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07日01:01 经济参考报

  网约车悄然涨价 监管者应有作为

  在多地曝出滴滴快车价格悄然上涨后,9月5日,滴滴顺风车被曝涨价20%。滴滴方面随后向媒体确认了价格调整的信息,并回应表示,此举是为了实现成本的合理分摊。

  对于滴滴涨价的行为,舆论认为,滴滴优步合并后提价在所难免,“垄断”造成的影响已经显现。针对网约车市场的监管,相关部门应提高反垄断的执法透明度,真正意义上保护相关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价格上调引舆论争议

  “滴滴顺风车”是2015年6月滴滴推出的一项拼车业务。有网民表示,本质上而言,奉行这种分享经济理念的同时,乘客对于价格的变动自然也就格外敏感,滴滴提价涉嫌垄断市场。

  网民“悠然言笑”对滴滴的发展路径作出分析说:“先发钱,再垄断,后收割。”网民“哪儿__”则说:“原来(打车)首选滴滴,现在打不到的(士)了再找滴滴……毕竟也便宜不了什么,而且好多(滴滴司机)路不熟。”

  但是,也有网民认为滴滴涨价存在合理性。网民“其乐杨羊”说:“网约车天生就必须一直要优惠、要价格低于出租车才合理吗?价格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滴滴等公司不可能一直烧钱补贴。”

  网民“淘气的加菲”建议说:“顺风车是司乘双方因行程和出行时间接近,为节约资源和分担费用而形成的,其本质是分享和分担,收取接近专门出行的费用并不合理。其实滴滴作为交易撮合的平台,可以收取一定的中介费用,再提供参考价格,但将剩下的定价权交于司乘双方。”

  反垄断应以公共利益为要

  尽管舆论站成了两队,但是绝大多数网民对于反对垄断、保护市场充分竞争,则表现出高度一致性。

  网民“温柔辣椒妹1”表示,凡是想垄断的商业行为都绝不能允许明或暗的合并。中国之所以允许专车合法化,完全是考虑市场平衡需求,如果允许垄断就不会批准专车合法化,出租车一家垄断就够了。如果专车一意孤行搞垄断,国家就必须收回专车合法的批文。网民“刘子涵叫菜菜”也说:“支持反垄断,一家独大给我们带来的多是别无选择,只能高价成交。有竞争才有压力,对我们消费者来说才能享受到更多优惠。”

  商务部9月2日表示,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与优步全球达成战略协议,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全部资产。8月2日,交易双方履行股权变更登记手续,完成交割,此案此前未向商务部申报,商务部正在根据《反垄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本案依法进行调查。截至目前,商务部反垄断局已经两次约谈滴滴出行,商务部将保护相关市场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网民“王晓晔”建议,政府应该进一步提高执法的透明度,对于滴滴优步合并这样对广大消费者影响深远的案件后续进展,应该给予披露。(记者 曾德金 整理)

责任编辑:陈永乐

相关阅读

被商业包裹是我们这代人的宿命

我们的生活将变得透明,然后被商业深深包裹,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宿命。我们亲手打造了它,然后终身被之缠扰。

G20让中国人的钱更稳、更值

如果G20层面上能够就人民币的价值与稳定性取得重大战略共识,老百姓出国必须要进行的 兑换、消费、支付也将更便利。粗略估计,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利推进每年至少能为中国贸易、老百姓出国消费额年均至少省下3000亿元的交易成本。

未来将发生的五大趋势性变革

在过去,几乎所有的机器人都被应用于重工业,为保证安全其往往远离人类作业。而在如今的战场或工厂,机器人已经开始与人类并肩工作。可以想像,未来十到二十年,机器人将在日常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应该克服人民币浮动恐惧症

在中国目前经济存在产能过剩、通货收缩的情况下,一般而言,只要不是暴跌,汇率贬值对中国经济应该是利大于弊。别人都在拼命让自家货币贬值,我们却用掉数千亿美元来维持汇率稳定,回头来看,这有些得不偿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