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02日09:45 财政部网站

  楼继伟:包容性增长与结构性改革

  编者按:近日,在财政部与经合组织(OECD)联合举办的“应对经济挑战新方法”高级别国际研讨会上,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开幕式上致辞,肯定了双方合作成果及OECD在推进G20结构性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中国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现将其观点摘要如下。

  财政部楼继伟部长代表本次高级别研讨会联合主办方,首先肯定了近年来,尤其是OECD与财政部签署《合作备忘录》以来的工作成效,指出今年中国作为G20轮值主席国,提出了制定G20结构性改革的优先领域、指导原则,以及设计衡量改革进展和成效的指标体系,目前有关各方对此已达成共识。这项工作得到了OECD及其他国际同仁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是今年G20财金渠道的重要成果,凸显了各成员国对实行结构性改革的坚定承诺,对推动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结构性改革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关键所在

  当前,世界经济仍然处在深度调整期,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恐怖主义、难民潮等非经济因素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更加明显。主要经济体经济走势和宏观政策取向分化,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稳,大宗商品价格低位震荡,新兴经济体困难和风险明显加大。尤其是近期英国“脱欧”对世界金融、贸易、资本流动等带来短期冲击,从长期看,“脱欧”有可能成为新的风险源头。

  全球经济这种复杂严峻的低增长困境,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结构性矛盾和问题。虽然各国国情和所处发展阶段不同,结构性问题的具体表现特征和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但在应对策略上,国际社会对推进结构性改革有普遍共识,强调加强结构性改革和提升潜在增长率的重要性。

  包容性增长是公平参与、效率最优、合理共享和可持续的增长,核心是减少或者消除发展机会上的不公平。包容性增长需要包容性制度的支撑、要依靠结构性改革实现。用改革的思维、办法,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促进要素积累和技术创新的制度,包括劳动力自由流动、鼓励平等竞争、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等一系列包容性经济制度。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而不是更多——发挥政府作用。

  结构性改革必然是个艰难的过程,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面临的风险难以准确把握,需要总体规划,合理安排结构性改革的优先顺序、力度和节奏,做好长短搭配。同时,宏观经济政策和结构性改革之间的关系同样值得关注。一些结构性改革短期内具有紧缩趋势,应该有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之相配合。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在供给侧,需求侧主要是政策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与需求侧的政策有效衔接。当然两者的协调是一个难题,各国的协调空间也不一样。

  二、中国结构性改革总体思路

  中国结构性改革的思路是区分轻重缓急,加快推进短期内就能见效的改革项目,如继续简政放权,放松行政管制,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等,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同时,积极有序推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劳动力市场等中长期改革。放松行政管制,这是见效最快的结构性改革措施。中国近两年多来大幅解除管制,减少行政审批,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联动,推动了创业和创新,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动力和创造力。

  当前,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阶段性适当提高赤字率,是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特别是为“三去一降一补”创造一定空间,缓解改革“阵痛”。同时,要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革完善财政自身的结构性问题,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真正发挥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具体包括继续完善税制,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研究调整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总体方案,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等。

  三、财政支持中国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推动结构性改革,实现包容性增长,要从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入手。财政支持中国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措施包括:

  第一,支持“三去一降一补”。“三去一降一补”是针对中国产能过剩、库存高企、杠杆偏高、成本过高、短板突出等结构性问题提出来的五大任务,也是工作目标。这需要以改革为基本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此过程中政府不能决定谁生谁死,优胜劣汰是市场出清的结果,财政要做的主要是为下岗职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并创造培训、转岗再就业的条件。同时,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支持扶贫、环境治理等薄弱领域,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

  第二,推动理顺价格关系。当前的重点是减少对市场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着力完善灵活有效、无扭曲的价格形成机制。以支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为例,近年来已陆续出台了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改革,相应取消了最低保护价收购,市场有效发现并形成价格、进而引导农户理性决策的机制已初步形成。下一步,要继续改革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将产业链的扭曲矫正过来,提高资源配置和供给效率。

  第三,推进城乡要素流动。中国正实施的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促进产业发展、就业转移、公共服务和人口集聚相统一。2015年财政开始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可携带,使农民工子女享受城市的免费教育。下一步将落实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打破人口自由流动障碍,使得更多的劳动要素能够从农业、农村有序有效转移到生产率水平更高的非农产业和城市,促进进城农民安居创业。

  第四,优化投资结构。中国储蓄率高,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正在协同推进。保持一定的投资水平,既有基础,也有必要,关键是要淘汰落后产能,优化投资结构。中国将通过保护知识产权、提供税收鼓励等方式,推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着力提高设备和高附加价值产业的投资。面对社会急需的一些公共服务遇到的资金瓶颈,中国政府大力推广PPP模式,吸引私人资本投向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效率。

  总之,挑战与机遇并存,以改革的方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实现中国经济包容性、可持续中高速增长。

  注:本次研讨会其他嘉宾发言及议题观点摘要详见:财政部国合司子网站——财政部与OECD合作信息共享专栏“国际研讨会”子模块。

责任编辑:马龙 SF061

相关阅读

中国大学科技创新为啥不太行

美国科技创新力量大,原因在于它已经形成了一个生态。房子是同样的,校区是同样的,大学名字都叫大学,但人家里头的活动却很不一样,差别很大。对我们大学在整个社会当中的连接方式,真要重新反剩

当前应提高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以货币政策为例,政府可以根据每年确定的增长与通胀目标授权央行灵活决定货币政策,未来可以考虑逐步做实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决策功能。在机构实现相对独立的同时,最好也把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从公务员的序列里分离出来。

探秘中国经济数据背离之谜

当前中国经济数据虽然不如7月那么悲观,但政策也难以继续加码,不会有更强的刺激政策出现,因此预计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可能至年底也难见起色,防止资产泡沫的任务仍然较重。

一带一路是G20峰会上的中国方案

对包括G20在内的世界各国而言,“一带一路”倡议都是一个促进器、推动器,不但能够营造更为友善的国际环境,也能推动国际经济治理改革,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志在必达,理所当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