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12日07:09 第一财经日报

  医改啃硬骨头深圳率先去编制化

  深圳一家公立医院去编制化之后,用人管理权大幅提高,但是人才难招和人力成本偏高。院长认为,养老并轨是去编制化的核心

  王玉凤

  公立医院试点去编制化后,人才的“水”已经开始流动。

  三个多月前,已过不惑之年的周珺毅然放弃了贵州一座城市唯一一家血站“二把手”的位置和守了27年的编制,奔赴遥远的深圳。回想起这段经历时,她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感慨道,人生重新洗牌了,一切从头来过。

  而深圳的公立医院,也在进行“洗牌”。周珺奔赴的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正是公立医院改革的试验田,该院由深圳市政府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投资兴建,并实行“管办分离”的模式,由南医大全面管理。

  周珺脱离体制、自由选择就业单位的大背景,是医改正向纵深推进。

  在8月中旬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在涉及人事制度改革这一块,大会强调,要改变薪酬分配机制、放宽人才流动限制等。

  随即在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近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探访了这座耗资近20亿元、承载了医改梦的医院。院内宽敞明亮,绝大部分医疗设备已经到位,不同年龄阶段的医务人员从五湖四海赶来,其中不少科室的中坚力量更是鼓起勇气,告别了原来体制内的生活。

  推动医疗人才自由流动

  在医改上多次先试先行的深圳,去编制化早在几年前就已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当地新建市属医院全面取消编制,并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按照岗位管理模式采取全员聘用。2015年6月,深圳成为全国第一个出台公立医院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试点城市。

  2015年底,采取内地政校合作共建模式的南医大深圳医院正式开业,并实行去编制化管理。

  对于周珺来说,以前所在的城市虽然不大,但是生活安逸、朋友众多、受人尊敬。真的要将这一切抛在身后吗?

  从未想过离开原单位的她在接到深圳抛来的绣球后,踌躇徘徊三个月之久。

  她最终下定了决心:“深圳会给我一个不一样的平台,也许学术上会有一定的突破。”

  周珺目前在输血科任职。在这里,她和其他科室的学术带头人以后均有机会被南医大聘请为教授,带硕士生和博士生。显然,要想在学术上取得突破,带学生一起做研究远比单打独斗更容易出成果。

  对于年轻的普外科医生彭月(化名)来说,她之前在深圳一家三甲医院就职,更看重的是这家医院医教研合一的背景。她告诉本报记者:“眼界会更开阔,接触到的大咖也不一样,刚来的时候医院派我到总部进修过,有些教授手术做得真是非常漂亮。”

  她笑称,如果你在一家小医院,那么跟着一位专家干10年,也赶不上跟着大咖学个三五年。

  虽然她现在的薪水比以前高不了多少,但和上升空间比起来,她并不太在意。南医大深圳医院实行以岗定薪,薪水包括岗位工资、岗位津贴和绩效薪酬。包括院长和副院长在内的管理岗位,都没有行政级别。医生的收入和职称也不挂钩,而是和岗位、能力挂钩。

  彭月说:“如果你是作为主治医师来的,即使还未考副高等级的职称,但是本事过硬的话,可能就会被放在副高对应的副主任医师的岗位上,拿副主任医师的薪酬,无需排资论辈。”

  在这家所有人都没有编制的医院,彭月和她的同事们无须担心活儿比别人干得多,钱却拿得比别人少。

  如果说从传统的公立医院跳槽至去编制化的公立医院,只是人才流动的第一步,那么未来,人才流动的方向会是怎样的?

  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去编制化之后,良禽会择木而栖,这对医院来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他说:“编制可以吸引到很好的医生,比如说北京的一些公立医院,如果你有编制,那么就不用发愁户口问题;而私立医院就不行。去编制后,医生的流动性就增加了,未来去向私立医院的医生会增多。”

  人才难招,人力成本偏高

  不过,对于一家率先去编制化的公立医院来说,有它自己头疼的事。

  “编制背后无非就是牵涉到医院的利益和医生的待遇。”深圳市卫计委秘书处(医改办)处长李创说,“对于医院而言,主要是政府的财政补助;对于医生而言,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员的养老保障,二是人员交流任职,三是过去在编人员的房改房补等原有待遇保障等问题。”

  南医大深圳医院骨科中心主任桑宏勋最近在招人时感受颇深。

  虽然有大学做平台,深圳市政府也给予了优待政策,但仍有一部分人因编制问题不愿“屈就”。“尤其是主治医师,这个群体大多在三四十岁,上有老下有小,如果没有编制,他们会顾虑重重,没有归属感。”他说。

  他补充说,员工的医疗保障水平也不一样。在一些传统的医院,医保分级别,职称不同,享受的医保级别就不同,教授可以享受一级或二级医保。而他们医院是普通的医保,不分级别,和企业医保一样。

  即便是人才招进来了,麻烦还在后头。

  南医大深圳医院各个机构均是按照大部制设置的,比如说,他们的行政综合部相当于党办、院办、纪检等部门综合体。这带来一个好处,管理岗位以及职能科室的人数减少,不到全员人数的10%。这个比例是传统医院的一半。

  节约的理念随处可见。记者在探访时,中午时分,门诊部大楼二楼输液处,最后一位输液的患者离开后,分诊台的护士随即按下开关,关掉灯。

  “但是,我们要给员工买五险两金,与传统公立医院相比增加了职业年金,”该院院长廖四照对记者说,“传统的编内人员还有每月数千元的住房补贴,我们没有,就得把住房公积金提高。”

  这样无疑提高了运营成本。廖四照希望,政府可以根据传统医院的在编人数,测算出他们和传统医院在人力成本上的差额,然后把这笔钱补给他们。

  医院的创收压力

  在廖四照看来,去编制化的最核心问题是养老模式的并轨。“现在房子改革了,孩子上学也不是问题,就剩下养老了。”

  周珺来深圳已经有四个多月了,她已经慢慢喜欢上这座海滨城市的蓝天白云和湿润的气候。不过,一个实际的问题是,她的养老保险虽然已经交上,但是如何和原来交了近30年的养老保险对接,因为政策不明朗,她有点忐忑。

  廖四照认为,要打消去编制化的顾虑很简单,就是由政府承诺未来养老模式并轨时,要保证他们这些人的退休待遇与编制内退休者一样,退休后由政府补齐。

  目前,该院的日均门诊量已经达到800人次,高峰时能突破1000人次。这对于一家新开业的医院来说,并非易事,但是与大型三甲医院动辄上万人次的日均门诊量来说,还有不小差距。

  深圳市政府给予该院3年的运营补助,开业后第一年是70%,第二年是50%,第三年是30%,三年后自负盈亏。

  廖四照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创收压力肯定是有的,我们人力成本相对较高,而这个成本的转嫁对象不是老百姓,而是我们自身管理。接下来我们会开始绩效考核机制,医务人员的薪酬要和服务的质量、成本的控制等挂钩。”

责任编辑:陈永乐

相关阅读

下半年人民币贬值压力仍然不小

考虑到美联储12月加息概率较大,以及国内一、二线城市资产价格屡创新高,地王频现,出于美联储加息预期以及资产泡沫的担忧,短期来看,资本外流的压力仍然加大,而这也使得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或再度承压。

实现经济J型增长要保护私有产权

这次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由于人口收缩和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而拽力特别大,要使L型下行的经济增长,重启为J型增长,甚至力度要比前两次经济增长下行翻为上行时所采用的突破性改革力度还要大才有望实现翻转。

怎么拯救中国经济的“垃圾板块”

中国经济真正有问题的地方是在东三省,这个地区相当于中国的“垃圾板块”,严重拖了中国经济的后腿。在人才流失、资源匮乏、制度板结、大国企包袱沉重等多种问题的压力之下,东北地区可能给多少钱也不行,这个地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恢复期。

现在在美国买房风险更小

中国的房价至今为止一直只涨不跌,大家都在预测中国房价的黑天鹅什么时候出现。反向美国房市在经历了2008年的次贷危机之后,房价处于一个低谷,并且市场对于这样的泡沫危机有了足够防范意识,所以现在在美国买房的风险性会更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