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01日01:08 上海证券报

  ⊙金百临咨询 秦洪

  上周A股市场出现了震荡中重心下移的趋势,创业板指的一周跌幅接近6%,上证指数抗跌一些,只下跌了1.11%。在指数重心下移的同时,个股行情的活跃度也迅速降低。在上周五,沪深两市居然只有15家个股达到10%涨幅限制,其中,还有9家是新股的一字涨停板。看来,游资热钱的确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态势。

  多管齐下 营造价值投资氛围

  的确,就近期的政策层面所透露出的意图来说,相关各方真的有营造价值投资的思路。比如通过\*欣泰的退市,不仅可以净化A股的投资环境,让更多的造假者闻风丧胆、增强A股的体质,而且还可以让市场热钱深刻地了解到炒亏损股、绩差股是有很大风险的。在*欣泰中重仓的创势翔私募基金的遭遇就是最好的例证,难怪有舆论称之为杀鸡儆猴。

  与此同时,针对频繁的打板现象,相关各方也积极关注追踪涨停板个股,只要持续涨停就停牌自查,相当于冷却机制。甚至在近几个交易日,还出现了只要一个涨停板,就追问为何涨停,让其停牌自查,比如人福医药。如此极大地震撼了场内的打板资金。最起码在当前监管的风口,大多数打板热钱会自动收缩战线。所以,在停牌自查风潮日甚之际,打板资金也不愿意自找麻烦。所以,打板、追求短线快速收益率的市场氛围陡然降温。

  与此相对应的是,蓝筹股在近期蠢蠢欲动。比如,家电板块的苏泊尔、汽车板块的上汽集团、医药股的华润三九等等,均在日K线图上有放量拉升的态势。这说明当前部分资金已深刻领会当前监管的思路,作出顺势而为的操作思路,加仓蓝筹股,共同营造价值投资氛围。更何况,加仓蓝筹股还可以作为打新的配售市值底仓。对于高净值客户,网下配售的新股收益率更是高企。据业内人士透露,就目前的收益率推演,年化收益率有望达到30%甚至更高。在此背景下,自然有更多的高净值客户选择高股息率、低估值、跌幅不大的蓝筹股作为网下配售新股的市值底仓。如此良性循环,就使得市场的价值投资氛围愈发浓厚,似乎A股有进入价值投资时代的态势。

  不悲不喜 理性看待当前A股热点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当前蓝筹股的异动仅仅是因存有套利空间而引导资金加仓,未来的发展趋势不宜过于乐观。因为蓝筹股的上涨,一方面需要持续的资金推动,套利空间固然乐观,但随着股价的上涨以及新股网下配售人数的增加,套利空间会愈发收敛,就会缺乏后续新增资金的关注,这就意味着市场的买力会随着股价的上涨以及时间的推移而渐趋减弱。

  另一方面则需要基本面的支持。因为蓝筹股真正上涨的驱动力,应该来源于相关上市公司业绩的持续成长。但可惜的是,目前蓝筹股主要是食品饮料、汽车、地产、银行等产业,这是上一个经济周期所讲述的故事。目前无论是全球经济还是我国经济,正处在一个经济转型期,需要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所对应的产业才拥有广阔的产业空间和持续的业绩成长动能。既如此,目前A股追捧的蓝筹股,只是套利资金涌入带来的估值坐标复苏,或者说估值重估,难以产生类似于2003年至2007年那样的经济周期所带来的蓝筹股的“戴维斯双击”。

  综上所述,蓝筹股引导的上证指数抗跌效应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宜过于夸张。只要创业板指所代表的新兴产业题材炒作持续降温,上证指数的抗跌能量也会削弱,不宜过于期待。当然,当前A股可能也不会像前些年那样,不是牛市就必定是熊市,而可能是区间震荡市。比如说上证指数在2900点至3100点,或者区间再拓展一些,从2800点到3200点之间震荡。因此,在操作中,涨高了就减持一些,跌多了、跌深了就买一些。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宋真真 SF020

相关阅读

香港证监会“夺权”港交所?

不论哪一个监管机构主导上市审批,提升港股市场素质最终仍需落实到企业管治的改善和规范中来。改革上市架构,在推动改革的漫漫长路中,只是第一步的尝试,未来无论法律条例的修改,监管和执法的加强,还是投资者教育的改进,无处不关键,也无处不艰难。

商务部为何棒打“美年大健康”

假如商务部这一大棒狠狠砸下来,不是打蔫了“美年大健康”,而是窒息了中国医疗市场健康发展的活化因子、消解了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市嘲供给侧”改革能量,中断了医疗服务市场多层次需求与多层次供给的有效循环。

华润才是结束万科宫斗的钥匙

很久以来,华润并没有太多的声音,可能是囿于央企的身份吧。但王石主动敲门来了,华润该如何表示呢?一扇门关上,另一扇门快要打开了!

日元为何能成为避险货币?

半年来,日元对人民币的涨幅已接近30%,促进了人民币在没有对美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有序释放了对一篮子货币的贬值压力,并通过改善贸易条件推动了中国出口的企稳。在日元币值趋稳之后,一旦美联储加息预期重启,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可能再现。

0