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9日02:44 华夏时报

We want you!2016首届中国波特菲勒奖评选正式开始!基金、保险、券商等金融机构资管能力孰优孰强?请点击【投票】,选出你心中的最强机构!

  楼市信贷终于拧紧 “首付贷、抵押消费贷产品已全部被取消”

  ■本报记者 王冰凝 北京报道

  央行信贷水龙头的松与紧,直接关系着房地产市场的走向,而政府开始从此处下手了。

  近日,中国银监会明确提到“严控房地产金融风险”,其中包括严禁违规发放或挪用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严禁银行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等多项内容,在年内首次将监管目标公开指向了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的银行理财资金,成为近期监管部门不断收紧房地产信贷的最新信号。与此同时,首付贷、抵押消费贷产品全部被取消。

  贷款比例全线下调

  “各个银行的贷款比例降低,无论首套房还是二套房,都往下调了。”麦田房产相关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房地产信贷这块,感觉是明显的收紧。

  而银监会明确要求,严格执行房地产贷款业务规制要求和调控政策;审慎开展与房地产中介和房企相关的业务;规范各类贷款业务管理,严禁违规发放或挪用信贷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加强理财资金投资管理,严禁银行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加强房地产信托业务合规经营。

  银监会对信贷资金从严管控,是因为此轮房价上涨的根源,被归结为信贷过于宽松。

  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投向实体经济的银行理财资金余额16.03万亿元,其中流向房地产业的金额大概在2.09万亿元。

  与去年相比,流入房地产业的银行理财资金规模占比在今年上半年快速上升,从2015年的9.68%提高至13.06%,较去年新增约5500亿元。

  此外,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4.11万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前9个月全国新增贷款10.16万亿元,同比多增2558亿元。而关于新增贷款的去向,记者了解到,前9个月,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三农贷款均有不同程度的新增,不过,同比新增贷款比例增长最多的当属个人购房贷款,今年以来,楼市的火爆使得个人按揭贷款呈现井喷态势。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对外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个人住房贷款增量占全部贷款增量的35.7%。前三季度个人住房贷款新增3.6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1.8万亿元。其中, 9月份个人住房贷款新增4759亿元,在9月份新增贷款的比例高达39%。

  阮健弘认为,个人住房贷款增长较快,一个重要原因是今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走势分化,部分一二线城市房地产成交活跃。

  据悉,在银监会表态之前的10月12日,央行召集5家国有大行及12家股份制银行召开商业银行住房信贷会议,要求各商业银行理性对待楼市,强化住房信贷管理,控制好相关贷款风险。会上,央行人士提出,房地产市场过热可能会对中国经济稳定造成影响。当前居民住房按揭贷款增长过快,有地区按揭贷款规模比去年末翻倍,也有地区按揭贷款占新增贷款的90%。

  对于居民住房信贷的增长过快,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从国际经验看,尽管我国房贷余额占GDP的比重在合理范围内,但短期内居民快速加杠杆,特别是如果投资和投机需求过度容易引发金融风险,也会对其他实体经济部门的信贷需求产生挤出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结合9·30限购政策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降温,国内大宗商品、债券,甚至股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首付贷等消失

  尽管官方统计数据所显示居民住房贷款已经增长很快,但仍有银行业人士认为,实际数据比官方数据要更多。

  “在今年,除了房地产,实在找不到更好的行业可以投放贷款。”农商行一位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坦承,也会有资金通过其他途径,最终流向房地产领域。

  另据银行业人士透露,实际进入房地产领域的银行资金比官方披露的规模要多,主要原因在于,部分资金并未出现在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的统计口径之中。

  据一家股份制银行负责人称,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数据统计的主要是银行理财产品,这些产品由中央结算公司登记在册,是能够统计梳理的部分。但实际上有部分资金是通过委托贷款或自营投资等其他形式,绕道进入了房地产行业。

  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报告,银行理财资金主要是通过配置债券、非标资产、权益类资产等方式进入了房地产行业。

  而在此次的防范风险要求中,银监会也提到,“审慎开展与房地产中介和房企相关的业务”。

  从年初的 “首付贷”清理到随后的企业“黑名单”措施,银行与房地产中介机构关系密切。

  房地产中介机构原本是提供房地产咨询、价格评估等中介服务的组织,但因为信贷放水,部分中介机构却成为推高房价、加大融资杠杆的帮凶。

  尽管国家已明确规定中介机构不得提供或与其他机构合作提供“首付贷”等违法违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但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房产等抵押贷款业务来提供“首付贷”的行为仍然存在。如一些小额信贷公司通过扣押房产证或其他担保品发放“首付贷”。

  据某大型银行房贷部门工作人员透露,中介机构或房地产企业与购房者串通欺骗银行,在购房者并未交纳首付款的情况下,串谋获得银行按揭贷款。

  据悉,监管部门近期正在加大排查房地产配资、收入证明真实性等工作力度。

   “现在首付贷、抵押消费贷产品已经全部被取消。”麦田房产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随后向多家房地产中介咨询“首付贷”等房地产配资产品,不过所有的房产销售顾问都肯定地告诉记者,已经没有此类业务。

  “随着信贷的收紧,房产交易情况已经在下滑了。”某中介公司销售顾问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陈永乐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官方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金融e观察

相关阅读

加税谣言背后的中产焦虑

我们国家持有超额房产的成本极低,最多交个物业费、水电费。不论你第几套房地产,持有期没有房产税、继承没有遗产税、出租不交个税、转卖也不交资本利得税,基本上付得了首付还得了贷款,你是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

中国农村没人种地了怎么办?

农业轮作及土地休耕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所以,农地数量多是一件好事。但是,农业经济成长的根本出路,是用资本替代劳动,因此,我们不必哀叹什么“空心村”越来越多,不必欢呼地租率与地价的提高。

房价上涨或将提振消费数据

未来两个季度内,住房相关消费有望保持强劲;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也可能会在接下来的4~5个季度内对消费产生一定的提振作用。因此,我们预计可选消费的恢复性增长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地产降温对经济增长的潜在负面影响。

个税改革应在房产税改革之后

这几年下来,因为房价涨幅过大,实际上许多人都会发现,干什么工作都不如买套房。因此真正决定财富的,是是否买房,多早买房,买了多少房。要体现财富再分配,应该是让那些持有多套房产的人多纳税。这样才合理,不是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