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05日07:04 第一财经日报

  填补基建缺口成G20焦点

  周艾琳

  [要满足巨额需求,未来所需的50多万亿美元投资中,私人部门投资必须超过20多万亿美元。目前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占GDP的比例接近7%,但只有0.2%是私人投资]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超低利率、零利率(甚至是负利率)在发达国家长期盛行,然而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却持续萎靡,资产泡沫不断积聚。同时,美国和德国等国的基础设施老化程度堪比二战后水平。与其让资金在虚拟经济中空转,为何不尽早加大基建投资以拉动长期经济增长?

  这一议题受到了今年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的极大关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日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B20)上作主旨演讲时呼吁:“要加大对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投入和智力支持,以加速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程。”

  眼下全球基建缺口巨大,IMF此前预计,根据对先进经济体样本的分析,投资支出对GDP比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同年的产出水平将提高约0.4%,四年后将提高1.5%。

  麦肯锡全球合伙人李广宇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在不少发达国家,很多现在使用的基础设施都是几十年前建设的,有大量欠账,现在进一步投入可以带动就业,同时为下一步经济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近期,加拿大也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称“亚投行”),这似乎也呼应了G20的上述倡议。

  G20呼吁加大基建投资

  世界银行研究显示,发展中国家目前每年基建投入约1万亿美元,要想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速和满足未来的需求,到2020年前每年至少还需增加1万亿美元。

  其实,由于基础设施投资期限长、回报慢的特点,过去各界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然而今年G20杭州峰会的核心议题便是拉动经济增长,对此而言,基建则是重中之重。

  2014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G20峰会成立了全球基础设施中心(GIH),推动各国改善基础设施融资环境和提高融资效率;2015年土耳其安塔利亚G20峰会以国别投资战略作为推动增长的重要抓手,敦促各成员国自愿提出富有雄心的国别投资量化目标和投资计划;2016年,中国杭州G20峰会将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希望之一就是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媒介,加强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与可持续发展,形成世界规模经济效应和联动效应,让全球共享包容性发展所带来的效益和财富。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室副研究员田慧芳表示,以非洲为例,目前只有40%的民众用得上电、33%的农村人口能享受运输或交通,只有5%的农业用地得到灌溉,仅非洲的基建需求缺口就高达1000亿美元。

  同时,发达国家出于更新升级老化基础设施和刺激经济复苏的双重目的,也陆续推出规模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比如英国政府2015年3月更新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1》,预计未来10年在机场、公路、能源、通信以及关键社会基础设施(学校、医院)等基建领域的投资需求高达4830亿英镑(约合42879亿元人民币)。美国土木工程协会估计,到2020年,美国的基础设施要维持良好状态,还需要额外3.6万亿美元的投资。

  习近平在B20开幕式演讲时也提及,“我们倡导创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开始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随着加拿大最新申请加入亚投行,G7国家中仅日本、美国尚未加入。

  聚焦四大难点

  不过,要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并非易事,眼下全球主要面临四大挑战,主要包括投资缺口巨大、各区域协调合作较少、私人部门参与不足、全球层面的规则建设不足等。

  当前基础设施投资面临公共资金短缺、银行提供长期融资的动力不足以及金融市场波动频繁等多重挑战,需要挖掘多渠道的资金来源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田慧芳表示,多边开发银行(MDB)是全球基建的重要参与者,不但提供资金、知识和技术经验分享,而且能够比较有效协调各方,但MDB有区域性,更多集中关注本区域范围内的基础设施项目以推进区域一体化,相互之间的协调合作较少,这可能导致重复建设和协调成本,从而影响全国甚至整个区域的互联互通建设。

  GIH认为,要满足巨额需求,未来所需的50多万亿美元投资中,私人部门投资必须超过20多万亿美元。目前情况,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占GDP的比例接近7%,但只有0.2%是私人投资。

  全球层面缺乏“全球互联互通建设”规则,全球投资碎片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融资、项目准备和遴选标准等不一。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建议,应鼓励定期召开G20各国政府、商界和专家之间的对话,制定互联互通议程,促进跨区域和跨行业的最佳实践交流。

责任编辑:陈永乐

相关阅读

被商业包裹是我们这代人的宿命

我们的生活将变得透明,然后被商业深深包裹,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宿命。我们亲手打造了它,然后终身被之缠扰。

G20让中国人的钱更稳、更值

如果G20层面上能够就人民币的价值与稳定性取得重大战略共识,老百姓出国必须要进行的 兑换、消费、支付也将更便利。粗略估计,人民币国际化的顺利推进每年至少能为中国贸易、老百姓出国消费额年均至少省下3000亿元的交易成本。

未来将发生的五大趋势性变革

在过去,几乎所有的机器人都被应用于重工业,为保证安全其往往远离人类作业。而在如今的战场或工厂,机器人已经开始与人类并肩工作。可以想像,未来十到二十年,机器人将在日常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应该克服人民币浮动恐惧症

在中国目前经济存在产能过剩、通货收缩的情况下,一般而言,只要不是暴跌,汇率贬值对中国经济应该是利大于弊。别人都在拼命让自家货币贬值,我们却用掉数千亿美元来维持汇率稳定,回头来看,这有些得不偿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