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01日07:35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年中劫”显市场“体质”虚弱 公私募慎对“吃饭行情”

  金牛基金周报

  对于后市,公私募认为,市场走势没有此前预判的“吃饭行情”那么乐观,三季度市场利空利好参半,下半年将继续坚持价值投资的主线,同时仍将重点关注政策、行业、个股等的阶段性风险。

  利空冲击脆弱信心

  7月27日,A股市场大幅下挫,早盘双双平开之后就开始缓步下落,午前大幅跳水一直延续到午后触及低点。沪指跌穿3000点大关,创业板跌幅更大,直接到了2150点一线。两市涨停个股22只,跌停个股则高达93只。两市成交量显著放大,当日合计成交8068亿元,行业板块全线下跌。

  引发市场“7.27”大跌的因素很多,其中,当天《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被认为影响最大,该征求意见稿对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股市做出了严格限制。但是,海富通基金认为,由于理财新规目前还在征求意见的阶段,最终或有调整,且新规从落地到正式实施需要时间。短期来说,银行理财新规不像去年6月份股市去杠杆那样,对于流动性有直接显著的影响,但是也会压制市场的风险偏好。

  事后观察市场,机构人士多指出,“7.27”大跌的成因,是因为当前市场仍偏弱的格局放大了理财新政带来的利空影响。事实上,到了年中,市场对行情的走势已经存在较大分歧。此前,“吃饭行情”的乐观情绪一度占据主流观点,而观察二季度以来市场情况,当时市场经过了一年左右的深幅调整,很多股票股价被腰斩,有些个股跌幅甚至高达70%,再向下大幅调整的可能性不大。另外,在政策面上,也并没有看到整体性的利空消息。加之二季度以来,部分个股超预期的表现,使得市场震荡上行成为大势所趋。

  “但是,现在来看,经历了二季度的恢复性行情后,市场真正集聚的向上力量需要重新审视。另外,这股力量究竟对震荡向上或是吃饭行情是否真心认同,仍旧存在疑问”,有公募基金经理指出。其实,与“吃饭行情”的乐观情绪并存的,也有大量对后市并不乐观的判断。观察7月以来的券商研究报告可以发现,研究机构既有“吃饭行情”中“肉满满”、“吃饭行情”向纵深挺进等乐观观点,但也有质疑“吃饭行情”真实性的观点,申万宏源更是直接指出,“市场已经发了一场没有温度的高烧,不要认为才刚刚开始”,以提醒投资者谨慎投资。

  上述基金经理指出,年中之际,市场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偏负面因素。“仅举几个简单例子:1、7月中旬正是国家队救市一周年之际,尽管没有明确消息表明国家队将退出,且确实缺乏退出的现实条件,但是市场担心仍然存在;2、‘吃饭行情’从二季度肇始至今,事实上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趋势性力量,‘吃饭行情’可以说看的人多,吃的人少,机构参与多,散户资金参与少;3、个股是否真在价值洼地也存疑,很多个股去年以来有相当跌幅,但是今年二季度以来,部分个股已创出新高,股价下行压力增大;4、二季度以来,市场震荡上行之际,上市公司大股东等减持放量增长,减持压力高悬,市场信心难振;5、监管趋严,带来的阶段性市场震荡继续。年初以来,对上市公司借壳、并购等的监管趋严,市场整体向好,但是阶段性震荡因素难去。”

  “只能说是市场灾后恢复初见成效。若寄予过高期望,反而会在利空消息,如理财新规等的冲击下现出原形,甚至是出现走两步退三步的情况。相对乐观一点,就是走三步退两步。”上述基金经理说。

  三季度局面复杂

  事实上,前述基金经理对市场的“疑惑”,在年中甚至是更早些时候,已经是很多机构在操作过程中着重关注的风险因素。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偏价值的消费主题基金和偏成长的科技主题基金的基金经理在上半年的操作中,避险、被动的情况不少,而且到了年中之际,他们都站在风格转换的“犹豫期”。

  今年以来,上述消费主题基金受益于大消费产业的相对表现,业绩情况相对良好,但在实际操作中,且战且退的意图依然明显。“去年三季度和今年年初的大跌,给产品以低价揽筹、换筹的机会,当时的考虑是基于全年偏向价值、稳健、避险的投资取向,对2016年行情整体以偏悲观为主,但是一季度中后期以来的大消费个股的阶段性表现,给产品提供了卖出获利的空间。”该产品的基金经理介绍。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上述科技主题基金上,在新能源、锂电池等主题表现之际,正是该基金调股换仓之时。“但是,今年其它投资机会快速轮动,根本跟不上节奏。”其基金经理说。

  而年中之际,则到了基金风格切换的“犹豫期”。“在‘吃饭行情’等市场情绪的裹挟下,上半年投资表现一般的压力,使得三季度风格正酝酿反弹式的调整。”有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表示。

  “7.27”大跌的出现,则让市场的走势出现不小的变化。基金认为,整体来看,三季度乃至下半年市场利空、利好交织,市场整体局面趋于复杂。

  “下半年,结构性行情延续,组合结构胜于仓位。”有公募基金经理助理指出。具体来讲,英国退欧后,全球货币政策宽松预期推动利率再下一城+风险偏好的触底,结构性行情有望维持。“全球货币再宽松预期存在;国内改革政策+货币政策指引边际改善;新一波利率下行,推动估值回升;中报窗口期股东减持大大减少;中报披露期,业绩+送转激活市场等因素,都使得市场向上的力量不断积蓄。”

  而市场的不利因素也显而易见。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人民币汇率贬值趋势明显、市场监管带来换挡阵痛、部分行业和公司盈利能力下降、市场资金风险偏好一直低迷等等,在经历了“7.27”大跌后都成为下一步市场走势的重要不确定性因素。汇丰晋信提醒投资者注意相关市场信息:银行理财业务监管新规对股市的影响到底几何还有待新规明确;美联储加息与人民币汇率方面,9月美联储加息概率较低,人民币贬值压力短期已得到释放,更大幅度的“双向波动”空间或已打开;通胀短期仍无忧,7月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或将持平或继续走低;资金面上8月限售股解禁市值为今年以来次低,IPO虽似有加速,但整体影响有限;2016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中报披露进行中,但中小板、创业板公司盈利增速略低于去年同期;等等。上述信息,虽然是机会与风险并存,但如果市场仍延续信心偏弱、热情不高的局面,细微的风险都将可能被放大成影响市场的巨震。

  年中的大跌或已扭转市场的部分风向。华泰证券就指出,当前市场仍是存量博弈,市场甚至在没有明显利空消息的情况下出现大跌,年中市场调整是市场自身的因素导致,判断吃饭行情已经结束,投资者应择机离场,不做买单人。如若市场上的不利因素持续作用,三季度和下半年市场将持续震荡偏弱格局。

  下阶段价值投资+合理避险

  偏乐观的观点依然存在。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7.27”的大跌有恐慌性杀跌的性质,但尾盘蓝筹股已经开始反弹,所以这种杀跌不具有持续性。从现在来看,利空的消息已经在之前的下跌中充分反应,利空只是延长了市场在3000点附近震荡的时间。当前A股已经逐步从底部开始抬升,重新回到3000点附近,在这个点位附近市场会有一定的分歧,主要原因是很多人可能在去年下跌时损失较大,市场信心的恢复需要一段时间,但是市场震荡上行的态势并不会改变。

  杨德龙认为要把握正确的方向,一定要抛弃一些讲故事的股票,抛弃一些题材股,而去拥抱一些蓝筹股,特别是一些传统的白马股。从监管层的政策导向来看,也是引导大家做价值投资。杨德龙指出,很多人对价值投资有一些误解,以为所谓的价值投资就是买了股票不动,他认为价值投资其实是指在一个资产被严重低估的时候去买入,而在这个资产被严重高估的时候卖出。投资要看企业的价值,而不是炒短期的概念。

  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回归价值投资也将是下半年的投资主线,但是避险也将是机构重点的投资诉求。“年中是机构传统的战略调整期。‘7.27’大跌之后,机构对震荡弱市的风险意识被唤醒,三季度是力争全年业绩的战略布局期,从大概率上来讲,将继续坚持价值投资,追逐确定性机会和合理规避风险。”上海一家私募机构的基金经理表示。

  具体而言,对价值的挖掘和风险的规避,需要选择重点的板块和机会。南方基金赵凤学认为,从长期看,消费升级带来的投资机会值得长期关注。从短期来看,在国内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改革”将是贯穿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题,尤其是与供给侧改革(例如大宗商品)相关的重点行业值得关注;同时,军工行业以及与石油价格相关度比较高的化工板块值得重点关注。

  “重点关注:1、供给侧改革中的煤炭。中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供给侧改革以来,煤炭去产能相关政策不断出台,显示去产能正全面展开,产业限产执行力度较强,供应有所收紧;2、有色系内的贵金属。因为弱势美元支撑大宗商品价格反弹,英国脱欧导致全球货币宽松预期再起;3、中报高送转个股;4、军工板块。军工板块受各类政治事件的催化并有国企改革等的推动力等等,寻求确定性收益和风险的相对可控。”有公募基金投研人士建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相关阅读

香港证监会“夺权”港交所?

不论哪一个监管机构主导上市审批,提升港股市场素质最终仍需落实到企业管治的改善和规范中来。改革上市架构,在推动改革的漫漫长路中,只是第一步的尝试,未来无论法律条例的修改,监管和执法的加强,还是投资者教育的改进,无处不关键,也无处不艰难。

商务部为何棒打“美年大健康”

假如商务部这一大棒狠狠砸下来,不是打蔫了“美年大健康”,而是窒息了中国医疗市场健康发展的活化因子、消解了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市嘲供给侧”改革能量,中断了医疗服务市场多层次需求与多层次供给的有效循环。

华润才是结束万科宫斗的钥匙

很久以来,华润并没有太多的声音,可能是囿于央企的身份吧。但王石主动敲门来了,华润该如何表示呢?一扇门关上,另一扇门快要打开了!

日元为何能成为避险货币?

半年来,日元对人民币的涨幅已接近30%,促进了人民币在没有对美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有序释放了对一篮子货币的贬值压力,并通过改善贸易条件推动了中国出口的企稳。在日元币值趋稳之后,一旦美联储加息预期重启,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可能再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