,应该是让那些持有多套房产的人多纳税。这样才合理,不是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