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12日06:15 证券日报

  新规尘埃落定 抑制“炒壳”鼓励实质性重组

  专家认为,抑制非实质性重组上市,将有效降低金融风险,间接降低投资者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

  ■本报记者 左永刚

  “从资金实力、重组程序上提高重组上市门槛,旨在抑制‘炒壳’而鼓励实质性重组,新办法更加具象并且操作性更强,这是‘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的具体体现,同时抑制非实质性重组上市,将有效降低金融风险,间接降低投资者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9月11日,上海股份制与证券研究会股份制企业专业委员会主任曹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9月9日,证监会对外发布实施修改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重组办法》)。《重组办法》完善了重组上市认定标准,细化关于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的认定标准,完善关于购买资产规模的判断指标,明确累计首次原则的期限为60个月;同时完善配套监管措施,抑制投机“炒壳”,取消重组上市的配套融资,提高对重组方的实力要求,延长相关股东的股份锁定期,遏制短期投机和概念稍作;另外还强化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责任,加大问责力度。

  “此次修改比以往力度更大。”曹俊表示,监管层不断修改重组办法,将有效抑制利用重组上市噱头通过二级市场套利的投机行为。

  非上市公司反向收购上市公司,市场俗称“借壳”上市(规范统称重组上市),是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重要交易类型,市场影响大,投资者关注度高。有市场人士分析,本次修订办法,使得被购买资产除资产总额超过上市公司合并报表中资产总额的100%外,还添加了营业收入、净利润以及资产净额三个指标,甚至在发行股份数量以及主营业务变更进行了界定,全方位杜绝各类规避重组上市的案例,从被购买资产端入手来规避重组上市的路径基本被完全堵死。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修订办法取消了重组上市的配套融资,提高了重组方的资金实力要求。上述市场人士认为,直接明确借壳上市不允许配套募集资金,没有配套募集资金的重组上市,将遏制非实质性重组上市案例。

  在此之前,为强化对重组上市的监管,2011年8月份,《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首次明确了从严监管重组上市的政策,要求与IPO趋同。2013年11月份,证监会进一步规定了“与IPO标准等同”的监管要求。

  “重组上市是证券市场涉及资金量较大的资本运作,此次修改提高重组上市门槛,将引导和鼓励有资金实力或者产业整合能力的投资人参与重组上市,避免‘空转式重组上市’。”曹俊认为,严格监管有助于规范市场、遏制内幕交易等伴生的违法行为。

责任编辑:陈永乐

相关阅读

下半年人民币贬值压力仍然不小

考虑到美联储12月加息概率较大,以及国内一、二线城市资产价格屡创新高,地王频现,出于美联储加息预期以及资产泡沫的担忧,短期来看,资本外流的压力仍然加大,而这也使得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或再度承压。

实现经济J型增长要保护私有产权

这次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由于人口收缩和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而拽力特别大,要使L型下行的经济增长,重启为J型增长,甚至力度要比前两次经济增长下行翻为上行时所采用的突破性改革力度还要大才有望实现翻转。

怎么拯救中国经济的“垃圾板块”

中国经济真正有问题的地方是在东三省,这个地区相当于中国的“垃圾板块”,严重拖了中国经济的后腿。在人才流失、资源匮乏、制度板结、大国企包袱沉重等多种问题的压力之下,东北地区可能给多少钱也不行,这个地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恢复期。

现在在美国买房风险更小

中国的房价至今为止一直只涨不跌,大家都在预测中国房价的黑天鹅什么时候出现。反向美国房市在经历了2008年的次贷危机之后,房价处于一个低谷,并且市场对于这样的泡沫危机有了足够防范意识,所以现在在美国买房的风险性会更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