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12日07:09 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天然气价改要管住中间放开两头

  林伯强

  [天然气价格都将受资源禀赋的影响。俄罗斯天然气储量极其丰富,仅次于伊朗,居世界第二位,资源优势使俄罗斯天然气偏好低价。而日本和韩国的天然气资源匮乏,主要依靠进口液化天然气,其天然气价格比较高。中国天然气资源状况介于俄罗斯和日本、韩国之间,目前主要还是靠国内产量,但随着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天然气价格也越来越国际化。]

  [对于中国来说,资源禀赋既定,政府管控天然气价格只是一种过渡性手段,各国的天然气价格改革进程也说明了这一点。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消费者对更为清洁的天然气有必然偏好和支付意愿;另一方面,天然气工业自身的发展,包括天然气相关基础设施的持续增加和完善,使得天然气的政府垄断定价受到挑战,不再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向市场竞争定价方向发展应该也是历史的必然。]

  [实事求是地说,天然气完全市场化定价,就国内的基础和条件可能还不够充分。例如,没有大量的买方和卖方,天然气上游缺乏竞争,天然气输送管网数量少,涉及第三方准入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因此,下一步应在完善天然气净回值法定价改革的同时,进行“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改革,增加输气管网数量,推进第三方准入,促进天然气市场竞争多元化,为进一步改革创造条件。目前天然气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对天然气市场的健康发展是一种无形的障碍,需要随着改革进程尽快加以解决。]

  随着消费的快速增长,天然气已经成为中国能源供应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天然气需求增长速度将明显超过煤炭和石油,行业体制改革和价格改革将是天然气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明确表示将择机进行天然气价格改革,逐步放开天然气气源和非居民用气价格,理顺和建立居民用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建立完善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机制,合理制定天然气运输和管网配气价格,根据市场竞争情况,适时放开液化石油气价格,这是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整体路径。

  近期,有关政府部门形成了天然气管输价格改革初步方案,初步制定了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正在进一步征求意见。改革目标是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政府仅监管自然垄断的管网输配气价格,将气源和销售价格两头放开。

  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许多人认为改革比较缓慢且深度不够,此外,政府常常提到的择机和渐进改革,也使得行业对改革的节奏难以把握。

  由于天然气资源分布不均,能源禀赋的差异,因此各国的天然气发展战略也不尽相同,各国天然气价格市场化进程也有一定差异,当然不同国家的天然气定价机制也因其社会制度和地理位置而具备不同特点。此外,各国政府的定价机制选择还需要与行业体制改革进度和政府监管能力建设相配合。

  中国的天然气消费以国产为主。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天然气产量为1346亿立方米,消费量为1930.6亿立方米,管道天然气进口量为354亿立方米,主要来自土库曼斯坦、缅甸、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液化天然气进口量为270亿立方米。

  无论选择何种天然气定价方式,天然气价格都将受资源禀赋的影响。俄罗斯天然气储量极其丰富,仅次于伊朗,居世界第二位,资源优势使俄罗斯天然气偏好低价。而日本和韩国的天然气资源匮乏,主要依靠进口液化天然气,其天然气价格比较高。中国天然气资源状况介于俄罗斯和日本、韩国之间,目前主要还是靠国内产量,但随着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天然气价格也越来越国际化。

  英、美等国家天然气工业历史悠久,这些国家天然气市场开放程度高,市场上有大量的买方和卖方,天然气价格由市场决定。英、美等国在制定价格和发展天然气市场的过程中,都大致经历了三个改革阶段:固定价格阶段(成本加成定价法)、价值定价阶段(市场净回值法、加权定价法)、竞争性市场定价阶段。

  国际上天然气市场化定价改革历程还说明,天然气定价机制从政府管制发展到竞争定价、从非市场化发展到市场化,都有一个比较长的过渡期。以美国和英国为例,两国天然气定价机制市场化都大约历时15年之久。1978年美国颁布实施了《天然气政策法案》,该法案意味着美国天然气开始走向市场化之路,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接近完成。英国1986年颁布实施了《天然气法案》,市场化改革的序幕就此拉开,到2000年以后才基本上实现天然气价格市场化。因此,在推进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进程中,政府控制和把握着改革的速度和深度,进程相对缓慢,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中国来说,资源禀赋既定,政府管控天然气价格只是一种过渡性手段,各国的天然气价格改革进程也说明了这一点。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消费者对更为清洁的天然气有必然偏好和支付意愿;另一方面,天然气工业自身的发展,包括天然气相关基础设施的持续增加和完善,使得天然气的政府垄断定价受到挑战,不再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向市场竞争定价方向发展应该也是历史的必然。

  与美欧国家相比,当前中国应该在天然气价格改革的第二阶段,即价值定价阶段。中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有些时候发展还比较迅速。然而时至今天,天然气产业链市场化程度依然较低,定价机制基本上处于从政府管制的成本加成定价向市场净回值法的过渡阶段。综合考虑中国的经济、环境以及天然气资源禀赋,未来还需借鉴参考欧美等国家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进程和经验,选择与中国实际相适应的定价政策。

  目前国内各省天然气价格不一,相对于低廉的煤炭、液化石油气、燃料油等替代能源,天然气价格优势并不明显。但是,随着能源结构调整,清洁发展以及雾霾治理等因素的影响,天然气依然是着力发展的能源品种,如果按照政府的规划和目前的能源发展形势,“十三五”期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的比例或将从6%提高至8%,预计天然气消费量将维持较快增长。

  实事求是地说,天然气完全市场化定价,就国内的基础和条件可能还不够充分。例如,没有大量的买方和卖方,天然气上游缺乏竞争,天然气输送管网数量少,涉及第三方准入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因此,下一步应在完善天然气净回值法定价改革的同时,进行“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改革,增加输气管网数量,推进第三方准入,促进天然气市场竞争多元化,为进一步改革创造条件。目前天然气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对天然气市场的健康发展是一种无形的障碍,需要随着改革进程尽快加以解决。

  未来是否可以加快天然气改革?这取决于政府的决心和改革时机。首先,天然气供应宽松和价格疲弱是天然气体制和价格改革的有利条件。经历了十多年的天然气需求高速增长,天然气需求增速近两年大幅放缓,目前供应相对宽松。由于国内天然气价格与石油价格挂钩,在低油价的背景下,改革不会导致天然气价格上涨。其次,目前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结构比重不到6%,尽快进行天然气改革可以减少今后改革的整体影响和阻力。比如说,居民用气价格常常是价格改革最困难的一环,目前居民用气量小,对调价的敏感度也相对小,今后居民供暖会使天然气支出占居民收入比例大幅度提高,所以现在进行天然气价格改革,会比将来改革更容易些。再次,国际天然气价格持续走低,短期难以有效反弹。因此,目前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恰逢其时,政府应该抓紧时间,更快地推动天然气价格改革。

  (作者系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陈永乐

相关阅读

下半年人民币贬值压力仍然不小

考虑到美联储12月加息概率较大,以及国内一、二线城市资产价格屡创新高,地王频现,出于美联储加息预期以及资产泡沫的担忧,短期来看,资本外流的压力仍然加大,而这也使得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或再度承压。

实现经济J型增长要保护私有产权

这次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由于人口收缩和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而拽力特别大,要使L型下行的经济增长,重启为J型增长,甚至力度要比前两次经济增长下行翻为上行时所采用的突破性改革力度还要大才有望实现翻转。

怎么拯救中国经济的“垃圾板块”

中国经济真正有问题的地方是在东三省,这个地区相当于中国的“垃圾板块”,严重拖了中国经济的后腿。在人才流失、资源匮乏、制度板结、大国企包袱沉重等多种问题的压力之下,东北地区可能给多少钱也不行,这个地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恢复期。

现在在美国买房风险更小

中国的房价至今为止一直只涨不跌,大家都在预测中国房价的黑天鹅什么时候出现。反向美国房市在经历了2008年的次贷危机之后,房价处于一个低谷,并且市场对于这样的泡沫危机有了足够防范意识,所以现在在美国买房的风险性会更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