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9日02:58 中国经营报

  “健康中国”落地 医药健康开启16万亿盛宴

  医药企业、医药流通以及民营医院等将站上政策利好的“风口”

  吴勇、张家振

  10月25日,为实现全民健康,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下称《纲要》)。

  《纲要》不仅明确出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还对于整个健康产业规模给出了相应指标:预计健康产业总规模2020年将突破8万亿元,2030年将突破16万亿元。《纲要》指出,我国将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多位行业协会负责人、医药企业代表和医院院长等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未来十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医药企业、医药流通以及民营医院等将站上政策利好的“风口”,行业也将迎来新一轮融合发展的新时期。

  《纲要》落地:为健康产业指明路线

  《纲要》作为一部纲领性文件,代表着国家政策和资源的倾斜方向,更为健康产业的发展指明了路线。

  协和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管理学院院长刘远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这是前所未有的。“当前的中国,健康已经不仅仅是医疗的事情,规划纲要从健康生活入手,这是对疾病挑战最直接、最积极主动的应对。”

  然而,对于“健康中国建设”的指标要求,《纲要》中明确写入了十三个指标,其中,关于健康产业的规模,预计2020年要大于8万亿元,2030年再翻一番,达到16万亿元。

  记者通过数据统计发现,美国的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0%,而我国健康产业仅占GDP的4%至5%。

  《纲要》明确,“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为实现“到2030年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目标,规划纲要还从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方面进行了部署。

  在主要指标上,《纲要》涉及了健康水平、健康生活、健康服务与保障、健康环境与健康产业六个方面的指标。其中,在健康水平上,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预期寿命较目前再增加约3岁,达到79岁,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将由2015年的29.3%下降至25%左右。

  根据《纲要》,201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6.34岁,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不过,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卫生部健康教育巡讲专家范志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纲要》从健康出发而非医疗的角度布局这是一个进步,但涉及预防疾病和营养方面还是偏少,只涉及“全民健身”,“健身固然重要,但是合理饮食也很重要,健康饮食的问题由谁来解决值得关注,把健身结合到医保中去,这是个很好的思路,应把营养也结合到医保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发展取得突出成就。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社会问题不断显露,逐步引起社会关注和政府重视,例如,上学难、看病难等。”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分析认为,“健康优先战略”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标志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教育和健康双优先”的新阶段,同时我国的卫生健康事业也进入了国家发展政策的优先领域。

  盛宴开启:蕴藏十万亿级市场机遇

  《纲要》中虽未对健康产业发展的众多指标作出更加细致的规定,但是,释放了多项有利于健康产业发展的信号。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对资本市场来说,一旦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得以实施,十万亿级产业投资盛宴也将随之开启。

  在药品流通领域,《纲要》提出,“落实医疗机构药品、耗材采购主体地位,鼓励联合采购。完善国家药品价格谈判机制。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同时,推进医药流通行业转型升级,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市场集中度,形成一批跨国大型药品流通企业。”

  今年以来,联合采购,例如三明联盟,以及各地区的医联体带量采购等,对于降药价有着明显的效果;而两票制政策的落地,更是让许多小型商业公司走上了被重组兼并的道路。

  此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安全监管司司长李国庆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1.3万家批发企业退出1万家,剩下3000家可能是比较理想的状况。这也体现了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市场集中度的必要性。

  一位不具名的药品流通领域专业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纲要》的出台对于药品流通领域将会是一个利好消息,促进药品流通行业向规范化发展,促使一批规范化的药品流通大型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让药品流通小型企业逐步退出市场,以此形成优良业态的目的。

  在民营医院领域,《纲要》要求,“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推进和实现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推动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

  据记者梳理发现,我国民营医院数量由2005年年底的3320家,一路发展至2013年年底的11029家。近十年的不断发展,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的数量差距不断在缩小。

  “近几年,民营医院每年以17%左右的速度增长,仅国家政策密集发布的2013年一年就净增1300多家。截至去年第一季度,全国民营医院数量已达1.15万家,数量占全国医院总数的46%。”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认为。

  虽然数量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是民营医院也面临着人才匮乏、资金短缺、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多项问题。

  据记者梳理发现,在《纲要》出台前,就有多位专家建议,打通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间人才的双向流通渠道,将民营医院引进人才纳入各地人才专项流动计划。《纲要》中关于发展民营医院的论述,无疑是为民营医院的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

  “此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让民营医疗从寒冬迎来了春天。”佳美口腔集团董事局主席刘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于以往医改,此次纲要的参与主体不再是政府,而是以社会资本为代表的全社会,这让民营医疗与公立医疗真正有了平等竞争的平台,“我认为最大的收益是因政府买单,民营医疗机构的营收至少会增加30%。”

  在药品、医疗器械领域,《纲要》提出,“大力发展生物药、化学药新品种、优质中药、高性能医疗器械、新型辅料包材和制药设备,推动重大药物产业化,加快医疗器械转型升级,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学诊疗设备、医用材料的国际竞争力,到2030年,药品、医疗器械质量标准全面与国际接轨。”

  据了解,2015年全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约为3,080亿元,比2014年度的2,556亿元增长了524亿元,平均增长率约为20.05%

  据药品领域内一位企业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纲要》的发布虽然是从国家宏观角度出发,但对微观企业而言,还需要提高技术,生产出相适应的产品,才能满足《纲要》的要求,这样才能共同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

  何传启也表示,健康中国是“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努力实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新型发展模式。对于这个新模式,一方面我们没有工作经验,另一方面我们缺少深层认识,“建设健康中国,需要全民参与,需要通力合作”。

责任编辑:陈永乐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加税谣言背后的中产焦虑

我们国家持有超额房产的成本极低,最多交个物业费、水电费。不论你第几套房地产,持有期没有房产税、继承没有遗产税、出租不交个税、转卖也不交资本利得税,基本上付得了首付还得了贷款,你是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

中国农村没人种地了怎么办?

农业轮作及土地休耕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所以,农地数量多是一件好事。但是,农业经济成长的根本出路,是用资本替代劳动,因此,我们不必哀叹什么“空心村”越来越多,不必欢呼地租率与地价的提高。

房价上涨或将提振消费数据

未来两个季度内,住房相关消费有望保持强劲;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也可能会在接下来的4~5个季度内对消费产生一定的提振作用。因此,我们预计可选消费的恢复性增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地产降温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负面影响。

个税改革应在房产税改革之后

这几年下来,因为房价涨幅过大,实际上许多人都会发现,干什么工作都不如买套房。因此真正决定财富的,是是否买房,多早买房,买了多少房。要体现财富再分配,应该是让那些持有多套房产的人多纳税。这样才合理,不是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