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0日22:37 中国经济周刊

  时评:如何看待民间投资“外热内冷”

  文章导读: 近日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去年我国非公企业境外并购金额占比达到75.6%,在数量和金额上均首次超过国有企业。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评论员 葛丰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39期)

  近日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去年我国非公企业境外并购金额占比达到75.6%,在数量和金额上均首次超过国有企业。

  非公经济逐渐成为我国对外投资“主力军”,这种新情况在长期视角下具有历史必然性,原因在于:

  首先,这种趋势与非公经济本身发展趋势相一致。在此之前,随着非公经济在我国经济整体格局中的占比稳步提升,对内的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早在10年前(2006年),就已一举突破50%并持续攀升至2015年的64.2%,因此,非公经济对外投资比重上升,无非是一种迟早要发生的经济非稳态向稳态的趋近。

  其次,这种趋势与非公经济相对更具市场理性的规律相一致。这主要体现在:此前非公经济对外投资步伐迟滞(与近年情况相比),除了政策因素及其本身单个体量较小等局限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经济增速长期独步全球,中国国内的投资机会与投资回报具有足够吸引力,而近年来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国内企业一方面逐渐失去低成本优势,另一方面,缓慢的高级要素培育又很难支撑其参与全球高附加值产业竞争,因此这种两面“夹攻”下,通过加快“走出去”步伐,直接参与到国外先进企业、优势产业中去,不失为一种快捷方便的战略选择。

  第三,这种趋势与全球经贸大气候变化相一致。这主要体现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国内企业在相对较合理的价格水平上进行对外投资或并购。但是与此同时较不利的另一面是,发达国家不思自省反开倒车,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由此导致中国本就经常受限的国有部门对外投资,更为频繁地无端遭遇猜忌、刁难;而相比之下,非公经济在对外投资中遭遇此类不必要的麻烦要少一些,通过原产地外移而减少贸易摩擦的收益也相对较显著。

  以上三点决定了非公经济对外投资“井喷”现象,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与合理性,不过与此同时也要看到,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在更普遍意义上决定了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例外地具有正反两面性。非公经济对外投资也是如此。

  相对于非公经济对外投资的“热”,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非常突出的另一个现象是,国内民间投资的“冷”。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8%,与去年同期民间投资及今年同期全社会投资相比,降幅均已超过六成。其中6月份当月,民间投资更是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这种过于不均的冷热状况,倘若再结合中国过往的境外投资回报情况并不理想(70%以上存在亏损),可见即使不考虑其中究竟有多少“假投资真出逃”,至少说明国内针对非公经济的投融资机制亟待进一步加以优化,资产泡沫与成本过高等问题也需要痛下决心予以解决。毕竟,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长远发展眼光来看,唯有国内经济蓬勃发展,才是该国对外投资最根本的何所来与何所去。

责任编辑:陈永乐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何必对支付结算严苛立法喝倒彩?

不管措施多严,打击力度多大,毕竟都属于一种防范措施,最为关键的还是要提高自我防范的意识,不要被不法之徒得逞,多掌握点支付的防范措施,保护好自己的“皮夹子”、“钱袋子”才是上策,又何必要为这些政策“喝倒彩”呢!

抓住这个机会你可能超越马云

在中国,谁能控制一系列的类似于淘宝的金融交易平台,就将成为比马云的阿里巴巴更加具有影响的机构。中国经济的所有参与者,都应不断审视这一新格局,牢牢把握金融发展的大方向,才能合理应对并立于不败之地。

金砖国家辜负人们的期望了?

金砖国家的成长和发展的潜在障碍是多方面的,包括抗菌素耐药性这类健康威胁,教育方面的挑战,在全球治理机构中代表性不足以及一些短期的周期性问题。而全球政策制定者必须致力于拆除这些壁垒,以令金砖国家最终能发挥出其真正的潜力。

不应长期抑制楼市投资需求

限购是对房地产市场的行政干预,是一种在非常时期、非常情况下的非常规调控手段。如果作为长期手段使用,其负面作用较多。对于房地产市场,长期抵制投资需求,不仅会影响合理的需求,还会减少正常的供给,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